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经》中的力学的分析介绍

《墨经》中的力学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知识2《墨经》中的力学中国人虽然没有参与建立物理学理论大厦的建设,但是历史文献记载表明国人的确对物理学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墨经》中就记述了丰富的力学知识,而力学是现代物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机械运动的科学。《墨经》中讨论了杠杆平衡问题。在《墨经》中将砝码称为“权”,将悬挂的重物称为“重”,支点的一边称为“标”(力臂),另一边称为“本”(重臂)。

小知识2 《墨经》中的力学

中国人虽然没有参与建立物理学理论大厦的建设,但是历史文献记载表明国人的确对物理学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墨经》中就记述了丰富的力学知识,而力学是现代物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机械运动的科学

《墨经》中对“力”有严格定义:“力,刑之所以奋也。”这一定义是从人的体力概念引申出来的。其中“刑”即“形”,指人的身体。“奋”的原意是鸟张开翅膀从田野飞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力是使人的运动发生转移和变化的原因。”

正文中提到的“刑(形)之大,其沉浅也,说在衡。”就是对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重力被水的浮力平衡的认识。这说明墨家不仅定性地认识到浮力同重力的平衡关系,而且还建立了定量概念。由此可见,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认识到了浮力原理,并开始在生产中加以应用。

《墨经》中提出了机械运动的正确定义:“动,域徙也”。意思是说,机械运动的本质是物体位置的移动,这与现代机械运动的定义完全一致。《墨经》还进一步阐述了平动、转动和滚动等不同的机械运动形式。《墨经》中对这些运动形式的定义是非常科学的,例如,将平动定义为“俱止、动”,意思是说一个物体的所有部分要静止就全部静止,要动就全部都动。

《墨经》中讨论了杠杆平衡问题。在《墨经》中将砝码称为“权”,将悬挂的重物称为“重”,支点的一边称为“标”(力臂),另一边称为“本”(重臂)。如果两边平衡,杠杆必然是水平的。在平衡状态下,加重其中一边,必将使这一边下垂。这时要想使两边恢复平衡,应当移动支点,使“本”缩短,“标”加长。而在“本”短“标”长的情况下,假若在两边增加相等的“重”,那么“标”这一端必定下垂。

《墨经》清楚地叙述了各种杠杆实验的结果,还分别对这些实验做出正确的解释,这在几千年前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也表现出中国古代人的严谨科学态度。例如,解释上面的“标”一端下垂的实验现象时,认为是力臂和砝码的联合作用大于重臂和重物的联合作用的缘故。这个解释不仅考虑到力或重的多少,而且还建立起距离和平衡的关系。虽然没有得出明确的定量关系,但在实际上已提出了力学中“力矩”的概念。可以说,墨家已经发现了杠杆平衡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