首页 理论教育 实例选编持续创新造就“联想奇迹”——破解联想集团快速发展之谜

实例选编持续创新造就“联想奇迹”——破解联想集团快速发展之谜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例选编持续创新造就“联想奇迹”——破解联想集团快速发展之谜新华社记者顾静黄威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里,中国企业只有两家,其一就是联想。在这个名为《中国科技的奇迹——联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哈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里,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除了中国,除了联想。在联想历史上,这次股权变动被称为“值得树碑立传的35%”。

实例选编 持续创新造就“联想奇迹”——破解联想集团快速发展之谜

新华社记者 顾 静 黄 威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里,中国企业只有两家,其一就是联想。在这个名为《中国科技的奇迹——联想在中国》的案例中,哈佛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里,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企业,除了中国,除了联想。

17年以来,从一间传达室到现代化的办公大厦,从11名技术人员到上万名员工,从初始资金20万元到年营业额超过280亿元,从坐在外国产品代理的末排座位到成为亚太第一,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国内电脑行业的“龙头老大”,联想集团创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奇迹。

无论是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还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都把联想的成功归结于两个字:创新。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正是源源不断的、可持续的创新造就了“联想奇迹”。

没有机制创新,一切创新都是散金碎银

柳传志常常兴致勃勃地讲起他的“房子理论”:企业管理就像一座房子——运作层面的管理是“屋顶”,流程层面的管理是“围墙”,而基础层面的管理则是“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实了,整个房子才有可能建好。“把土夯实了再撒另一把土。”

那什么才是企业的“地基”呢?柳传志认为就是机制与理念。他说:“为什么一些企业有了一次好主意之后,下一次就没有了?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机制和不断发展的理念,而这才是不断产生好主意的源泉啊。”柳传志认为,所有创新都是以机制创新为基础的,没有这条线,一切创新都是散金碎银。

杨元庆也认为,转化机制是发展核心技术的基础,只有好的机制和管理,才能保证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技术,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新产品,进而不断发展成为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

早在1984年,联想就向上级单位——中国科学院争取到了决策权、人事权和财务权,进而分“几步走”完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通过转变根本机制实现了这个国有大企业的“软着陆”。1994年,作为国有民营体制的联想,创造性地成立了员工持股会,将35%的分红权分到每个员工身上,并在2000年将其转化为股权,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是联想得以再次腾飞的动力。在联想历史上,这次股权变动被称为“值得树碑立传的35%”。

技术创新是最耀眼的一颗珍珠

柳传志是一个爱打比方的人,他把各种创新比作一颗颗珍珠,而管理理念就如同一根金线,把它们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

第一颗珍珠就是在1996年以前疏通物流系统,展开“价格战”从而降低库存。众所周知,电脑就像鲜水果,是不能多放的。积压时间越长,数量越多,就越没有竞争优势。联想在国内第一个推出了万元以下的电脑,一举打破过去由外国公司主导市场的局面,很快成为国内电脑销量第一。

但联想同时意识到:这样做下去很容易变成家电价格战那样,因此必须提高产品毛利,这就诞生了第二颗珍珠——“贸工技”的发展道路。要提高毛利,就必须从技术入手;想搞技术,却没有资金,又不了解市场,怎么办?只有先搞“贸”,也就是规模经销,通过“贸”掌握市场开发、物流运作、资金管理、销售网络建设与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企业管理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形成规模制造,也就是“工”。“贸”与“工”的充分结合打通了将技术变成金钱的各个环节,推动了技术创新。就这样,“弱小”的联想在当时竞争极为激烈的IT市场中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达到百亿元的规模,组成千人的研发团队。

接着,联想将“企业推”变成“市场拉”,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定价,形成连供应商都得跟在后面不断调整的“弹性生产供应模式”。杨元庆说到这项“安全库存结合按订单生产”的创举时,总是神采飞扬:“这个灵感来自于计算机CPU、内存与高速缓存之间的关系。用户订单就是CPU,要求速度相当快;而按订单生产就像内存,速度较慢;所以把用户经常大规模采购的品种先大量生产出来放到安全库存中,就像一个高速缓存区,将80%以上的订单命中在这里,既能马上满足产品数量又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个性。”

如果说弹性模式是第三颗珍珠,那么第四颗就是组织结构的创新了。最初,各部门之间只强调各自的权力和职责,甚至企划部不用和市场部商量就能定价。1994年起,联想将十几个部门整合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微机事业部,也就是联想电脑公司的前身。当时29岁的杨元庆,当上了这个部门的总经理,他果断地把直销转为分销方式,力挽狂澜,抵住了外国电脑公司的“大兵压境”。

在这串“项链”里,技术创新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珍珠。从只着眼于打字、计算、玩游戏,到倡导“应用电脑”“功能电脑”,甚至“一键上网”“家庭数码港”,联想开始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此后,又有一系列的创新出台,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联想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站在高高的台子上,背对着台下张开双臂、排成一排的同事们,品牌推广部的王桂馨鼓足勇气笔直地向后倒了下去……从这一刹那起,她学会了信任别人。这就是联想每个新员工都曾经历的“入门培训”。

“除了‘信任’,还要学会‘分享’。在联想每个人学到点东西,都想马上告诉别人,想当老师。”培训中心的吴晓蓉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员工唐长军自己搞了一个“FAST学习加油站”,他每天早上都会把一些小故事、小知识用电子邮件发给所有的朋友,这些朋友又会转发给自己的朋友。久而久之,很多部门的同事虽然没有见过唐长军,但都和他分享过获得新知的快乐。打开他的电子邮箱,一连串来自《FAST学习加油站第××站》映入眼帘,标题也是各式各样,《用另一只眼来学习》《成功是什么》《有效的学习模式》《每天进步一点点》《把木梳卖给和尚》……

唐长军认为,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把知识表达给别人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而坚持每天都做,也是对自己毅力的一种考验。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使他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人们都知道‘钱财乃身外之物’,其实‘知识也是身外之物’,捂着、藏着都没有用,只有理解了、会用了,才是自己的。所以分享知识,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联想深知,高科技企业之争其实是人才之争,只有把握住优秀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拥有握紧的拳头。以“会用人”著称的柳传志认为,企业就像一个“木桶”,其“容水量”取决于木板中最短的那块。如何用人、留人,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创新、持续发展。

有人说,联想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在联想,由于业绩突出一年内提升三次者有之;进入联想才几个月,由于能力强而得到重用者也有之。来到联想刚满一年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鲁灵敏,就是一个例子。他说:“在联想简直是‘小马拉大车’,即使刚毕业的人也有机会,只会出现自己力不能及,不会出现有能力发挥不出来的现象。人人都有做不完的事,使不完的劲儿。”由于联想人才的晋升有两条通道——行政序列和技术序列,首席科学家与总裁待遇平等,主任工程师则相当于部门总经理;因此,联想人有句挺流行的话:“不当头儿也有奔头儿。”正是这种机制,造就了联想人才辈出的局面,成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助推力。

——《西安晚报》2002年2月10日第6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