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大学生性道德意识与规范现象的反思

三、大学生性道德意识与规范现象的反思

时间:2024-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大多数大学生都能理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有关性道德意识和性道德规范现象的相关问题,并能有效地判断一些不正确的性观念、性准则。凡此种种矛盾,在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和性道德规范现象中比比皆是。

三、大学生性道德意识与规范现象的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各种生活价值观念也在急剧变化,其中性观念的变化可以堪称一次革命,从禁欲迅速走向开放的直接后果是社会问题凸显。如婚前性行为的逐渐增多,一夜情兴起、试婚盛行、黄色淫秽文学泛滥、婚外情、包“二奶”、婚姻解体迅速等新的社会现象。这些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社会现象,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性价值取向,刷新着人们传统的婚恋观。作为高知识群体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外界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性行为随意性比以前增大,责任感降低。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甘肃大学生的性观念相对来说受中国传统性道德文化的影响较大。如全国大学生中40.4%的人认为贞操观很重要,而甘肃大学生是54.7%,比全国大学生高出14.3%。可见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贞操观的看法是有差异的。因此,大多数大学生都能理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有关性道德意识和性道德规范现象的相关问题,并能有效地判断一些不正确的性观念、性准则。比如甘肃大学生绝大多数能够清醒认识性解放、性自由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有83.2%的学生对此持否定态度,而支持的人则是少数人;74.3%的大学生认为性与爱情紧密相连,排斥无爱之性,坚持性爱原则;55.5%的甘肃大学生对恋人间性行为的评价是自愿无伤害和私事原则。大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感情深就可以有婚前性行为,认为这是个人的私事;81.1%的甘肃大学生对在校期间发生性关系的评价不高,认为是排除寂寞、随大流或满足生理需要;近74.4%的男大学生为了道德因素在恋人面前控制性欲,其余25.6%害怕对方受到伤害;83.4%的大学生认为婚外情是不道德和非法的,不能理解和接受;70.4%的甘肃大学生明确表示不赞成“闪婚”“闪离”,由此可以说明甘肃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并没有出现媒体所描绘的道德危机和混乱,他们仍然坚守着自愿、无伤、性爱、合法和私密的主流性道德原则,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同时也应看到,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性健康教育在我国未能得到正常的开展。许多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存在理论脱离实际,言行背离的现象,这不仅是甘肃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特定时期特定年龄的必然产物。正如李银河教授所言:“我们目前面临的并不是所谓的‘道德危机’或所谓‘性革命’,而是正处在一个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变化过程中。”[6]也就是在现代化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生活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因此,在整个社会性道德观的建构中新旧理念碰撞是必然的。在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化的过程中必然有碰撞、有交融。尤其是欲望与秩序、传统与现代、快乐与健康、理性与感性以及激情与亲情[7]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是客观存在的,生活在现代化洪流中的大学生,其性道德观必然受影响。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显示出来的这种矛盾心理和思想,使青年学子的性价值观念与取向模糊、矛盾。如100%的大学生对性解放运动的不良后果有明确认识,但又有84.7%的大学生却对性解放、性自由观念保持中立和赞成的价值取向;54.7%的大学生认为贞操很重要,但75.6%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只要出于真爱和自愿就表示支持和理解;56.9%的大学生排斥三角恋或多角恋,同时49.6%的大学生对移情别恋不能正确面对,又有52.5%的大学生却对出现比恋人更好的追求者时态度暧昧,心有所动;75.6%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只要感情深、双方自愿就无需指责,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却又有85.8%的大学生对恋人的失贞行为比较在乎,不在乎的只有14.2%,尤其是男生不在乎的少于女生,也就是多数男生对性观念和性行为开放表示支持欢迎,却对恋人的失贞问题不能释怀。凡此种种矛盾,在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和性道德规范现象中比比皆是。大学生观念与行动的矛盾、理性与欲望的冲突,说明了大学生中存在着情感的不确定性和欲望的不可控性,对爱情的盲动性和性观念的开放性的多方面矛盾。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由于思想上和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尽管大学生为生理成熟的高知识群体,有着较高的智商,但并不代表思想的成熟和人格的完整;其二是由于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性道德原则,没有综合分析而是断章取义,各个孤立,仅凭感性认识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将性道德意识和性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建立在片面的基础上;其三是缺乏成熟的性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在一些宏观的性意识和性规范的价值取向上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能符合主流伦理思想。但涉及大学生自身的微观性问题的价值取向上却出现逻辑上的矛盾,言行上的不一。说明了思想上的不成熟性和情感上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他们的性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这些矛盾现象正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重要方面。

人们总是把性混乱原因归结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实这只是外因条件,内因才是决定因素。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性禁忌到性开放的眩晕、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新道德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才是内因。由此看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提升他们的性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大学阶段是性生理发育成熟和性心理逐渐完善以及性道德逐渐定型的时期,笔者认为应在高校教育教学生活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渗透性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能够遵守社会性道德规范,尊重自己、理解他人,指导大学生把性文明程度作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加以修养。

【注释】

[1]段少军等.性道德概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9:17.

[2]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9.

[3]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2.

[4]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2.

[5]潘绥铭,白维廉.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4

[6]李银河.性社会学——人类性行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4.

[7]潘绥铭.中国性革命纵论[M].高雄:万有出版社,2006:2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