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思想史?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思想史?

时间:2022-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财经类院校经济学、世界经济等专业学科,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经济思想史”都是一门必须学习的基础经济学课程。目前,西方经济学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经济、财经类院系的核心课程,而“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课程仍只停留在主要综合性大学开设。2006年4月,研究生部对年度教材与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招标,本项目负责人向研究生部提出“经济思想史”教学研究项目。

经济思想史

项目编号:X06001

项目名称:经济思想史

项目负责人:章昌裕

项目组成员:周超波、伊国栋

项目类别:课程建设

项目建设时间: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

成果形式:教学讲义、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等

关键词:经济思想史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思想史

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存在的理性认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是经济生活,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以资源配置为导向的各种经济行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众多的思想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经济行为和活动的思考,这些思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构成了经济思想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范畴覆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社会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都可以在经济学中找到答案,所有学科也都可以与经济学相联系。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要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学习经济学当然也不例外。对于财经类院校经济学、世界经济等专业学科,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经济思想史”都是一门必须学习的基础经济学课程。

“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是经济思想家对客观经济世界认知观点与理论的概括,是关于经济学理论产生和演进历史的科学。

(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背景

在西方,从20世纪初开始,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夏尔·季德(1847-1932)和夏尔·利斯特(1837-1955)就开始研究经济思想史,他们合著的《经济学说史》,初版于1909年,1913年、1917年、1922年、1926年、1947年曾再版七次,受到各国经济学界的重视。1986年,商务印书馆将该书引进中国翻译出版。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有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经济思想发展历史,国外部分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也都将“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作为一门基础经济学课程开设。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分高等院校都设置有“经济学说史”课程。1965年,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经济学说史》教材,这部教材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大学开设该课程的经典教材。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内高校开设“经济思想史”课程,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以研究和批判为目的。

改革开放以后,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国各高等院校都相继设置了西方经济学(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原理课程,并不断扩大教学课时。目前,西方经济学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经济、财经类院系的核心课程,而“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课程仍只停留在主要综合性大学开设(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1983-1985年,北京大学陈岱孙教授主编了《经济学说史》(两卷)教材,在全国高校的教学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由国家教育部牵头,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与部分财经类院校编写了“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经济学说史》被列入其中并正式出版,成为国家重点指定教材。

在我校,经贸学院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水平,在各专业方向选修类课程中开设有“经济学说史”(课程代码01025025,36课时2学分),主要介绍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当代货币学派、新制度学派、创新理论与激进主义等。

(三)研究目标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与大学课程设置中,经常会将“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说史”混同起来,实际上,“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学说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的角度看,这两门课程都以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为线索,通过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阐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经济思想和理论;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发展的研究,揭示出经济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否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道理。从区别的角度看,“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凡是有关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问题的观点、政策,不论是否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都可以被列入思想史考察的视野,其侧重点在于思想发展和主要观点;“经济学说史”则将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阐明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学观点、方法和理论,侧重点在于逻辑演绎和历史顺序。

本项目的研究任务是通过对经济思想发展过程的研究,建立适应博士生(包括硕士生)教学的教学讲义、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试题库、试卷库等系列教学文档。

二、研究过程

(一)申请立项

2005年,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博士生教学计划安排,本项目负责人承接研究院博士生“经济思想史”课程的教学,同时开始进行课程准备。

2006年4月,研究生部对年度教材与课程建设研究项目招标,本项目负责人向研究生部提出“经济思想史”教学研究项目。经过专家审评,2006年5月获得研究生部批准。

(二)项目研究过程

关于西方经济思想系统内容的介绍,我国经济学界在数十年的发展中,有过一些系统的教材,如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的《经济学说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陶大镛主编的《外国经济思想史新编》、北京大学胡寄窗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说史》等,但这些教材与资料,无论从观点还是线索上看,基本是以我国传统的经济学观点为立场,在很多地方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从项目研究初期开始,基于资料匮乏等原因,项目负责人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各大书店搜寻,找到了一些重要的书籍资料,使项目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至2007年5月,项目负责人完成了“经济思想史”教学讲义、教学大纲和教案(约100万字),编辑了PPT教案稿。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始为博士生开设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教学进展顺利,如期完成教学任务。

