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求职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在求职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敢于投诉如果在求职过程中,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明智的选择。经协商不能解决,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以寻求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经有关部门处理之后,如果合法权益仍未得到保护,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人大机关提出申述,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 在求职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由于社会上各种人员十分复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正逐步完善、法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各种敲诈行骗等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在求职就业领域中,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更是把目光盯在了这一领域。因此,有许多求职者上当受骗。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更要擦亮眼睛,善于识别这些“骗子”的阴谋,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善于识别职介或招聘中的陷阱

一般来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职介或招聘行骗,不外乎是骗钱或骗色。其采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一些不法的职介机构或用人单位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层层设置骗局,结果在交了一大笔所谓登记费、职介费、证件费、管理费之后,所找到的工作却并不是自己所希望的或所愿干的事,甚至是违法的事。

高薪诱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追求高薪的心理,假装某企业招聘人员,利用高薪招聘经理或其他人员,诱惑求职者交一大笔报名费之后卷款潜逃。也有的利用高薪骗取求职者的信任之后采用利诱胁迫等手段强迫求职者从事三陪按摩等色情活动。

利用试用期骗人。一些经营者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利用试用期工资较低的约定,来欺诈求职者。有的是寻找各种理由说求职者在试用期不合格,而扣除其本来就很少的试用工资,更有甚者一拖再拖或干脆不发;有的是为降低成本,将试用期单方延长,到期不签合同,到时如果双方解除合同,即使明知受了很大欺诈,打工者也没办法。

利用求职者欲求发展的心理骗色。一些企业的不法经营者,利用求职者欲求发展的心理而进行一些不法活动。特别是对于女性求职者来说,更要注意。一些心怀不轨的经营者,利用职权,通过让一些比较漂亮的女求职者到一些好的岗位或提拔为基层管理人员等方式,诱使其就范,达到他们骗色的目的。如某大学一女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一家公司当文秘。她对工作积极肯干,大家对她的评价也非常好。老板时时有意无意对她说: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她听了非常感动,在工作上也就更用心了。哪知一年过去了,比她偷奸耍滑的人都有了更好的工作岗位,而她还是一个秘书。事后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和老板“亲切交谈”后,才扶摇直上的,而她因“不解风情”而“错失良机”。这位同学一气之下离开了该公司。这位有骨气的女孩告诉我们自尊、自强、自爱,是避免上当的法宝。

2.敢于投诉

如果在求职过程中,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是明智的选择。

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管理、监督执法职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直接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投诉前,必须搞清楚受理单位的行政职能,以避免给行政机关造成工作上的不便或受理单位权限限制所造成的保护不力。

申请仲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各地的仲裁委员会可以受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应符合如下条件:有仲裁申请;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寻求法律援助。寻求法律援助可以分为进行法律咨询、委托代理律师。

向公安、检察、法院报案或提起诉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被害人对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法院提起诉讼。

向消费者协会或新闻媒体投诉。当事人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就自己所受的损失与经营者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以寻求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当事人还可以向有关的新闻媒体披露真实的情况,以获得社会舆论的监督、关注和支持。

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人大机关申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经有关部门处理之后,如果合法权益仍未得到保护,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人大机关提出申述,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