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2-05-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一)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趋势与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削弱公共外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了配合“9·11”事件后开始的反恐战争,美国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重视和加强公共外交工作,并视之为新时期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国政府势必继续加强公共外交的协调工作。

四、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一)美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趋势

与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削弱公共外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了配合“9·11”事件后开始的反恐战争,美国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重视和加强公共外交工作,并视之为新时期对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继续重视公共外交并纳入决策核心

美国仍将会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向反美情绪严重的中东和穆斯林国家民众输出美国的信息,解释美国的对外政策,即使美国的政策在这些地区不受欢迎。美国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主席哈罗·帕西奥(Harold C.Pachios)说:“我们的某些政策可能在世界的一些地区不受欢迎,即使这样,当我们的国家在进行反恐战争时,我们的公共外交人员也绝没有理由放弃这场文字和传播的战争。”[52]伊拉克战争更加激化了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伊拉克的混乱局势久拖不决。为了安抚民心,早日从伊拉克的乱局中脱身,美国除了把这场“赢得人心与思想的战争”继续下去外别无选择。

至于美国公共外交的传统领域——国际广播,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得到强化。1994年的《国际广播法案》第6211条规定:“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广播使命的延续:国会认为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应该继续向中欧、欧亚大陆和波斯湾的人民广播,直到出现以下情况:第一,某一国家清楚地证明其成功地建立并巩固了民主制度;第二,这个国家内能提供公正、准确、综合的新闻和信息的媒体根基牢固并建立了广泛的受众群,使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的广播成为多余。当一个国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时,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应停止对该国的广播。”[53]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亨利·海德(Henry J.Hyde)向美国国会提出的《2002年自由促进法案》(Freedom Promotion Act of 2002)中也提出重新整合美国现有的国际广播服务并追加1.35亿美元的拨款[54]

长期以来,公共外交部门在美国对外部门中的地位不高,难以进入决策核心。公共外交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辅助性、补救性的工具,配合对外政策的执行或成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后续动作。这导致美国制定的对外政策往往没有包括公共外交因素,忽略了国外公众的舆论反应。许多美国学者认为,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正是由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引起的,因此提出应该把公共外交融入对外政策的制定中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彼得·皮特森(Peter G.Peterson)认为:“华盛顿目前制定对外政策时只是片面地光考虑自己,没能考虑到这些政策在海外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在事后才考虑如何推销这些政策。为了更好地为美国利益服务,公共外交应该成为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55]

由于反恐战争在长时期内将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所在,作为反恐战争支柱之一的公共外交不会再被美国决策者排除在对外事务的决策核心之外。可以预计,美国公共外交在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将享有更多的发言权。这也符合美国国内各界加强公共外交的主张,即“在起飞而不是在迫降时才想到公共外交”(美国新闻署前署长默罗语)。

2.完善公共外交的协调机制

协调一致始终是美国公共外交面临的课题。在战争期间美国公共外交通常能够形成一个跨部门的统一的协调机构,例如前文中提到的一战时的“公共信息委员会”、二战时的“战时新闻处”、越南战争时期的“跨部门联合心理战工作组”等。在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也很重视公共外交的协调问题,如卡特政府时期美国新闻署与国务院的教育文化事务局合并为美国国际交流署,里根政府时期设立了公共外交特别规划小组。此外,美国新闻署作为主管公共外交的部门,在政府里享有独立机构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开展与政府其他各部门的协调工作。1999年美国新闻署撤销后,美国公共外交的协调问题便凸显出来。

在美国新闻署并入国务院后,理论上国务卿负有领导美国公共外交的职责。但是由于国务院还是一个偏重于传统外交的官僚机构,对政府间交往的重视程度远胜于针对外国民众的公共外交,因而公共外交常常被忽视。美国政府里实际主管公共外交的最高职位是负责公共外交与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这个职位的官阶偏低,造成公共外交部门在美国对外机构中的地位下降,与其他部门协调不便,与总统直接交流的机会也有限。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对外发言或行动常常相互抵触,妨碍了美国公共外交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布什政府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建立全球传播办公室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设立一个专门的总统办公室负责协调公共外交后,美国公共外交工作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恢复了从前美国新闻署与国务院、国防部等部门的平级地位。伊拉克战争中,全球传播办公室作为美国公共外交的协调机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另外,由于全球传播办公室直属总统,因此也便于总统得到有效的公共外交的建议。公共外交协调机制的加强使整个美国政府的对外宣传有了统一的指导和计划,能对外发出“同一个声音”。