2007年5月,项目通过研究生部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后,项目负责人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第一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修改了讲义、讲学计划和讲稿;补充、完善和丰富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扩大了教学参考资料内容;密切注意经济思想史研究发展最新动态,收集和掌握了一些最新的学术观点和学术研究成果,如美国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编写的《现代经济思想的渊源与演进》、美国E·K亨特编写的《经济思想史》、美国斯坦利·L·布鲁编写的《经济思想史》、英国罗杰·E·巴克毫斯编写的《西方经济学说史》等书籍。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为博士生开设课程,这次开课时,应硕士生要求并经世贸组织研究院批准,研究院硕士增加“经济思想史”为选修课程,与博士同时上课。考虑到博士与硕士学习层次的区别,项目负责人在教学与考试中进行了区别对待,此举受到好评。

2008年6月,项目结束,项目负责人接受项目终期审评。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通过为期两年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基本教学内容

首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建立经济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济问题并产生相应经济思想的观点,不对历史横加指责和妄作评价。其次,以生产力发展为主线,以经济思想演变过程为线索,通过对经济学说发展的历史回顾,介绍和阐明经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和理论,以及这些思想和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以生产力发展为线索。按照经济思想产生的脉络,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经济思想,到中世纪经济思想、近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再到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垄断竞争完成时的经济思想,结束在新古典综合学派,教学重点将突出这些时期的代表性经济思想。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突出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特点,不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和研讨的方法进行教学互动。在教学中,主要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主要线索、经典书籍、代表思想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读原著,把握不同时期的经济思想脉络和精华,然后组织学生对不同时期的经济思想精华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读书、讨论、研究,真正达到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思想的教学目的。

(四)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美国众多知名大学普遍采用的经济思想史教材《经济思想史》(第七版),由斯坦利·L·布鲁和兰迪·R·格兰特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的特点是:第一,内容充实、讲解清晰。全书23章,从15世纪经济学发轫到当代主流经济学派,对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古典学派、社会主义思想、德国历史学派、边际学派、新古典学派、数理经济学、制度学派、福利经济学、凯恩斯学派、芝加哥学派等各主要流派观点和代表人物的原著引用清晰,说服信息充足,使读者对经济思想的来龙去脉有深入了解。第二,语言生动、客观求实。布鲁是经济思想史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专家,在该领域有大量的著述,本书被美国许多大学普遍采用作为经济思想史方面的教科书,原因就在于书中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中步入学术殿堂。第三,脉络明晰,简明易懂。本书使用经济思想时间序列表,将1500-2000年中的主要经济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各流派之间的影响类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在每一章讲述一个流派之前,又有一个放大了的时间序列表的局部表,展现了将要讨论的思想在整个经济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处于什么位置。

(五)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和学习在经济学思想发展中起过里程碑作用的部分经典著作,如《赋税论》(配第)、《国富论》(斯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和谐经济论》(巴斯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与《资本论》(马克思)、《人口原理》(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概论》(萨伊)、《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戈森)、《资本实证论》(庞巴维克)、《政治经济学理论》(杰文斯)、《纯粹经济学要义》(瓦尔拉斯)、《财富的分配》(克拉克)、《经济学原理》(马歇尔)、《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罗宾逊)、《垄断竞争理论》(张伯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经济增长的阶段》(罗斯托)、《用商品生产商品》(斯拉法)、《现代经济思想的渊源与演进》(福斯菲尔德)、《经济思想史》(E·K亨特)、《经济学说史》(姚开建)。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凡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都应加以借鉴,从而使我们找到东西方经济学的精华与精髓,把握当代中国经济思潮与西方经济思潮的交汇点,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项目的目标是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同时开设“经济思想史”课程。

