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的分析介绍

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湾战争实践表明: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各种高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和其他先进的武器装备,对于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由数量制胜变为质量制胜,这种战争制胜因素的质的变化,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显著特点之一。

一、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点

(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制胜因素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高技术战争就是战争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战争。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夺取战略主动权和战争胜利。其中海湾战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发生的规模最大、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最多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之一。海湾战争中,仅多国部队首次投入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就有100多种。他们广泛使用各种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和各种制导技术装备,其可靠性和效率大大优于伊军的指挥系统;在情报战中多国部队的高技术侦察装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为多国部队提供了适时可靠、准确的情报,使多国部队先敌一筹;各种强大的电子干扰和压制,各种电子制导技术和其他电子技术的熟练使用,使多国部队在电子战中处于极大的优势地位,掌握了所谓第四维空间战场的主动权;而包括隐形飞机、先进的巡航导弹、最现代化的新型舰艇、高技术装备的坦克、反坦克直升机以及各种精确制导导弹的运用,则大大提高了多国部队的战斗力,使得伊军相形见绌。以“沙漠风暴”行动为例,在行动开始前的5个月,美国就运用了以侦察卫星为主的多种侦察手段,连续12小时不间断地监视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和电子、电磁信号。“沙漠行动”一开始,美国就先用反雷达导弹和“战斧”式巡航导弹一齐射向预定目标,先声压人。紧接着,又连续出动了几千架次性能先进的飞机,包括装有先进的目标指示和导航装置、能在夜间准确攻击目标的F-111和F-15E战斗机,号称“坦克克星”的A-10攻击机,机动灵活的AV-8B垂直起降战斗机,采用隐形技术、不易被地面防空雷达发现的F-117A战斗机,以及B-52G远程战略轰炸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而空袭的前锋则是最先进的AGM-88A“哈姆”式反雷达导弹。多国部队在第一天的空袭中,就倾投了1.8万吨炸弹,相当于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投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的爆炸力,顿时使整个巴格达罩在火光和硝烟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讲,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是靠这种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海湾战争实践表明: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广泛使用各种高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和其他先进的武器装备,对于夺取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极强的作战效能,武器装备质量的劣势已经难以完全用数量优势来弥补,从而使武器装备质量在决定战争的胜负中,越来越成为制胜的决定因素之一。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是辩证的。但是,在质量差别极度悬殊的情况下,质量优势就必然具有决定性作用。由数量制胜变为质量制胜,这种战争制胜因素的质的变化,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显著特点之一。

(二)战场的大纵深、高立体特点更加明显

就战争的空间形态而言,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作战空间,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更加呈现出大纵深、高立体的特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作战空间的空前增大,首先表现在高技术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的空前提高,使作战空间向远近交叉的双纵深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打击。高技术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的空前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作战侦察距离增大。高技术侦察装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纵深、全面积的侦察与监视;二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射程和航程增大。以飞机的作战半径为例,一战时飞机的作战半径只有30km~50km。二战时为150km~200km,而现在则高达600km~1 200km,甚至可以达到12 000km~20 000km(比如战略轰炸机);三是兵力机动能力提高。二战期间巴顿将军率领的部队以进展速度快而闻名于世,但其日推进不过只有130km。而海湾战争中地面作战开始不到两天,美国第18空降军和24机步师即推进至伊纵深200km的幼发拉底河地区,切断了伊军的退路。高技术兵力兵器这种远距离作战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就使得实施大纵深作战问题更加突出。如海湾战争,涉及东起阿曼湾,西至地中海,南到吉布提,北达土耳其,包括两湾(阿曼湾、波斯湾)、两海(地中海、红海)约1 4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其次,表现为武器装备的分布高度拉大,使作战空间向高低结合的高立体发展,作战行动更加强调“空地一体”、“海空一体”的高立体作战,战争的立体性特点更加明显。比如,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就非常强调对伊军实施“空地一体”和“海空一体”作战,战争的高立体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在海上,多国部队使用各类舰艇对伊军目标实施袭击;在地面,有各式火炮、坦克和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伊军;在空中的各个层次上,则有各式飞机,包括攻击机、歼轰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巡航导弹进行的超低空作战和空中作战,轰炸机进行的中高空作战等。

