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分层

对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分层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分层,保证了每位学生的求知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分层A、B、C班(层)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相同。

二、实验的实施

(一)对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分层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统领着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发展方向,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学生的差异要求、差异水平和差异发展的倾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和差异目标。课程目标是教学中的底线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差异目标应遵循下在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即C层目标以课程目标为主,不降低课程要求,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使他们达到底线要求,当然也可适当上调;B层目标以能力提高为主突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多种训练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层以超越创新为主,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课程目标,向更高的标准发展,允许学生超纲超课本,提倡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示例:以必修3,Module 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这一模块中Reading部分教学目标的确立为例:

A班(层)目标:

Topic:Talking about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Talking about great people of ancient China.

What to learn from the great people?

Vocabulary:equal,stress,order,position,be at war with,bring up,take/fol-low one's advice

Sentence:The reason why…is that…

Grammar:the attributive clause

掌握这些词汇、句型和语法的基本用法,灵活运用到语言实际中,布置A层学生快速组织含有以上知识点的文章,大胆创新。

B班(层)目标:

Topic:Talking about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Talking about great people of ancient China.

Vocabulary:equal,stress,order,position,be at war with,bring up,take/follow one's advice

Sentence:The reason why…is that…

Grammar:the attributive clause

掌握这些短语、句型及语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用法,能做出相应的句子。

C层目标:

Topic:Talking about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Talking about great people of ancient China.

Vocabulary:equal,stress,order,position,be at war with,bring up,take/follow one's advice

Sentence:The reason why…is that…

Grammar:the attributive clause

对这些重点短语、句型、语法能识记、能理解,并能读懂含有这些知识的句子。

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差异分层,保证了每位学生的求知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分层

A、B、C班(层)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相同。在此基础上,A班(层)着重于提高,合理有效地利用我校研发的英语学科校本课程,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灵活应用和语言技能的拔高,达到深化熟练大纲的教学要求。B班(层)着重于理解,注重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培养。C班(层)着重于模仿,注重基础语言知识的识别、记忆,达到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教学示例:在讲授专项语法“情态动词”时,笔者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需要,将情态动词高考常考考点归类如下:

(1)表能力can,could,be able to,was/were able to,could have done

(2)表推测must,will,should,ought to,can,could,may,might

(3)表请求、允许can/could,should/would/might

(4)情态动词表示某一特定的语气和态度

(5)情态动词的一些惯用法,如cannot…enough/too…

can't but+do sth may as well、may well等

(6)情态动词+have done用法一览

(7)情态动词与虚拟语气

其中(1)-(7)为A班(层)教学内容,强调(3)、(4)、(5)、(6)、(7)用法的掌握。

(1)-(5)为B班(层)教学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探究(6)、(7)。

(1)-(3)为C班(层)教学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理解(5)、(6)、(7)。

(三)对课程类型进行差异分层

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不必明显分层,A、B、C三层学生都应掌握章节的基本知识,交际用语、词汇、语法。对低层次学生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练习等途径,使其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对中、高层次学生则要求在教师启发点拨后自主学习。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为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作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四)对练习、辅导进行差异分层

首先,在差异分层教学中,练习占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练习中,笔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习分层实际情况设定A层题(拓展题——是对教材和大纲的横向拓展);B组题(中档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延伸);C组题(基本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其中A组题是提供给优等生的,B、C组学生可选作,B组题是提供给中等生的,C组题是提供给成绩一般的同学的独立完成的练习,对C组的学生可放松时间,通过课外辅导来消化。

教学示例:如教师在讲so和neither引起倒装这一语法时,笔者设计了三组练习:

C组:I don't get up early this morning,neither does he.

He can swim,so_can_I.

B组:I don't enjoy singing,nor do I like computers.

Mary never does any eating in the evening,nor_does John.

A组:Maggie had a wonderful time at the party.

So_she_did,and so did I.

He is a student and studies in No.1 Middle School,so_it_is_with_her.

其次,辅导这一环节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对C层学生采取个别辅导,辅导内容提倡“三超”,即旧知识提前铺垫,新知识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采取分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教师适当提示,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A层学生主要通过帮助成立兴趣小组、英语朗诵、口语沙龙等一些能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组织,促进优等生的潜能优势,独立完成各种新的学习任务,迅速发展并提升能力。

(五)对单元测试进行差异分层

1.选题要有针对性。

在英语教材中,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体现了“循环反复,分层递进”的带有针对性的特点。事实上,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策略的效度的差异性,学生往往会对一些知识存在理解上或应用上的缺陷或疑惑,所以命题者的选题要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借助于测试的手段观察、发现、探索和研究其自身语言学习上的差异。比如说,当今的中学英语语言测试体系不能体现出学生“说”的能力,所以命题者在选题的过程中,要切合于语用学的实际,参照“任务型”教学活动目标,有意识、有策略地通过单元测试的题型的转变,将“说”的能力测试融于“听”的测试中。这样的单元测试的命题导向就是针对学生之缺,了解学生之愁。还有,命题者要结合教学实际中的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选编一些“对症下药”的治病题,这也是具有针对性意义的。比如,feel like与would like的用法的差异性就可以成为测试的内容。

2.讲评要有效度

过去,我们对测试后的答题情况分析,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呢也认认真真地听讲。但结果呢,常常是下一次考试时,上一次出现的错误,这一次还是照错不误。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评讲有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情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1)控制考试的量和试题的难度,保证每次考试后留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2)考试结束后,教师就组织学生对如何答题展开讨论。学生可前后左右就近进行讨论,也可离开自己的座位自愿组合讨论。此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试题的答案要严格保密,让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状态,因为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探求正确答案的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