信息时代对公共外交的协调程度要求将越来越高,政府对外发出的声音必须高度协调一致。在实时通讯和全球媒体的传播环境下,政府官员任何一个错误的言行都可能被“放大”并瞬间传遍全球。因此美国政府势必继续加强公共外交的协调工作。例如有美国专家建议,除公共外交协调机构外,美国应设立一个类似于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性质的总统公共外交顾问,自如地穿梭于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和其他高级官员之间,进行公共外交的协调工作,使政府的公共外交努力连成一线,前后呼应。

3.不断采用最新的传播技术

美国公共外交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1983年11月,美国新闻署首次利用卫星电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建立了电视无线通讯社——“世界网”(Worldnet),使华盛顿与驻外使馆、新闻署驻外机构保持了更紧密的联系。如今美国又在卫星电视相对普及的中东地区建立了卫星“自由电视台”。美国还利用“远程电信会议”技术大大方便和促进了美国与国外民众的对话和沟通。

互联网的诞生及其在全世界的迅速普及,使公共外交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武器。美国的公共外交部门认为,特别在媒体受政府控制的国家里,互联网几乎是得到“自由信息”的唯一渠道。因此他们特别重视网站的建设和电子出版物的制作。例如,原来必须由美国驻外官员寄送的美国政府正式声明的文本文件《华盛顿通讯》(The Washington File)[56],现在可以直接从美国政府设立的“华盛顿通讯”的网址上方便地查阅和下载。网址还开通了免费的电子订阅,甚至还包括移动版本。目前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制作的《美国信息》光盘,翻译成多种语言每半年在全世界发放3万张,并每天在互联网上更新,光盘内容包括美国法律、政府、教育、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机构网址及相关链接。目前美国国际信息局主办了共五本的电子杂志:《美国对外政策日程》、《经济观察》、《美国社会和价值观》、《全球问题》和《民主议题》。这些杂志由美国及世界各国的专家撰写,内容颇有深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的各方面信息,并配有英、法、俄、西班牙、葡萄牙、阿拉伯语等多种版本,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下载。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采用了最新研制的可执行播放调频、调幅广播节目以及电视节目任务的EC-130心理战飞机和用来散发传单的MC-130飞机。这样,国际广播从原来的地面固定广播发展到了空中广播,效果大大增强。

总之,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美国的公共外交将不断采用更先进的传播和通讯技术。

4.加强公共外交与军事行动的配合

用宣传攻势来配合对外战争一向是美国的传统。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战争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朝着“信息战”的方向发展,公共外交与军事行动的联系更为紧密。战争几乎总是在两条战线上同时进行:军事作战和舆论宣传,而且舆论宣传领域的胜败对战争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以公共外交配合军事行动,就成为公共外交的一个新领域、新课题。

美国陆军在1996年8月颁发的《FM100-6信息行动》条令,是一部指导美国陆军进行信息战的重要文件。该条令规定,“信息行动”由指挥控制战、民事行动和公共事务行动三部分组成。“指挥控制战”是指把信息战运用于军事行动的作战样式,实施指挥控制战的目的是,在保护己方指挥控制能力,削弱或破坏对方的指挥控制能力;“民事行动”是指与友好国家、地区或被占领国家、地区的地方政府和民众进行的联络活动,目的是使一个战区内的军队、政权机构和民众建立和保持联系;“公共事务行动”是指军队中的公共事务军官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活动,其职责是协助指挥官创造能引起信任与支援军队的条件,支持公开、独立地进行新闻报道及接近部队与士兵,公正、客观、全面、准确、持续地向外界提供信息,指挥官也要将公共事务问题纳入决策过程[57]

从这一条令可以看出,美军“信息行动”组成的三部分中“民事行动”和“公共事务”行动都属于军队开展的公共外交的形式。在美国发动的近几次战争中,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美国军队操纵媒体进行宣传的技巧越来越熟练。从海湾战争开始,美军就开始充分利用开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宣传美军的新式武器和战果,给敌方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开始设立“联军新闻中心”。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是首次推出了嵌入式报道——新闻记者被“嵌入”美军的一个作战单位,与部队同吃同住,作全程跟踪报道。这种报道显然十分有利于美军。一方面,记者们整天和士兵在一起,同甘共苦,难免产生感情,容易报道出有利于美军的新闻。另一方面,美国防部对记者的报道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如卡塔尔的美军司令部对记者们规定的“三不准”政策,即不准问美军伤亡情况,不准问目前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不准问与今后军事行动计划有关的问题,一旦违反规定他们就会被迫离开。美国《纽约时报》在题为《在这场战争中,新闻成为一种武器》的文章指出,嵌入式报道使美国媒体已成为“美国国防部在宣传中的盟友”,“它们的消息都是从对美军有利的角度发出……充斥着对美国新式武器、军事力量以及机械化部队的进军没有遭遇抵抗的报道”[58]