(三)战争的节奏加快,进程缩短

高技术战争是技术密集型战争。战争中广泛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军队的火力打击能力和高度机动能力,使对抗力量能很快集中形成较高的密度,迅速将地面作战、空中作战、海上作战、太空作战和深海作战相互交织;先进夜视器材的广泛使用,使作战得以或必须不分昼夜地连续进行;为避免战争消耗大、费用高、维护长久等困难,使得作战双方,尤其是掌握先进兵器的一方,通常总是在交战初始就增大强度,以求“一锤定音”速战速决。就战争的时间形态而言,则在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快速作战能力以及克服夜间和不良天候、气象条件的能力日益增强,从而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和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辰发展。由于高技术兵力兵器快速作战能力的提高,使作战行动具有更快的速度。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为现代作战提供了反应灵敏的作战指挥系统、高效能的快速反应的机动运输能力,也提供了反应快、速度快的武器装备,从而使得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作战行动具有更高的速度,作战进程大大缩短。像马岛战争打了74天,海湾战争虽然规模比较大,也不过只打了42天。而在一些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中,作战时间更为有限了。比如: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的10个防空导弹基地,在短短的6分钟之内就在以色列空军的袭击下化为乌有;美国第二次袭击利比亚的作战行动在12分钟内结束。海湾战争的实践说明:高技术已使夜间作战的作用大大增强,使夜间作战具有类似于白天的视觉效果。多国部队正是凭借其在夜战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使夜战场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其“单向透明”的战场。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一改过去害怕进行近战、夜战的做法,把主要的作战行动大都放在夜间进行,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可以预见,随着高技术在军事上的更为广泛的作用,连续24小时在不良气候条件下进行的作战将成为可能。正是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所具有的打击能力强、作战行动快,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快节奏、短进程的特点。

(四)战争中协同作战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困难

海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参战的地位突出,是世界近期发生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所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比如,在争夺马岛作战中,英阿双方虽然都投入陆、海、空三军兵力,但是,海空军所占的比例却是非常大的(其中,阿军占80%左右,英军约占70%)。而且,马岛战争还反映了高技术条件下海战的新模式。以往的海战往往离不开巨舰加大炮,但是,在这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大炮的射程再远,也比不上导弹;舰艇的吨位数越大,反而越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和弱点,一枚十几万美元的导弹,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击毁一艘价值上亿美元的现代化舰只。而海湾战争不仅充分体现了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广泛运用海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作战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在高技术条件下海空军独立执行作战行动,甚至直接达成战略任务的情况大大增加,空中袭击或海上袭击将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行动的事实,它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比如,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的“沙漠风暴”空袭行动,时间长达38天之久,集中了2 000多架各种飞机,出动约11万架次,投弹约8万吨,并发射了288枚巡航导弹,一举摧毁伊军指挥控制系统的80%、伊拉克全部军事实力的50%;重创了伊空军及防空体系;严重破坏了伊核生化武器生产和储备设施;使伊运输补给量减少了90%等。猛烈的空袭使伊军士气低落、战斗力急剧下降,从而为多国部队顺利实施地面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随着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海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参战的情况日益增多,如何组织好三军的联合作战和诸军兵种围绕同一作战目的的协调动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了。因此,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如何发挥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整体威力,对于夺取战争的胜利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越强,对协同作战的要求也就越高。

(五)战场指挥控制更趋自动化

高技术战争,一方面由于作战力量的构成复杂,整体性要求高,对加强统一指挥和集中控制、全面提高指挥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C3I系统的发展,又为提高指挥效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使战场指挥控制向着自动化的方面发展。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战的有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炮兵、装甲兵、空降兵、化学兵等诸军兵种,总兵力高达78万人。美军中央总部每天都要指挥协调30多个国家军队的各类作战行动。仅在空袭作战中,多国部队投入的飞机就有20多种、40多个型号,还有巡航导弹。而这些飞机又分属12个国家,从数十个机场和数艘航母上起飞,共出动11.4万架次,对伊上千个目标进行轰炸,且多在无月的黑夜进行。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多国部队之所以能够做到有机配合、密切协同、有条不紊地行动,充分发挥了其多元一体化的整体作战能力,究其原因是与其广泛使用C3I系统分不开的。海湾战争的实践证明:高效能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是高技术战争中提高作战指挥效能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总体作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倍增器”。也正是由于高技术的C3I系统在现代作战中所具有的这种“神经中枢”和“力量倍增器”的作用,致使如何破坏对方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成为交战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从战争的一开始即把摧毁伊军的C3I系统作为首要目标之一,开战不到10天,伊军的通信联络就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从而迅速丧失了战斗力。

