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保障法专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及设想

社会保障法专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及设想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项目预期目标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法在整个法律体系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益发凸显。目前国内各高校法学院均已加强了对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建设,我院已经有了四年的研究生授课经验,并将其列为经济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科目。

社会保障法专题研究

项目编号:X08022

项目名称:社会保障法专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黄勇

项目组成员:刘燕南

项目类别:课程建设

项目建设时间: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

成果形式: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资料库、习题库、案例库等

关键词:社会保障法专题教学

一、研究任务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培养课程,具体授课对象为:以经济法法学硕士学生为主,为必修课,其他专业学生可以自由选修。

授课时数:18课时。

适用修读人数:20人以下(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做Presentation,相互间要进行讨论,因此20人以下的小班人数是适当的)。

(二)项目预期目标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法在整个法律体系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益发凸显。目前国内各高校法学院均已加强了对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建设,我院已经有了四年的研究生授课经验,并将其列为经济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科目。目前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巩固这一成果,将这门课的课程建设加强加深,因此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于:更新教学理念,整改教学大纲,形成与我国当代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摸索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如加强案例教学、比较的教学方法等;围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探讨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授课教案、教学课件;编制出一套较系统、成熟的习题库、参考资料库、案例库。

二、研究过程

(一)课程建设过程

总体来讲,本课题进度正常,完成了原先设计的本课程建设应完成的各项工作,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建立适合我校研究生的社会保障法课程体系,完成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法教材编写,完善参考资料、习题库、案例库、课外阅读资料和社会保障法文萃。本阶段在项目立项后的一年内逐步完成。

第二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法课程体系的配套措施,设立师生之间的固定电子信箱,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搭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完善课程建设的各项资料。本阶段在第6个月至第12个月内完成。

第三阶段,进一步深化本课程建设,将本课程建设与我校教学特色相结合,加强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的实验,提炼出具有我校特色的社会保障法课程。本阶段在第13个月至第24个月内完成。

表1 社会保障法课程建设过程

img7

(二)项目的调整和变化

本项目没有大的调整和变化,只存在个别微调,主要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发现申报时的七个专题存在不够完善之处,在具体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对这七个专题又进行了部分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表2 项目的调整和变化

img8

续表

img9

按照原来的设计,第五专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其他方面”是对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社会福利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优扶法律制度进行的简单介绍。一方面,这里的内容在第一部分介绍社会保障法的总论已经有所涉及,再单独设一专题有些累赘;另一方面,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扶法律制度的内容比较简单,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各项内容相比,它的适用对象有特定限制,不具有更多的普遍性。同时,近些年来社会保险制度正处于大规模法律建设的过程中,是社会的热点之一,需要讨论和研习的内容比较庞杂。有鉴于此,我们调整了原有的第七专题的设定:将第五专题纳入第一专题总论中进行讲座;而将第三专题在原来设计的占用两次课的基础上增加一次课,分三个子专题进行讨论;同时,将原第六专题“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与立法协调”改为第四专题,使教学结构更加紧凑。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一)课程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

围绕本项目以及我校法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依据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生产实践中的体验,参阅其他院校的社会保障法教材和参考资料,对本课程体系进行了整改和修订,形成了更加系统完善的包括六大专题在内的课堂讲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PPT、资料库、习题库、案例库等。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探索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辩论、Presentation等教学形式,采用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贯穿于社会保障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始终。

以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展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随时更改调整发言内容,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活跃课堂讨论气氛。

使用PPT课件,让教学案例更加直观、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自学空间,搭建起师生交流和沟通的良好平台。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和习题库/试题库的建设

配合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创新。在传统闭卷考试(以题库形式进行)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平时成绩(辩论、演讲、案例考核等,10%)+Presentation(20%)+论文写作(70%)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客观内在动力机制。我们还在原有试题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习题库(试题库),增加了题型、题量,注重分析应用能力的考察,覆盖面广,难易结合。

(四)具体成果

项目的具体成果有:教学大纲1份;教案(讲义)1套:约5万字;电子课件1套:共制作PPT 315页;教学参考书目、资料库:共收集整理中英文教学参考书和文章383篇,其中中文资料305篇,英文资料78篇;习题库/试卷库:共设计五个大类的题型,积累习题128道;学生作业、Presentation:在2008-2009学年和2009-2010学年,共收到学生作业19份,Presentation 19份;相关教学研究成果(案例库):共收集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真实案例28件,大部分案件具有典型性,均有案情介绍和案件评析两个部分;此外还收集了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料。

四、主要创新点与不足及设想

(一)主要创新

社会保障法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国外法学研究和教育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国内除个别院(系)外,大多数高校法学院(系)并不是非常重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教学。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保障型社会,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相继建立且初成体系,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和法律现状的学习和研究。本课程的设计重点在于三个结合:理论基础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老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国内法律研究和国际法律比较相结合。

本课程的设置突出了研究性和学科前沿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向学生讲授社会保障法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结合前沿介绍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奠定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传授知识和激发创新性思维的双重目的。一方面,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讨论,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另一方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由教师指导、框定参考书籍,使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方法新颖。引入沙龙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围绕既定专题查阅文献、综合分析,由教师或某一同学先在课堂上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的基本观点,其他同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赞同性的阐述或反对性的批判,培养学生运用课程原理独立思考、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分析社会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案件,加深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提出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建议和意见。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此项目进行时存在一些问题,如同学们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时讨论不能很快展开、基础法律知识存在缺陷、讨论不能深入等。究其原因,主要是:

第一,由于是硕士生课程,我们的前提假定是授课对象应当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学基础知识,在本科生阶段应当已经对社会保障法或劳动法有过接触,因此我们立足于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参与。但在教学互动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法学基础功底并不强,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是很清楚,更有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没有上过社会保障法或劳动法的相关课程,因此知识基础要重新培养。这一状况在两年的教学中都有出现,我们不得不划出一部分时间来对那些没有相关基础的学生进行“补课”,在讨论中也不得不兼顾程度不同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主动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影响了研讨的气氛。

第二,有些学生由于面临找工作、参加司法考试等问题,外出实习或参加各种活动,课前准备并不充分,甚至不进行任何课前准备,这也影响了研讨会的质量和气氛,使得讨论有时不得不流于表面,不能深入到法理层面。

第三,有些学生对于社会保障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喜欢将精力集中于民法、刑法等“大法”的学习上,认为社会保障法是一个并不重要的法律,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在这门功课上。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以上几点不足,并非本项目所独有,这是我国现在研究生教学普遍面临的几个问题。但无论如何,我们的研究项目也受了这种研究生教学现状的影响。

(三)对今后本领域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根据现有教学资料和同学的反映,目前还须就如下问题进一步改进:对课件进一步整理和细化,加强体系化建设;更多地收集和更新参考资料;随时补充新生成的典型案例进入案例库;随时补充、更新习题库。

在以上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教学实践资料和相关学术研究资料,下一步准备将之再进行加工整理和提炼,最终以教科书的形式展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