5.扩大针对外国青少年的文化教育交流

美国公共外交的对象起初是针对外国民众中的精英分子即“舆论领袖”的。随着信息时代公众舆论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力大大增强,美国的公共外交也开始调整其针对的对象,逐渐从精英群体扩展到全体民众。近年来美国的公共外交还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特别重视开展对外国青少年的宣传活动。从萨瓦电台到《你好》杂志,针对的都是伊斯兰世界的年轻人,希望他们亲近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缓解反美情绪。

从美国公共外交的长期目标来看,为配合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美国将继续推动与中东的文化教育交流,寄希望于年轻一代,培养未来的亲美领袖。为此,美国特别重视通过文化和教育交流的形式对别国青少年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现任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玛格丽特·塔特怀勒(Margaret Tutwiler)强调:“美国公共外交的对象必须扩大,不能仅限于传统的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并要求增加教育交流等以青少年为对象的项目,尤其是面向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青少年的项目。”[59]

(二)美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

“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了许多加强公共外交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往往带有应急性质,缺乏一套全面的公共外交战略来进行指导。美国国际关系协会公共外交课题组也认为,美国政府“缺乏一套完整的公共外交战略把国务院的外交工作统一起来并朝向一个共同的可衡量的目标”,“使国务院及其他各个联邦机构难以传达具有连贯性的信息,并有效地相互配合”[60]。作为“赢得人心与思想的战争”,公共外交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直接而明显的效果。因此如何把危机时期的应急性公共外交措施转化为一套长期的公共外交战略,是摆在美国决策层面前的重大挑战。

美国公共外交还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曾经有美国专家计算,目前美国国防、外交、公共外交的经费比例为100:7:0.25[61]。美国的公共外交从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获得的经费相比宣传美国这个宏伟的目标来说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丰富的民间资源开展政府的公共外交活动,也成为美国公共外交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主席哈罗·帕西奥希望政府之外的企业和公民能够分担一部分公共外交的工作,他说:“如果我们真想要改进我们的立足于长远目标的宣传,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美国企业来进行专业人员的交流,号召更多的美国公民在国外代表美国。”[62]有的美国专家建议,为了吸收民间力量参与公共外交,可以设立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公共外交公司”,成为私营企业进入公共外交领域的一个切入点,接受私人赠款,吸引不愿意直接为政府工作或与政府合作的媒体、组织和个人。还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公共外交培训学院”,从各公司和大学吸引人才进行培训。这些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还有待于观察。

在美国公共外交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最大的还是如何处理“先发制人”的对外战略与公共外交的关系问题。在“9·11”事件后,美国在中东下了很大力气开展公共外交,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萨瓦电台的收听率在中东电台中一直高居榜首。《你好》杂志、自由电视台等传播媒体也赢得了大量的阿拉伯观众。然而,美国花大力气开办的这些传媒并没有真正起到提升美国形象的作用,民意测验的结果也一再表明美国形象仍然处于不断恶化之中。2002年底,布什政府制定的美国—中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U.S.-Middle East Partnership Initiative)出笼后,阿拉伯国家态度冷淡,应者寥寥。2003年3月3日,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前夕,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比尔斯以健康理由辞职,舆论普遍认为她的辞职与其无力提升美国的海外形象有关。

美国在“9·11”事件后的第一轮公共外交无功而返表明,以武力胁迫为特征的“先发制人”战略和以平等对话为前提的公共外交活动存在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极大制约了美国公共外交所取得的成效。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看来,美国相继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是一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根据美国民意测验和商业咨询公司盖洛普“9·11”事件后在主要穆斯林国家作的一项民意调查,仅有9%的人认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是正当的,12%的人认为西方国家尊重阿拉伯或伊斯兰的价值观[63]。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与其在公共外交中的言论形成巨大的反差,这对美国形象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是任何公共外交的举措也无法补救的。正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委员会前副主席格雷厄姆·富勒(Graham Fuller)所说的:“如果我们的基本政策被人看出了破绽,那么再好的包装和宣传,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64]

