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力理论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智力理论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卡罗尔的理论受到了大多数该派学者的拥趸,被认为是该派理论的最新发展。斯腾伯格关于智力的研究表明,实践智力是个体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而衡量实践智力的核心指标就是隐性知识。[8]斯腾伯格的理论拓宽了传统智力理论的狭窄视野,发展了人们的智力观和评价观;同时,这种多侧面的理论也更符合人类智力复杂性的特点。

第三节 智力理论的发展

自1904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理论以来,智力一直是心理学领域最活跃的课题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智力研究领域主要为传统智力理论所统领。所谓传统智力理论是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的。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由因素构成,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探索这些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如斯皮尔曼的双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德三维结构的多因素理论、卡特尔的三层智力理论等。传统智力理论都认为智力存在一个一般智力的层次。1993年,卡罗尔提出了认知能力层级模型,该模型指出智力由三个层级组成,最低一层是各种特殊因素,最高的层级是一般智力因素g,居于两者之间的是受g因素影响的中间层级,由流体智力、晶体智力、记忆容量、视知觉、听知觉、一般流畅性、一般加工速度七个因素构成。卡罗尔的理论受到了大多数该派学者的拥趸,被认为是该派理论的最新发展。传统智力理论对社会最大的影响就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智力测验或者说IQ测验,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IQ测验作为一种很好的标准化方法,已经开发出了适应各类人群的智力量表,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而作为其基础的传统智力理论也由此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随着对智力认识的加深,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智力理论的局限性,开始发展不同的智力理论,有些智力理论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智力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是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背景所需的心理能力。三元智力理论包括背景子理论、经验子理论、成分子理论这三个子理论。背景子理论指出要从发生的背景看待智力。经验子理论强调个体应付新事物的能力和加工自动化的程度高度依赖于经验。成分子理论是斯腾伯格的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三个基本的信息加工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斯腾伯格认为正是个体在这三个成分上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信息加工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个体间智力的差异。[6]

然而,从智力的内隐研究出发,斯腾伯格认为三元智力仍不足以解释现实社会中的人类智力,因此,1996年斯腾伯格在三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更具实用性和现实取向的成功智力理论(又称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强调智力不应仅仅涉及学业,更应指向真实世界的成功。他认为成功智力有四个关键元素:①应在一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内,按照个人的标准,根据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定义智力;②个体取得成功的能力依赖于利用自己的力量改正或弥补自己的不足;③成功是通过分析、创造和实践三方面智力的平衡获得的,其中分析性智力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或比较和对照的能力,也是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把经验应用于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④智力平衡是为了实现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传统智力所强调的对环境的适应。斯腾伯格还强调,成功智力的基础是跨越文化普遍存在的智力加工过程,即三元理论中曾经论述过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元认知成分,它负责计划、监控和评估。 [7]

斯腾伯格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证实其智力理论,结果发现确实存在着源自于同样信息加工成分的三种不同的思维能力: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并且发现,传统的教育只重视鼓励学生记忆和分析的分析性智力,不利于发展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如果能够以与学生智力模式或者思维类型相匹配的方式进行教育和评估,学生的表现会更好。

斯腾伯格关于智力的研究表明,实践智力是个体智力的一个重要成分,而衡量实践智力的核心指标就是隐性知识。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具有学业智力的人通常容易获得和运用正式的学业知识,这类知识可以从智力测验或是类似测验中找到。与之相反的是,具有实践性智力的个体容易获得并使用隐性知识。斯腾博格认为隐性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对于现实生活非常重要,它反映了个体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以及在追求和实现个人价值目标时运用知识的能力。隐性知识通常用来刻画成功个体在实践中区别于其他较少成功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类型的特色。[8]

斯腾伯格的理论拓宽了传统智力理论的狭窄视野,发展了人们的智力观和评价观;同时,这种多侧面的理论也更符合人类智力复杂性的特点。而斯腾伯格的大量实验,不仅为其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其理论更为流行,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传统教育观念,并引发了一系列教育实践,受到了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的广泛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