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分析:科学研究对于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科学研究对于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一些学校现在还在争论要不要开展科学研究的时候,陈赓于20世纪50年代初就提出,“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基础”,将科研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哈军工采用一系列措施,推进科学研究工作。采取大手笔措施,从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到创办军事工业,再到创办军事科学研究院,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哈军工发展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科学研究对于高等

一、一个典型案例

笔者曾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的历史进行过较为深入的考察。哈军工第一任院长陈赓,站在战略的高度,遵循教育的规律,使哈军工快速发展,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一个奇迹。其中,重视科学研究,是哈军工发展的战略基础。当一些学校现在还在争论要不要开展科学研究的时候,陈赓于20世纪50年代初就提出,“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基础”,将科研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他刚到哈军工不久,1952年12月11日,在老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将来我们这个学院还要成为国家的国防军事学术研究基地,进行改良兵器、特种技术研究。例如发现敌人的新兵器,加以研究提出对策;在武器方面有新的创造发明,则由我们负责审查,然后交国家制造机构大量制造;在军事武器技术方面有什么疑难问题,则由我们研究解决……”[1]

陈赓积极提倡科学研究,鼓励创造发明,反对一味依赖、模仿的奴隶主义思想。他说:“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当走在生产的前面,不能生产什么就教学生学什么。”他要求通过各种渠道,不惜工本购买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技资料,更新教学内容;他说图书馆的书一要新,二要多,争取藏书达到百万册。陈赓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院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当他得知学员科研试制中有许多部件加工不出来时,决心建立一个综合机械厂。他把海军、空军、总后(中国解放军总后勤部)的有关领导请到一起研究建厂问题,很快把这项工程列入重点项目。为了筹集建厂经费,他找了当时的黄克诚总长,说“创办机械厂是发展现代化武器所必需的,问题是没有钱,我愿意把自己的几千块存款全部拿出来”。黄总长说“你那么几个钱顶什么用”。后来经过研究,给哈军工批了两千万元的建厂经费。机械厂的建立,对哈军工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正是在陈赓的亲自过问下,哈军工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至今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些优势学科(如计算机)都是与陈赓当时的关心分不开的。[2]陈赓始终关心学校的研究工作,在他逝世前四个月给院领导的信中说,“学院研究工作曾盛极一时,现在看来有些销声匿迹,研究工作做不好,就说不上学术的进步”,“大力抓科学研究工作,要搞些成就,这是我们要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孜孜以求的大事,要大大提倡”。[3]

根据陈赓的指示精神和苏联顾问的建议,1954年1月,哈军工科学教育部提出:“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是两件并重的工作,缺一不可。”只有开展科学研究,“才能使我院成为军事科学技术的最高学府。”全体教师“如果不抓紧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很快地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4]1954年11月6日,院科学教育部要求各教授制定科学研究规划,并指出:“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础。没有科学研究工作就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大力开展,不应有一个教员例外。”[5]这些认识是多么深刻。

与此同时,哈军工采用一系列措施,推进科学研究工作。这里仅仅以1956年为例,列举在这一年内哈军工关于科学研究所采取的措施:2月29日至3月1日,哈军工召开第一届科学技术研究会议,检查一年多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交流科研经验,并查找存在的问题。经过广泛讨论,提出了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参加科研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人数不多;二是与各军兵种、国防科研单位缺乏联系。会议明确提出了哈军工科研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方向。3月26日至4月3日,哈军工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动员全体教师发挥潜力,向科学进军,圆满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提高老教师,大力培养新教师,扩大专家队伍”的任务。会后61个教授制订了科学研究计划。5月5日,哈军工公布《军事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奖励暂行办法》、《军事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对外联系暂行办法》和《军事工程学院稿酬暂行办法》。哈军工的学术刊物《工学学报》于5月创刊。12月陈赓批准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学员军事科学技术协会条例》,协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员阅读教材和科技文献的能力;培养学员对各种科学资料的独立总结能力以及准备学术报告和读书报告的能力;引导学员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学术问题的研究,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吸收学习最好的学员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6]

哈军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并有力地推动了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这里仅举两个例子:慈云桂教授看准了电子计算机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带领一班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投身于计算机的研究。在研制441B-Ⅱ型计算机时,磁鼓价高、易坏,他敢于打破常规,甩开这个旧包袱,采用光电输入机,集中力量攻主机,使电子管计算机过渡到晶体管计算机,又过渡到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专业由一个发展为两个,再发展成为电子计算机系。教材都是科研实践经验的总结,实验室随科研的需要而不断添置、更新设备,从各专业学员中选拔苗子,组成计算机学习班,培养后备力量。

1958年,青年教师柳克俊曾对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领导一个代号为“901”的科研组,面对元件落后(当时国内只有体积很大的电子管元件)、加工手段落后等重重困难,他大胆从事海军导弹指挥仪的研究,从鱼雷快艇攻击射击指挥仪的研究开始。当辽河电子元件厂生产出体积很小的晶体管元件时,许多研究机关都因怀疑其质量而不敢使用,柳克俊却率先使用,在实验室里做出了指挥仪样机,为国产晶体管在计算机上的应用开辟了道路。围绕着海军导弹指挥仪的研制,组成海军导弹指挥仪专业和编号为“304”的教研室,从海军工程系各专业高年级学员中挑选出17名苗子,成立57-321班,对口培养海军导弹指挥仪人才。[7]

哈军工教员,曾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院长的邓三瑞教授,在和笔者交谈时说,陈赓站在战略的高度,从体系上看问题,推动科学研究从转让制造、自行设计到自主创新。采取大手笔措施,从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到创办军事工业,再到创办军事科学研究院,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哈军工发展好的重要原因之一。科学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水平,推动了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推进了军事科学研究的发展,哈军工的办学水平因此快速提升。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科学研究对于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