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节大学生生命教育挫折成长教育创新模式构建

第二节大学生生命教育挫折成长教育创新模式构建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否则,将适得其反,造成严重的后果。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并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教育挫折成长教育创新模式构建

一、挫折成长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引导性

挫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的。教育者除了引导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挫折理论知识外,往往还需要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一些困难情境,让学生尝试失败的滋味等,让受教育者体验受挫而又奋起的整个心理过程。

(二)渗透性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渗透在个体成长的每个环节之中。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仅仅通过某一种形式在某一个领域由某些固定的人员采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就能够奏效,它应该渗透在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实践性

挫折感是受挫者的主观体验,它对个体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刻的。适度的挫折体验有助于受挫者积累挫折经验,学会应付挫折,提高挫折耐力。这种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受教育者亲身体验才能有所裨益。挫折教育不应只是一门理论课程,它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人生必修课。

(四)长期性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长期的过程才得以实现的,挫折教育更是如此。挫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生的伴侣,是人一生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每个人积累挫折经验,学会应付挫折,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挫折教育必须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长期、共同的努力,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决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将适得其反,造成严重的后果。

(五)滞后性

挫折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应该贯穿于学生教育之中,不仅仅是在大学里进行挫折教育,在小学、中学更应该进行挫折教育。中国独生子女这一现象,使得挫折教育在小学和中学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进入大学后,自我控制的时间和空间无比开阔,个人的性格弱点也暴露无遗,并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仅难度增大,深度和广度都相应加大,给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六)单一性

1.教育主体单一

由于挫折教育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历练,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主体,除学校教育之外,家长也应起到教育的关键作用,长期以来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对挫折教育不重视,甚至对孩子进行溺爱。这些没有给挫折教育以良好的帮助,相反,这些使挫折教育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2.教育内容单一

学校的挫折教育仅仅依靠原始课本上的内容,从小学到大学,挫折教育的事例往往只停留在仅有的几个人、几件事情上,而没有与时俱进,对教育的内容加以更适当的补充和修改,这使得教育在新时期的大学生面前苍白无力、无聊,没有现实的说服力和震撼力,挫折教育就流于形式而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目标。

(七)片面性

我国的挫折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部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挫折教育变成了单一书本教育,不是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完全置身于挫折教育的门外,只是在书本上学习挫折教育。

二、挫折成长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渗透性教育是指将教育影响渗透在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受教育者积累挫折经验,逐步培养正确的挫折认知和良好的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集中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预订的计划,创设困难情境,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受教育者进行集中“训练”,从而提高受教育者排除挫折的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挫折教育中,渗透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应互补,仅仅采用其中任何一种形式都有失偏颇。只有将平时的积累与阶段性的强化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在挫折教育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应重视受教育者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挫折教育,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

(三)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炼相结合的原则

挫折教育是一个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它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可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阶段性挫折问题及心理水平,开设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挫折教育微型课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炼结合起来。教育者既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炼机会,又要有意识地创造挫折情境,并引导受教育者自找磨难,增加实际磨炼的机会,提高抵抗挫折的实际能力。

三、挫折成长教育创新模式的构建方案

(一)挫折成长教育创新模式的目标

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挫折心理,降低或消除人的挫折感。对受挫折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时,要改变不良归因方法,采取正确的归因方法。当遭受挫折而产生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引起紧张的情绪时,要采取合理的宣泄方式,松弛紧张情绪。对自己的一些过失,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消极心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在其成长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经历许多挫折,但是由于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受挫能力差,容易产生过多的偏激行为。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承受和适应挫折的能力,维护其心理健康。在重视对大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探索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

(二)开辟挫折成长教育创新模式的新途径

第一,由于教育主体多样化,因此挫折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社会都肩负着挫折教育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担负着设计、主持、调整教育过程的任务,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从不同角度的信息中筛选和积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因素去主动施教。学校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并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取得家长的共识。

第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往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使得挫折教育的实施往往缺乏预见性和科学性,影响了挫折教育的实施力度。挫折教育的理论现在还不够成熟与完善,也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挫折教育的实践环节也很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状况,让学生觉得挫折的实践范围太小,内容太少。因此,必须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环节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三,科学的挫折教育观念,是挫折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在挫折教育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挫折教育当成“反面教材”,造成受教育者的抵触情绪,违背了挫折教育的初衷,对挫折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三)挫折成长教育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1.家庭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父母要以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引导孩子,鼓励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引导孩子向百折不挠的优秀人物学习,在生活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抗挫折能力。对陷入挫折情境的孩子要及时疏导,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调节能力。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几件事情就能见效的,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最终使孩子拥有强劲的翅膀!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挫折的后果严重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应对挫折。在遇到挫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我怎么这么倒霉,怎么受挫的总是我?”而不是思考怎样去应对挫折,解决问题。挫折感主要来自于主体对挫折情境的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非理智的挫折反应。“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挫折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十全十美。接受挫折,随时做好迎接挫折的心理准备,正确分析挫折,辩证地看待挫折,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就会使人在挫折的磨砺中奋发、成长,巴尔扎克说过:“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来说则是一个万丈深渊。”爱迪生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在我知道所有不成功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只有勇于面对挫折,对挫折正确归因,认真总结教训,用积极的态度对挫折加以利用和转化,把挫折作为挑战、机遇、起点,才能战胜挫折,激发斗志,去实现目标。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