(六)制电磁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电子战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主要内容,它是控制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远在战争正式爆发前,一场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已激烈展开。战争开始后由于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电子装备充当战场主角,所以,制电磁权的斗争严重地影响着火力的发挥,制电磁权就是高技术条件下“火力发言权”。没有可靠的制电磁权,即使拥有火器数量优势,也难以获得火力运用的主动权。同时,制电磁权的斗争,使得传统的内外线作战和突破与反突破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战役、战斗的突破也是首先通过电磁打击。开辟足够深度和宽度的“电磁走廊”,保证部队具有机动和发挥火力的自由权之后,才能实施有效的突破。高技术战争中包围与反包围,突破与反突破作战。由于电子战的溶入对其影响十分重大。制电磁权对于夺取和把握战场主动权具有关键作用。正确应用电子战手段,不仅可以为攻防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还可以大大加快战争进程。伊拉克战前是具有较强的防空力量和空中作战力量的,拥有约400架先进的苏制米格-23、米格-29以及法制幻影式飞机等,还有350多部苏制防空导弹发射器、100多部法德共同研制的先进的“罗兰”式地空导弹发射架和144枚美制“霍克”式防空导弹。这些,在两伊战争中,都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却能够在空袭乃至整个战争过程中,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其电子战方面的成功。

(七)高能释放形态使作战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广泛动用高能释放形态,是高技术战争最本质、最基本的特点。广泛动用高能这种新的能量释放形态,就必然要成为使高技术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发展阶段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正是这个本质特征,对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突出地反映在军队的作战行动上确实正在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当前,这种深刻变化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1.使作战行动更加灵活、多变

由于高能释放形态与以往的能量释放形态不同,它不是通过能量的剧增来实现作战目的,而是通过对能量释放进行精确、有效的控制来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这就便于对作战目标进行选择和进一步提高作战行动的可控制性,进而便于进攻一方选择和实施最有效的作战行动来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所以,高能释放形态的运用,必然要使高技术战争的作战行动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在近期发生的几场具有高技术战争性质的现代局部战争中,这种情况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1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的作战行动,前后两次空袭作战就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行动方式。第一次空袭作战的代号为“草原烈火”行动,使用了3个航母编队进入锡德拉湾,以“自卫”行动为借口,突然使用舰载飞机实施空袭,共发射空对舰导弹和反雷达导弹12枚,击沉利比亚导弹艇5艘,并摧毁了利军的几个地空导弹基地的雷达系统,从而保证了舰载飞机的安全返航。第二次空袭作战的代号为“黄金峡谷”行动,采取航空兵远程奔袭的作战行动,在航母编队的配合下,直接空袭利比亚的主要目标,共出动各种飞机150余架,经过18分钟的空袭作战,一举摧毁了预先选定的5个战略目标,基本上实现了美军预定的作战目的。显然,这种灵活、多变的作战行动,也给防御一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提高防御的有效性,防御作战行动也必须更加灵活多变。

2.使作战方式更加新颖

首先,看地面作战方式的新变化。有人指出,海湾战争开辟了高技术战争的新世纪。同样也可以这样说,海湾战争开始了非线式非接触作战的新方式。以高技术兵器为物质基础的现代作战,其地面战场上出现了明显的不规则性,前后方的界限模糊不清,在广阔的战场上难以找到高度集中、密度极大的集结军团,具有很强突击力和高度灵活性的多功能混合部队十分活跃。作战力量在前沿和纵深内同时展开,使作战空间骤然增大。后续梯队不必等到一线部队完成突破后,再从狭小的地段依次投入战斗,而可以直接进入敌纵深或后方。非线式作战强调空中突击部队、空降部队、战役机动部队、特种混合部队、两栖突击部队等各种集团,实施多方面、多层次攻击。形式上部队分散,“岛”式的战斗星罗棋布,实质上各部队围绕统一的作战意图,各司其职,在C3I系统的控制下,凝聚成整体。在空隙大、流动性强的不规则战场上进行非线式作战,对空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陆军集团军掌握了导弹系统和武装直升机,使传统的近距离作战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战术导弹射程可达数百公里,反坦克直升机可在150km远的地区作战,所以陆军打击战役浅近纵深内的目标,而空军将打击目标的重点放在敌C3I系统、后勤系统、交通枢纽敌二梯队集团,着重破坏敌方整体结构,以适应非线式作战的需要。

