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差异性教学的理论根据分析

英语差异性教学的理论根据分析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可接受性差异教学法符合教学的可接受原则。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不仅是我国古代,即使今天也是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一、差异性教学的理论根据

差异性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这一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源于一些比较成熟的教育理论,主要是以下三种:

(一)多元智能

Gardner认为,每种智能在个体身上表现形式和发展形势各不相同,如在每个个体身上有八种潜能,有的人只有某一种或某几种比较突出,但其他方面缺乏,这是个体间的差异。再者每个个体内部也是有差异的,即某个人各种智能发展的不平衡。源于这样的理论,任何学生都或多或少拥有多元智能,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个体能力倾向的差异,正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客观事实,组织开展多方面发展能力和特长的教学活动,让所有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可接受性

差异教学法符合教学的可接受原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实践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更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差异性教学把学生是否接受教育作为理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主要考虑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给予恰当、适时的帮助,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教学原则之一,它贯穿于我国古代教育史。大教育家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把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正所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宋朝的张载也认为若教人“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意思是说,教师如不能因材施教,不顾学生的内心要求,就不能使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反而误人子弟。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不仅是我国古代,即使今天也是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这三种理论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