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物理新课改的分析介绍

关于物理新课改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物理新课改的思考严胜奇现在,新课程正走进校园。就上面提到的第一节物理课,我们可以带上一面镜子和三棱镜,叫学生配合,从室外引入一束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向墙面上发射彩色的光芒,然后介绍光现象,如此一来,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更深刻了,而且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能够更加投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

关于物理新课改的思考

严胜奇

现在,新课程正走进校园。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教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

比如某次听到一位老师谈到物理电磁学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方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右手螺旋定则和左手定则,学生往往会弄混淆,分不清楚在什么时候用右手,什么时候用左手。要了解如何使用定则当然先要介绍两个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四指表示电流方向,大拇指表示磁场方向,它是表示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磁场。左手定则:四指表示电流方向,让磁感线通过手心,大拇指表示受力方向,它是表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情况。好了,学生都发现了,一个与电有关,一个与力有关,从语文角度来看,电的最后一笔是向右边的,那我们使用右手定则,而力的最后一笔是撇,向左的,那么此时我们使用左手定则。于是,在我们重新使用左手或者右手来演示时,那种混淆的问题将很难出现了。这个创新思维的方法非常好,效果也很显著。

在对学生的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注意一些方式、方法,比如:

一、教学的引入

一堂课要上好,引入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要让他们从上节课的思维中回到自己的教学中来,那么方法就很重要,比如在我们上初中物理第一节课时,很多老师喜欢按部就班的讲练,简单的介绍物理学中所要学习的各种现象,用讲的方式去吸引学生。而我所采用的则是实验法。物理老师都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核心,那么一节课程的引入直接采用实验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能接受教学的内容,也能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和基础。就上面提到的第一节物理课,我们可以带上一面镜子和三棱镜,叫学生配合,从室外引入一束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向墙面上发射彩色的光芒,然后介绍光现象,如此一来,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更深刻了,而且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能够更加投入地学习物理知识。

二、课堂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在很多很多的资料中都有介绍,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于教学过程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原来的教学,都是以老师讲,学生练为主,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也是被动的、枯燥的、无趣的。所以,在现在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态,在教学时要以学生思考为主,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由学生自主推理出结论,例如在《平面镜成像》一课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四点,那么如何设计实验去证明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学用具中适当的选择,然后自己设计,最后通过实验观察得到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责任只是引导,在学生想不到两只蜡烛如何使用的时候,适当提示:一只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方,那么另一只呢?这样,通过学生自我寻找问题的答案,比老师的教授印象更深刻。

三、课堂纪律的控制

初中阶段,课堂的纪律不好把握,往往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为内容枯燥或者其他的原因。那么如何改善这点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内容。物理的教育重在实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体会物理的乐趣所在,例:在初二物理第四课时的时候,应该讲到物理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步骤,那么这节纯理论的课如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学习呢?我的做法是,找几个简单可行的小实验,像小孔成像、隔掌吸杯等,实验前先提问,我们物理需要探究一些科学道理,那么探究前需要提出问题,之后要证明问题就要靠我们做实验了,那么什么实验能证明呢?开始设计实验和制订实验计划。这样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了理论性的一些知识要点。

纵观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历史局限性的集中表现就是课程培养目标的狭隘与偏执以及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僵化。这恰恰是衍生应试教育,并且是应试教育大显身手之所在,也是素质教育不能全面落实的关键屏障。

新旧对比:

表1:旧大纲与课程标准的综合比较

img39

img40

同时,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设计的栏目有“想想做做”、“STS”、“阅读指导”、“探究”、“想想议议”、“演示”、“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张大昌、彭前程主编);“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加油站”(廖伯琴、何润伟主编)。这些栏目都很新颖,具有启发性,有助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题才能为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初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的困惑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