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管理者如何处理好与老师的和谐关系

大学管理者如何处理好与老师的和谐关系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管理者如何处理好与老师的和谐关系当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高等院校从过去的边缘地带步入了社会的中心地带,成为了社会不可分割而且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学术管理中的“学术”二字内涵较宽,包括教学和研究工作、思想管理。两者的关系是以学术管理为中心。学术管理应该归属于教师。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其管理人员的最基本职能就是服务教学和科研,或者说,大学管理人员的存在价值在于为教学科研服务。

大学管理者如何处理好与老师的和谐关系

当知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高等院校从过去的边缘地带步入了社会的中心地带,成为了社会不可分割而且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这可以从高校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方面来证实这个结论。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结合,大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高等院校是产生科学技术的主要场所。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民主和法制建设,而在民主决策的实施和法制建设的推进中,高校往往成为重要的咨询机构。文化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可谓最紧密的了,高校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场所。但是,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需要高校内部的和谐,因此,建立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和谐关系,有其社会意义。

就高校自身来说,发展是必须的,因为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不进则退。而发展必须要改革,因为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是,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是与稳定有着紧密联系的,因为稳定是它们的前提。要维护学校的稳定,就要和谐教师和管理者的关系,因为维护高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良好关系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内容,这是显然的。因此,建立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高校自身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来建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大学的组织架构

我国现行的教育组织结构,是一种依据现行政治体制建立起来的集权型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在这种机构模式的影响下,教育组织内部存在层级,形成了几个层次上的单向制约关系。这种单向制约关系的图式为:学校领导—— 学校二级组织领导——教师——学生。据上述的单向制约关系,教师是处于被制约的位置。这种“被制约的地位”制约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作用的发挥。这是不科学的。中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认为,高等学校管理包括两个部分,即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学术管理中的“学术”二字内涵较宽,包括教学和研究工作、思想管理。两者的关系是以学术管理为中心。学术管理应该归属于教师。新大学观中,强调大学自治,而大学自治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授治校。教授治校顾名思义,教授是治校的主角;就其内容而言,也就是对学术的管理。

目前,高校中有教师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机构。但是,这种“常设性”机构,在行使权力和体现功能时往往具有临时性、暂时性,有时还会被行政管理职能兼而并之或取而代之。因此,要体现教师对学术管理的功能,应该不断完善像教授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组织,加强这些组织的功能,使这类机构在职能上既体现至关重要的临时性和暂时性,也具备准确设计学术发展的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的能力,从而使学校把准学术的脉搏,瞄准学术的前沿,顺应学术的趋势,融入学术的主流。

2.准确定位角色

发挥高校功能的主体是教师。大学的职能包括三个方面:培养人才、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实现三大职能的主要力量是教师,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理应居于重要的地位。

相对而言,管理人员应处于次要的地位。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其管理人员的最基本职能就是服务教学和科研,或者说,大学管理人员的存在价值在于为教学科研服务。也可以这样认为,高校管理者就是为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提供服务的人。

因此,管理者要摆正位置,尽可能避免“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3.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高校管理理念,就是人们对高等学校管理中管理权力的分配和限制、权力资源的配置、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总的看法。它是一个指导思想。大学管理理念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对大学功用的正确认识。大学之所以谓之大学,其中最主要的标志在于它是研究学问、不断追求真理的场所,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实现政府的目的而存在的。唯有追求真理才能保持价值自由,才能消除布鲁贝克的忧虑—— 追求真理和追求权力是水火不相容的,对诸如什么是最好的社会目的和如何运用权力来实现它们等问题表示态度,迟早会歪曲和干扰学者研究的客观性。

因此,大学管理者应从大学的功能出发认识大学与社会、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尽力保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等科学思想与社会功利意识之间的合理张力,使得大学把持一定的价值中立;尽可能避免过分关注社会对高校的排序事件;尽可能避免不加分析地迎合政府对高校的频繁评估;尽可能避免采用“强化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考量教师工作。因为社会的排序、政府的评估以及自身的评估指标体系往往透视着功利色彩。

(2)增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杨福家先生说,大学并非大楼而是大爱。谁给教师以大爱,我们认为是社会、政府和高校自身。就高校自身而言,对教师的爱从哪里来,从教师自身中来,从管理者那里来。这种爱,具体到工作中就是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因此,管理者应该重视服务意识的培养、巩固和增强,真正给教师以大爱。

中国高校的教师是需要大爱的。一位北京大学的副教授说:“自己去找项目,自己交纳房租水电费,自己买办公桌椅,自己给研究生买计算机、发补贴,不带博士生的,自己写论文,每年能弄出一篇像样的就已经很不错了。”这种现状并没有多少夸张。某高校一“长江特聘教授”,为装饰实验室,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布置,从购买装饰材料到购买实验器材,大大小小全部亲自“落实”。他这样做不是因为重视此实验室装饰,而是因为没有帮手。没有人替他做他不擅长的工作。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需要管理部门的帮助、支持和关心,即需要管理者的服务。因为,能否得到管理者提供的服务是关系到教师精力的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问题。对于整个学校来说,也是合理利用资源形成合力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邓小平同志曾经表示愿意为教育科技工作者做后勤部长。这给管理者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因此,管理者要增强服务意识,想教师之所想,供教师之所需,给教师以大爱。

4.建立合理的现实利益分配方式

众所周知,利益分配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也是肯定成绩的有效方式。为此,建立合理的现实利益分配方式非常必要。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现实利益分配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管理者群体和教师群体利益分配关系;(2)管理部门与教师个人的利益关系;(3)双肩挑(指的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教师)与教师之间资源的分配关系。上面的分析已经明确,教师是大学的贡献主体。因此,在考虑利益分配的时候,必须遵循以贡献为主,兼顾公平的原则,着眼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可能避免以下这三种情况:以维护管理者群体利益为基准制定政策,造成以群体之权谋群体之私;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制定政策,造成以部门之权谋部门之私;双肩挑的则以个人之权为自己谋私。消除教师的内心忧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