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借鉴文化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秉持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探讨地域文化的时空研究视角与方法,并将其引入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建构地域聚居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架构,以重庆、武汉、南京为例,研究我国地域城市与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第5章,将人居环境地域文化论的理论方法推向纵深,论述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具体文化环境,搭建我国地域聚居研究的基本平台。

1.4.2 主要内容及创新

1)主要内容

研究借鉴文化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秉持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探讨地域文化的时空研究视角与方法,并将其引入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建构地域聚居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架构,以重庆、武汉、南京为例,研究我国地域城市与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基本规律与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共8章,分为两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的主要内容为人居环境发展与地域文化演进的理论研究与架构搭建,包括第1~4章。

第1章,阐述研究的背景与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研究方法、意义和主要解决问题的论述,确定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推演—实践探索”构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在此研究逻辑的规导下,展开第2~4章的论述。第2章,透过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视角,将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相结合,探讨并界定基本研究概念——地域文化和文化地景的内涵与外延,将其引入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第3章,辨析地域聚居与文化研究的时空维度,以逐层深入的方式,分别讨论地域文化和文化地景的演进规律,并将其与城市规划学科领域的研究特征相结合,提出地域文化和文化地景视角下的城市研究架构。第4章,以地域文化和文化地景的交互关系为基础,综合论述地域文化视角的人居环境研究架构。通过地域文化和文化地景之间“价值关系、生态逻辑”的论述,提出具体的城市空间形态比较研究策略。

第二大板块的主要内容为人居环境地域文化论理论架构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总结,包括第5~8章。

第5章,将人居环境地域文化论的理论方法推向纵深,论述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具体文化环境,搭建我国地域聚居研究的基本平台。第6章,比较研究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不同地域文化与聚居发展模式,探讨现代社会条件下地域城市及其文化发展的问题与发展道路。第7章,通过重庆、武汉、南京城市历史形态演进与地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展开地域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强调当代城市文化研究与空间形态建设的重要原则应是“传承中的创造”,即在城市形态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创造性规划设计与文化维育。第8章为本书的结语,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

2)主要创新点

(1)对现实城市问题的深刻揭示,提出城市文化发展与价值回归的“S”形曲线。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文化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社会文化由自发到自觉的价值回归相对落后于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重视。目前我国城市文化价值的回升曲线正处于快速提升的初期。城市文化观念的“失范”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表现为对城市建设与文化、经济、生态关系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城市建设价值评判标准的缺位、错位等方面。中国城市文化“失范”以及诸多城市问题解决的出路,在于以生活世界为核心的外在批判性重建城市居民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

(2)地域聚居研究时空维度的探索。研究认为由全球化的抽象时空与地域性的现实时空构成的复合时空维度,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生存语境,而正是时空维度的重整导致城市文化观念的异化和城市风貌特色的缺失。本书建构地域文化研究的时空视角,强调地域聚居及文化发展的动态性、相对性特征,提出将社会生活还原于地域性的现实时空场景中,再现地域生活在场性的有效价值,是塑造具有归属感和富于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的基本途径。

(3)研究认为城市及其文化是动态的相对存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规导城市空间发展的文化观念是地域本土文化、历史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共融。地域本土文化是人地关系在聚居实践过程中的真实反映,具有认同性、归属性和地域性、生态性等特征。现代社会语境下,地域城市及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于立足地域文化主体性的全球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