其次,看空中作战方式的新变化。空中大机群协同作战,是依据各种飞机的战斗特长,相互搭配。构成由主攻飞机、各种战斗掩护飞机、电子战飞机、指挥控制飞机和各种支援飞机统一编组的空中进攻机群,实施高强度空中作战。例如:“沙漠风暴”行动初始阶段,就是F-117A、F-15E、F-111、B-52、A-6、A-7等主攻飞机;F-14、F/A-18、F-15C、GR-1等火力掩护飞机;EF-111、EA-6、F-4G等电子战飞机;E、3A/B、E-2C、E-8A等指挥控制飞机和KC-135、KC-10等加油机,约17个机型,700架飞机组成空中大机群。空中大机群合同作战,能以较短的作战时间和尽可能小的伤亡代价,夺取制空权,为地面军队作战做好准备,然后以海军、空军、电磁部队全力支援陆军,夺取最后胜利。

再次,看“地空一体化作战”方式的新变化。在高度信息化的战场环境中,掌握信息优势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前提。掌握信息优势而实施的电子对抗,将先于火力对抗,开始成为战争先导。海湾战争中,先于沙漠风暴行动5个多月就开始的电子情报战,以及提前24小时开始的对战略通信系统和雷达预警系统的干扰,都证明了电子战是火力战的先导。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空军任何一次战斗行动都同时运用电子进攻措施。“沙漠风暴”行动开始(火力突击),首次空袭的目标是伊军的4个骨干雷达和巴格达的无线电台电视中心、邮电总局大楼、国防部、政府首脑官邸、新总统府、空军基地和化工企业等,这说明火力突击的第一回合主要是指挥、控制、情报、通信中心。先后排进多国部队空军攻击清单的各种通信、指挥、控制、情报中心共200个,占总数的25%。高度信息化的武器控制系统,是发扬火力、机动力的倍增器。它把各种武器的作战效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例如:激光炸弹命中精度达到1m。海湾战争中,美军用这种炸弹精确击中巴格达电视台的发射塔。美军用“爱国者”导弹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击毁率达到70%。如果没有相控阵雷达拦截控制软件,使导弹控制系统的反应时间小于15s,那么,它是不能拦截高速导弹的。电子对抗虽然对战争全局影响极大,但不能取代火力、机动方面的作战行动及其所能达到的作战效果。电子对抗只是为了发挥火力、机动战创造条件。例如:“沙漠风暴”行动前夕,多国部队将陆、海、空军的通信干扰力量集中用于干扰伊军预警雷达,使伊军战略通信和伊军防空体系失去反应能力。多国部队首次空袭则充分利用这些干扰效果,迅速机动,隐蔽进入伊军腹地,以高强度火力,一举打垮了伊军的战略指挥体系。另外,电子干扰(软杀伤)没有长时间持续效果,如果协调不好,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必须与强大的火力、机动结合,才能起重大作用。现代战争“火力是制胜的关键”,争夺“制火权”是现代战争的重心。就是在争夺制电磁权时也离不开火力、即对电子设备、兵器的硬杀伤。现代战争,无论是电子战,还是火力战都离不开机动。电子、火力在地面、在海上,甚至在太空,都离不开机动。兵力需要机动,火力也需要机动。战前需要机动,战中、战后也需要机动。机动是战争的基本要要素之一。必须借助广泛灵活的机动,才能最后夺取战争的胜利。可见,在高技术战争中,电子—火力—机动是缺一不可的三个环节。

(八)对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高技术战中广泛运用了新的能量释放形态,对军队的作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增强了作战的整体性,加快了作战节奏,而且也造成了战争的高消耗、高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所以,高技术战争必然要对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就是指军队的后勤系统为满足军队的作战需要而进行各项后勤专业勤务保障的实际能力,主要包括物资补给能力、医疗救护能力、技术维修能力、运输保障能力等方面。具体地说,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必须主要满足3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物资补给能力,必须适应战争的高消耗。比如,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平均每天仅出动飞机所消耗的油料、弹药和零配件,就达3.4万多吨,价值10多亿美元,这些作战物资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飞机就无法升空作战。二是医疗救护能力,必须适应高技术武器的杀伤效能。高技术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武器的命中精度,也增加了人员的伤亡率。为了在作战中及时抢救伤员,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疗,就必须大幅度提高战场医疗救护能力,使军队后勤系统的医疗救护能力与高技术武器的杀伤性能相适应。三是技术维修能力,必须与保证高技术武器装备完好率的要求相适应。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结构复杂、技术密集,而在作战使用中又要求保持较高的完好率,从而导致了部队平时的装备维护任务和战时的抢修任务都十分繁重。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平均每天出动飞机2 000多架次,仅技术保障中的维修、保养工作,就需要5~6万人。由于高技术战争的作战节奏对军队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后勤系统的运输保障能力。即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作战所需要的人员和物资输送到作战地区,确保军队取得作战的主动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