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政治学科新课改的体会

关于政治学科新课改的体会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政治学科新课改的体会何辉2008年秋季伊始,江西省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所以,在学习了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后,我就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去运用、检验这些理论。经过深刻的反思后,我认为,要切实落实好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就要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要注重内容的提升。

关于政治学科新课改的体会

何辉

2008年秋季伊始,江西省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不断地备课、上课,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于新课改,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我都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一、理论体会——“三新”

1.教材新。与过去的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图文并茂,一改以前沉闷的感觉,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每课教材都有综合探究,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新教材的案例较新,与时代紧密结合。例如,在《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第三课《政府职能》中,教材所采用的几个案例分别是:2008年1月,雪灾发生后我们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4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政府逐步扩大城乡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国务院决定城市义务教育从2008年起免除学杂费。这几个事例既反映出时政信息,又很好地论证了教材的相关理论,便于学生学以致用。

同时,新教材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比如,《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中,我们学习了《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两个章节后,针对2007年猪肉上涨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猪肉价格为什么会上涨?上涨后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和分析生活。

2.方法新。新课标要求教学方法要注重创新,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多让学生动脑筋,教师加以点拨,得出结论。比如在讲到《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时,其中有个知识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我就采取让学生自己举例的方式,结果一下子学生就提供了很多例子。特别在讲到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缺陷的时候,很多人脱口而出:“股市”。我就立即引导他们分析,为什么2006和2007年股市持续升温出现全民炒股,导致出现2008年下半年股市爆跌的情况呢?人们盲目跟风引起股票供求发生变化是导致其结果的原因之一,同时又让学生回想第六课的内容,股票作为一种投资方式,是高风险、高收益,也就提醒我们: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3.评价新。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的优劣、效果的好坏,始终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一般说来,得到正评价(奖赏、肯定的评价)时,积极性比较高,得到负评价(惩罚、否定的评价)时,积极性比较低落。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往往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而新课程提出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也就是说,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一方面,但同时,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要纳入考察的范围。这种新的评价方式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创新的精神。

二、实践体会——“三贴近”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学习不能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运用到实践当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最终推动实践的进步。所以,在学习了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后,我就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去运用、检验这些理论。在这个过程当中,既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能发现自己不足之处。

在了解了新教材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后,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注意适当的表扬学生,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我请学生举例来分析论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很多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还有一些平时成绩不好的体育生,也就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奥运体育项目竞相发言,当时我特意表扬了几个这样的小孩,结果发现他们坐下去以后笑容满面,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积极性也提高了;还有一个这样的学生,虽然他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有次考试政治考了60多分,我就在全班表扬了他,说这位同学这次下了苦功,取得了比以往都好的成绩,结果从此后这位学生上课都会认真地听课了。

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挖掘教材,如何贴切地选择案例,如何恰当地设计活动环节,如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确实还需努力,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例如,有一次,在我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这一课。课前,我按照新课改示范课教学的一贯思路,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形式丰富多彩。因为当时讲这一课的时候刚好是“两会”召开期间,所以我就以“两会”的开幕式为背景,引出课文《民主决策》。根据材料不宜过多的原则,我采取一个例子贯穿全文的方法,围绕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这个主体内容,运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如何出台”这一事例来分析,在课文内容讲解完毕后,我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一个实践环节,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校园安装摄像头”的听证会,叫学生来模拟参与决策。

本以为这一堂课设计得还不错,结果课堂效果反而不是特别的理想,事后我进了深刻的反思,分析症结所在:虽然“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在“两会”期间提出来的一个热点议案,有新意,在一定程度上也切合课本的内容,但是学生的反应很慢。为什么学生反应不过来?因为所举的事例不贴近现实生活。官员财产申报我们提的不多,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明显达不到对课文加深理解的辅助作用。后面的模拟听证阶段,这个出发点设计不错,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积极,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开展的时间很短,没有充分展现学生的活动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就搞一节专门的模拟听证会课,这样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教学的设计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三、理解真谛——“落到实处”

到底应该怎样来进行新课改呢?我迷惑了。到底什么样的课才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呢?是不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那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模式和标准呢?

经过深刻的反思后,我认为,要切实落实好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就要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要注重内容的提升。所谓新,不管是学习方法、评价方法还是教学方法,不是追求表面上的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要建立在一个“实”字上面。

所用的教学手段,也并非就是让我们去挖空心思,把课件做得如何唯美,而是应该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当中学习理解书本知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中《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生活中所用的布票、粮票、肉票等等,同时对比展示现在我们的市场生活,让学生去辨别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去分析、理解为什么在现阶段,我们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举的事例,不必要挖空心思去想如何体现自己的知识水平,而是做到以学生为本,用贴近现实生活的、浅显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我所讲到的《民主决策》一课,上课就完全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我们班级要制订一个班规,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让我们大多数人都满意?那很多学生就会想到让我们自己参与到其中,然后我就可以顺势导出,那我们国家在进行重大事情的决策时,是不是得让公众参与其中?为什么要我们参与?怎样参与其中?那就可以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改任重道远,希望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早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