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气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电气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电气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所谓电气信息类产业,通常所指与电气和电子技术相关的产业,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产业、计算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在国家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今天,中国如何成为世界电气信息产业大国,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较为明显,但集群内企业间尚未形成完善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第一节 电气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所谓电气信息类产业,通常所指与电气和电子技术相关的产业,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产业、计算机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相关规定,电气信息类专业涵盖以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

电气信息产业是一个面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产业,主要通过能量交换技术、信息产生与传递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满足生产、运输、家居生活等方面的研究、设计、控制与监测等应用与管理,实现能量与信息的生产、传输、变换及应用。电气信息产业是具有应用前景广泛、商品附加值高等特征的产业,其主要特点包括如下方面[1]

(1)具备与工艺流程和产品设计紧密联系的国际国内市场体系。

(2)能够积聚大量的技术资源和资金,在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优先考虑。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信息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医疗设备技术、航天技术、分布式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先进传感技术等。

(3)能在各个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实现信息的水平流动,增加业务流量带动网络产业的快速响应,实现市场与社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业、资源及国际国内人才的交流与互动。

(4)电气信息产业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技术密集、资源可共享等特点,能实现本产业结构与效率的迅速调整。

(5)是国家和国际的科技领军产业。

(6)电气信息产业具有抗贸易保护主义环境的能力。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电气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电气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家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今天,中国如何成为世界电气信息产业大国,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我国电气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2]

(1)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在信息产业方面,全球信息产业正在从硬件主导向软件和服务主导转型,我国也正从以生产硬件为核心逐步走向软硬结合,信息服务业也加快了发展。结构升级给我国电气信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计算机由单核向多核技术发展,显示技术将以大屏幕、高清晰和平板化为主流,集成电路技术将进入纳米时代,数字音视频技术继续走向高集成化、多功能化等。在电气产业方面,以能源产业为例,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发展特高压是‘十二五’电网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5年我国将投资超过5 000亿元,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长将达4万千米,形成交直流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网架。“十二五”中国的能源将继续大力发展和优化结构,优质清洁的电能将优先发展,中国极有可能在“十二五”的第一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能应用市场。“十二五”将是我国电气市场十分精彩的一段时期,中国整体的大环境将成为电气市场发展的推动力,促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先进的电气应用市场,同时中国本土的电气企业也会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顺应历史的潮流,做强做大,不断壮大品牌,推动中国电气行业的发展,推动电气技术的改革。

(2)规模显著扩张。近年来,我国电气信息产业企业总体规模不断增长。一些企业通过整合、跨国并购、扩建生产线、投产新项目等方式,拓宽了发展领域,提高了生产能力,扩大了经营规模。以信息产业为例,据中国信息产业部报道,十年前,长虹成为第一家营业收入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的企业。两年前,海尔首先迈上千亿元台阶,联想控股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营业收入一举达到1 389亿元。富士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二期投产后实现总产值比扩建前增长1.4倍,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12英寸芯片投产仅一年产值已超过10亿元。

(3)发展空间巨大。电气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政府对其高度重视,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为电气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入WTO后,我国电气信息产业产品面向了更大的国际市场,全方位参与了国际分工,有利于信息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和技术,增强国际合作。

尽管十年来我国电气信息产业取得巨大的成功,产业规模已连续几年列全国工业部门的首位,在一些领域具备了竞争优势,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3]

(1)产业规模效应明显不足。我国电气信息产业类企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不足,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很多应用领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或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国际、国内影响力有限。

(2)产业发展联动效应较弱。传统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互动性较弱,未形成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信息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有待深化,信息化的推进没有成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基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还不能够为信息化推进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保障。

(3)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弱。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较为明显,但集群内企业间尚未形成完善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集群内中小企业没有起到协作配套的作用,与集群中其他企业没有任何技术、资金上的联系。对产业集群的建立与完善作用甚微。使得集群企业享受不到集群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等方面的好处,不能促进集群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4)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在关键或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对技术引进依赖程度较高。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技术投入不足,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和再开发能力也较弱。再加上所需的资源越来越多,更新频率快,生产人员、科研人员和市场人员之间缺乏沟通,使得我国要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创新很难。

(5)人才结构不合理。以IT产业为例,据统计,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700多万从业人员中,一般员工过剩,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工程、关键元器件的技术人才十分短缺,从事制造工艺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要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时掌握新的信息、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达到国际化的管理和营销水平,都离不开高层次、复合型的研发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