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大力推进和谐创业的分析

杭州大力推进和谐创业的分析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杭州大力推进和谐创业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而苏南、温州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杭州依托独特的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立足自身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凭借自己独特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兼容了苏南、温州两大模式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和谐创业”的创业模式。

杭州大力推进和谐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而苏南、温州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大不同的发展模式都是在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创业典型。

任何地区的发展模式,总是与当地的生活方式、人文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杭州依托独特的区位特色和资源优势,立足自身文化沉淀和城市特色,凭借自己独特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兼容了苏南、温州两大模式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和谐创业”的创业模式。和谐创业是立足生活、以人为本的创业,是创造力、融合力和竞争力相统一的创业。其主要特点是:人性化创业、协调创业、可持续创业和知识创业。

1.生活与创业的和谐

生活本身就包含了创业,创业为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和谐创业作为富有生气和活力的活动,融休闲、文化、创业于一体,既是发展的模式选择,又是生活的理想状态。

生活能创造消费、决定生产,是生产性与消费性的统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最根本是取决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内涵的创新

生活作为一种条件和环境,又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创业的核心要素。

2.文化价值与经济运行的和谐

和谐创业强调把知识、科技、艺术等文化元素渗透在经济活动、产业产品中,形成以精致为特征的创业,产业关联度高、协作度强的创业,文化与经济和谐融合、文化型经济的创业。

注重文化价值对经济的引导作用和文化形态对经济的直接促进作用。

注重经济对文化的基础作用。

3.个人创业与整体发展的和谐

“和谐创业”强调创业者与创业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的上下游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及整个社会与创业者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协同互动、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创业格局。

4.政府与民间的和谐

杭州特色的经济运行模式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化运作”,发挥行业群的作用,以城市品牌共同打造、企业共同受益为目标,搭建政府经营城市与企业家经营企业有效联结的产业、行业运行平台,使杭州特色产业品牌和城市品牌相互提升、相互促进,使经营企业、经营行业和经营城市协同互动、有机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城市整体的知名度、美誉度。

进一步发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科技计划、成果管理中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标准和名牌战略,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改善治安环境,加快“平安杭州”建设

健全“打、防、控、疏、强、责”一体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以科技为依托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完善城市街面电子监控系统,加强公共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和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完善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建立规范的对话和协调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建立完整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强化预警、防范、应变和处置能力,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6.改善政策环境,用足用好现有政策

近年来杭州市出台了一系列力度较大的鼓励投资创业政策,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形成高效的检查反馈落实机制。建立政策发布机制,采取政策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发布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信息,构筑创业支撑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院校为主、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多层次、多领域、多模式地建设和发展各类孵化器,逐步形成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和服务产业化的格局。当前特别要加大对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降低教育医疗成本。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的收费行为,严格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全面推行“一费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办好国际学校,解决在杭外籍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坚持“四改联动”,降低药品供应价格,完善医疗检查制度,优化医疗服务,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和民办药房,办好涉外医院,建立多元化医疗体系,进一步降低医药成本。

7.改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削减审批事项,对许可外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许可内的审批事项,确实不需要的要按法律程序作出调整。减少审批环节,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统一受理、统一送达制度、统一办理或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相对集中许可权制度等,压缩审批时间。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手段,实现机关岗位延伸服务。鼓励机关工作人员从本岗位职能出发,运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专业知识、长期实践工作中积累的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扩大服务范围,为社会、为企业发展进行延伸和深化服务。

8.改善人居环境,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加快构建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体、中高档精品住宅为补充、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落实经济适用房政策,将经济适用房与拆迁安置房分开,社会统筹与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分开,将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纳入全市经济适用房管理体系,解决最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才公寓建设,完善廉租房制度,为大学毕业生和住房特困户提供价廉适用的租赁房源。加强社区建设。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治安,发展社区卫生。

9.改善生态环境,改善自然生态

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抓好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城乡绿化、噪声控制,开展“清洁杭州”活动。从2006年起,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5%用于城市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经济生态。要突出“环境”特色,大力发展与杭州环境要求相适应的通信、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生物制药等高技术产业,女装、包装、工艺品等都市型、环保型产业;要突出“人文”特色,发展与杭州人文特色相匹配的科技型、文化型产业,壮大总部经济、头脑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管理经济等;要突出“生活”特色,发挥杭州生活品位高、现代气息浓、产业与生活高度融合的优势,大力发展与杭州“生活”特色相吻合的旅游、商贸、餐饮、健康、美容、娱乐、女装、教育、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

杭州支持创业的“二十项举措”:

1.科技人员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获得的收益,再投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或高新技术企业,其与该投资额相应的对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由财政在次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助。

2.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取得突出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市有关部门优先向国家、省推荐申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优先作为人才重点培养对象,可破格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3.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特殊贡献人才在杭州市区购置商品住宅或购买汽车,且每年对财政所作贡献在1万元以上,按每年对财政所作贡献额的50%予以资助,资助款以1处商品住宅或1辆汽车的购置金额为限。

4.设立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1~3名。获杭州市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人员,由市政府给予每人一次性奖金30万元(奖金免交个人所得税)。

5.实行专利资助,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人民币4000元;美国、日本和欧洲专利局授权后的发明每件资助人民币20 000元,其他国家或地区授权后的发明每件资助人民币10 000元;凡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后并被认定为市以上(含市)高新技术成果的,除按上述规定执行外,每件追加资助人民币3000元。

6.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都对民营经济开放。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杭州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7.注册资本(金)在50万元以下、初创的民营科技企业,一次性出资有困难的,可分期到位,但首期出资额须达到注册资本(金)的10%(最低不少于3万元),从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实缴资本追加到50%,三年内足额到位。

8.技术要素的入股比例一般可达注册资本的20%;经市以上科技行政部门认定或经有法定资质的科技评估机构评定,并在市以上科技行政部门登记备案为高新技术成果的,技术要素的入股比例可达注册资本的35%,投资各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9.申请人到登记机关办公场所提出登记注册申请,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已按登记机关的要求补正全部内容的,登记机关应当场作出予以登记的决定,当场发照。

10.民营科技企业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工业性盈利的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开发费当年支出比上年增长10%(含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11.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企业在经营场地房租、公共设施、办公设备、研发技术平台使用上,根据孵化器创业主体的不同,可享受免费或一定程度的优惠。(场地房租一般为第一年全免,第二年免50%)市每年安排500万元的市孵化器创业种子资金。

12.杭州市建设“天堂硅谷”的资金安排:2004~2006年,市财政将继续每年安排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资金1亿元。2004年国家还给杭州1700万元用于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建设。

13.杭州市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资金安排:2000~2004年,市本级财政除城市建设外的维护管理经费共投入46.1亿元。其中道路整治、环卫设施、无障碍设施、更新公交汽车等22亿元;2004年开始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1.3亿元/年。

14.建立毕业生创业咨询服务网络。制订扶持大中专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工商登记、银行贷款、人事和劳动服务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15.实施“科技初创企业培育工程”,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鼓励科研人员、高校师生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培育100家科技初创型企业,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16.积极探索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名企、名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多种办学模式,大力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优质教育的平民化和普及化。

17.坚持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医疗保险体制和医疗救助体制“四改联动”,优化医疗服务,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和民办药房,建立多元化医疗体系,进一步降低医药成本。

18.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才公寓建设,2005年年底准备开工修建10万平方米毕业生人才公寓;进一步完善廉租房制度,努力降低住房成本。19.完善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20.鼓励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本岗位职能出发,扩大服务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