至项目结束时,项目的任务与目标均已完成,最终成果包括:教学讲义,共22章(约80万字);教学大纲(约5万字);电子课件(约15万字);教案与教学计划;习题库与试卷库;教学参考书目、资料、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料。

在项目研究期间,项目负责人借助项目相关资料出版了《西方经济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国际投融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四、主要创新点

本项目研究最大的创新点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正本清源、丰富生动。考虑到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博士生,他们已具备了较宽厚的知识功底、经济学基础和较高的是非分析和判断能力,所以本课程在教学中的思路应集中体现为启发和贯通。本项目改变传统经济思想史介绍、评价和批判的研究思路,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和学派,主要从五个方面考虑和介绍。

(一)每个时期产生的经济思想、学派的历史背景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属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包含在上层建筑中,每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现实。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背景看,在每一特定的生产力时期都孕育了一种特定的思想体系,任何一个伟大人物的思想都不能超越他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如果说伟大,至多不过是对未来作出了演绎的推理,因此,生产力发展是本项目研究的主体线索。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界定了经济学家所提出问题的实质和特定时代经济理论的内容,“经济学家们倾向于认为他们的作品是对已经逻辑性阐明的问题进行思维加工的产物。他们可能承认他们的观点受到阅读与教育经历的影响,而他们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对阅读与教育经历加以选择;但他们很少意识到:他们成长的环境塑造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以及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无法超越他们所处的环境”(韦斯利·C·米切尔)。

(二)每一时期经济学主流思想、学派的核心观点与主要信条

依据生产力的发展线索,本项目研究对各个时期主要经济思想、学派的精华和精髓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概括,阐明各个时期主要经济学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主要信条,而不是随意加以评价和评论,对各个时期经济思想、学派影响及历史地位的评价和评论则留给学生自己去做。

(三)每一时期经济学主流思想、学派形成的政策对谁有利或者为谁谋利

任何一种经济思想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和历史背景下产生,其作用一是为社会提供一种价值,甚至是道德标准;二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定处于核心地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假设个人利益是主导性因素,它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进程,但个人利益不会导致因个人自行其是而破坏社会安宁与和谐,相反,个人为市场、社会、政治和道德伦理的力量所指引,与他人合作并与社会形成合理的工作关系。人们由于社会压力、共同兴趣或观念、自然聚居等原因进一步结成各种群体,因此,他们在各自特殊的利益范围内,表现出统一的观点与见解。在项目研究中,考虑到这一事实,对每一时期经济学主流思想、学派形成的政策对谁有利或者为谁谋利给予了关注,对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团体成员基于个人利益和其他考虑所提出的共同观点,以及这些共同观点所形成的关于如何组织经济、经济向何处发展的观念予以了介绍。

(四)每一时期经济学主流思想、学派在当时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效、有用或正确的理论体系的

在经济思想研究中,曾有过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过去的思想家都是错误的、天真的、无知的,甚至是愚蠢的,只有今天是正确的;另一种思路认为过去每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在当时都是正确的、合理的,而今天则是更正确的。本项目在研究中,考虑到这两种思路都存在着瑕疵,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的科学,人的发展第一离不开生产力发展,第二离不开社会关系,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变迁,出现新的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现实并不奇怪,所以,对于每一时期经济学主流思想和学派,一定首先考虑它在当时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效、有用或正确的理论体系的,然后再考虑它对历史的影响,一种可能有效的经济思想必须与当时的时代和环境相适宜,而不是用今天的观点或某种统一的思想去衡量。

(五)每一时期经济学主流思想、学派具有长远影响的理论

每一时期经济学主流思想、学派提出的具有长远影响的观点,在当今经济学教科书中仍然可以找到,这对于学习经济思想史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这也正是学习经济思想史的目的所在。本项目在研究中,比较注重将一些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有价值的观点从它们在当时正确、但当新情况出现或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不再适用的观点中挑选出来,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经济思想、学派和产生这个学派的社会背景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由此也突出了本项目研究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