有的学生将自己的未来想象得非常完美,对自己的志向制定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有的则对未来的社会地位和前途没有信心,对未来缺乏规划。不论是哪种情况,他们在经受了一点挫折之后,往往表现出情感脆弱敏感,失去信心而茫然失措,甚至悲观失望。因此,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一是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综合条件,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以积极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勇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分析其成因,培养克服、弥补弱点的能力,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否定整个自我。三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所适合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不断校正自己的抱负水平,缩小现实与预期目标的差距,预防挫折。

4.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崇高理想。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对社会发展、对人生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以饱满的热情积极面对生活与工作,保持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2)以杰出人物为榜样进行激励。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尤其是他们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有非常大的感染和激励作用,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在选择杰出人物时,要遵循能够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时代特点,使学生容易接受的原则,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从现实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例中真切体会和感受。生活中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真实感人的事迹是最好的教材,那些历经坎坷、饱受磨难却依然勇往直前的人,那些在大灾大难中失去家园和亲人却依然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的人,他们在挫折、痛苦、灾难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他们在同命运抗争中所折射出的人格力量最能触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和感受到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准确为自己定位

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都是在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参加社会实践。而实践证明,社会阅历丰富、社会实践多的人往往比社会阅历缺乏、社会实践少的人的抗挫折能力更强。生活经历曲折、社会经验丰富、文化知识渊博的人,更能够正确认识挫折,更能有力地战胜挫折,在挫折中前进。目前大学生社会经历简单,缺少对挫折的体验,遇困难和挫折时常常不知所措。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成就感,从而提高挫折意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此外,在实践中大学生也可以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客观条件,了解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对自己的了解和对现实的认识。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现实,才能根据主客观条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计划,才能树立切合实际的理想。从而在努力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避免本不该出现的挫折。另外,充分利用带薪实习的机会,指导学生深刻体验工作、生活的真实环境,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6.建立挫折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

(1)把学生的挫折教育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贯彻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丰富、深厚的情感,在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的提高,拥有健康的人格,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加强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深入了解、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找到战胜困难、挫折的有效办法,让心理咨询机构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地方。

(2)重视任课教师在学生挫折教育中的作用。我们需要改变目前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生挫折教育近于空白的现状,认识到挫折教育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认识到未来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具有坚强意志和品质的社会服务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队伍要加强素质建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自身修养,利用自己的学识和人生感悟去理解挫折和挫折教育,以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示范,有意识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将挫折教育渗透到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去。

(3)通过门诊、书信、报纸杂志、黑板报、广播、宣传窗、现场心理咨询、校园网、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窗户,宣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调节和耐挫能力;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挫折疏导和挫折咨询等有关挫折问题的知识,提高抗挫折意识,自觉地增强应付挫折的心理和能力。学校开设有关抗挫折教育的课程或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挫折磨砺和“五自”即“自学、自理、自律、自强、自修”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系统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成因、挫折防御、挫折疏导和挫折咨询等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提高挫折意识,自觉地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7.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在心理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一般人运用得最多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所谓的“合理化”,它指的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而无法达到目标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常规时,给自己杜撰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减少自己的失望情绪,从而掩盖那些内心不愿接受的原因,使自己心安理得。“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是最典型的两种合理化机制。虽然有些人对于这两种心理持排斥态度,但它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平衡方式,对于一个人肯定自身的价值、减轻内心的失望与痛苦、改变挫折情境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具体方案

1.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和建设

心理学教师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教师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三项要求:(1)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2)5年以上教学经验;(3)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许多国家都按照这三项要求培养心理学工作者,而我国心理素质教育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是专业人才缺乏。《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心理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技能;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要逐步建立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资格认证体系。”在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同时还必须保证教师队伍数量的充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需求。比如在重庆交通大学,学校就要求所有的学生辅导员必须参加心理辅导课的学习和考取心理咨询资格证,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高校工作者要多与受挫者进行心理交流,要采取个别谈话、意见箱、热线咨询电话以及第二课堂等方式,给受挫者提供各种抒发受挫情境的场所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和忧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宣泄出来,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2.开设心理常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实践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预防挫折问题的产生。高校应尽快将心理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必修课中,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选修课。心理素质教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必须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系列活动。如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扩大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作为学生自己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缓解不良情绪。女生的心绪不好时,可以找自己认为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谈心事,甚至当着亲人的面大哭一场。男生可以借猛踢足球、痛打篮球、击打沙袋等方式。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分寸,适时、适度。

3.建立大学生心理素质档案

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特点,因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大学新生入校后,通过访谈调查、心理测试和多方面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建立学生个人心理素质档案。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予以特别关注,并采取办法对其进行治疗,使其恢复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4.建立心理活动室,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心理活动室是学生调节心理的最佳场所。在心理活动室中,学生可以在极自然的状态下接受暗示和情境影响等方面的心理训练,同时,通过阅读有关生理、心理的图书资料,可以掌握初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进行受挫后的自我心理保护和调节。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心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不良适应、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利用专题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团体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走出各种心理困境。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心理咨询的具体途径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办心理咨询信箱、开通学生心理热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