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高校党政系统改革的难点

五、高校党政系统改革的难点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近年来,一些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较大,机构大幅精简、合并。

五、高校党政系统改革的难点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可见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因此上个世纪末尽管最终从法律上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高校党政系统的改革并未终止。尤其近年来,一些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较大,机构大幅精简、合并。但就全国高校的总体情况看,改革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这就为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后,高校党政管理机构的数量和人员编制方面的改革不容乐观。教育部1999年提出的要求是,“学校党政管理机构数按学校规模确定,原则上10~20个左右。学校内设党政管理机构的领导职数,一般掌握在机构设置数的2.5倍以内。校部党政机构人员编制原则上不得超过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6%至8%,全校党政管理人员编制原则上控制在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12%至15%以内。[6]历经多年,这一目标并未达到。高校党政机构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难有实质性突破,主要有以下深层次原因。

(一)改革仍然存在思想和体制上的障碍

高校管理体制涉及诸多与政治有关的敏感问题,如领导体制、党委组织机构的精简等。尽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卓著,但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很多问题至今还很难触及。中央一再号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颇难。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一元体制,有些学校同时存在两套组织机构、两套办事人员,必然是管理成本高而办事效率低,人头费高于教学费。对于类似这种体制性消耗也是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利益调整阻力甚大

就当前情形而言,所谓机构改革就是要精简机构,精问机构必然涉及裁减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为机构精简扫清道路。但减人并非易事,由于涉及个人利益格局的调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阻力,致使高校管理层在机构改革方面望而却步。一些高校机构改革过后,行政人员基本未减,当官的照样当官,只是挪了一个地方;所谓的竞争上岗,大多徒具形式,“因人设岗”的情况仍然非常严重。

(三)改革缺乏理论指导

近年来,许多高校尝试改革,但由于轻视改革理论的指导作用,仍然习惯于“摸石头过河”,凭经验办事,致使机构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触动,机构设置的盲目性、权限划分的混乱性、人员配置的随意性仍然很大。[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