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显示,中东国家的民众对于美国有着复杂的情感。他们不喜欢甚至憎恨美国和美国的政策,但他们并不排斥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美国的精神,相反许多年轻人还非常向往。当地民众之所以喜爱收听美国的广播,不是对电台播放的新闻感兴趣,而是因为电台经常播放的美国流行音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阿拉伯人看来,真正影响美国形象的并非是美国文化,而是其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

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放弃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在短暂的“闭门思过”之后,对外政策中的“进攻性”越发咄咄逼人。2002年9月,布什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布什宣布,美国将改变其在冷战时期奉行的“遏制战略”,取而代之的将是对那些试图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和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这个被《纽约时报》评论为“自从里根总统以来,过去20年美国最强有力甚至带有侵略意味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蓝图”,无疑对国际社会的秩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洛杉矶时报》指出,布什向国会提出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使已经对美国一意孤行做法感到不满的国家进一步疏远美国。美国的公共外交如何在其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束缚下发挥作用,无疑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毫无疑问,美国的公共外交促进了美国人民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和科学的进步,这些我们还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纵观美国公共外交的演变和发展,我们必须认清一个重要的事实:美国公共外交活动本质上是对外政策的一个工具。当美国的对外政策需要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进行配合时,公共外交就被加强,反之则削弱。

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保护本国文化、强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公共外交如果不能真正放下超级大国的架子,与其他国家的民众展开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而是一味我行我素地输出信息和文化,试图以美国的价值观改造别国,就容易被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其他许多国家视为文化帝国主义而遭到抵制,严重制约其取得的效果。例如作为美国对外援助第二大接受国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盟友的埃及,在“9·11”事件后就曾拒绝美国新闻署在其媒体上播放美国的宣传片。

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与对话与合作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必将造成损害。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很多阿拉伯人痛恨美国,不是因为美国的公共外交做得不够,而是美国失误的对外政策,如在全球的霸权行径和偏袒以色列。曾任美国国务院公共外交特别协调人的克里斯托弗·罗斯也指出,如果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形象工程”与其外交政策捆绑销售,只会使美国的形象“越描越黑”[65]

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伊斯兰世界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裂痕。布什一再宣称,要以伊拉克为样板,在中东地区推行民主改造,引起众多阿拉伯国家当权者们的不满与警觉。数十年来,美国在阿以冲突中一直偏袒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民众中一直就涌动着一股极为强烈的反美情绪。伊拉克战争刺激了这股反美情绪的膨胀。除“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分子外,还有不少穆斯林激进分子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也决意要把这些外国“异教徒”赶出圣地,这就是为什么在萨达姆被捕后,伊拉克的袭击爆炸声依然不绝于耳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美国政府不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维,公共外交将只能是缘木求鱼,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此,我们不妨再次引用越战时期那位美国学者所说的那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宣传是不会使糟糕的政策受欢迎的。”[66]

【注释】

[1]蔡帼芬主编:《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2]http://www.publicdiplomacy.org/1.htm#defined.

[3]Hans N.Tuch,Communicating With the World,St.Martin's Press,NY,1990.

[4][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页。

[5][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页。

[6]U.S.Department of State: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rms,1987,p.85.

[7]http://www.publicdiplomacy.org/1.htm.

[8]http://www.publicdiplomacy.org/1.htm.

[9]http://www.state.gov/www/policy/pdadcom/acpdreport.pdf,“Consolidation of USIA into the State Department An Assessment after One Year”,p.5.

[10]Thomas C.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6.

[11]John W.Henderson,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p.27.

[12]Wilson Dizard Jr.:“Remembering USIA”,Foreign Service Journal,July-August 2003,p.58.

[13]Thomas C.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20.

[14]John W.Henderson,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p.35.

[15]ibid,p.37-38.

[16]Philip H.Coombs,The Fourth Dimension of Foreign Policy: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p.28.

[17]ibid,p.42.

[18]Wilson Dizard Jr.:“Remembering USIA”,Foreign Service Journal,July-August 2003,p.58.

[19]Thomas C.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49.

[20]Thomas C.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284-292.

[21]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Annual Report,1991.

[22]Edward Kaufman,A Broadcasting Strategy to Win Media War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2,p.105.

[23]韩召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24]美国审计署2003年9月向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提交的报告GAO-03-951,第8页。

[25]广播理事会由9名跨党派成员组成,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国务卿也是成员之一,负责向理事会提供有关对外政策事务的信息和指导。广播理事会的职责是负责把国会的国际广播预算分配至各个广播媒体、建立和维持广播水准、设定各语种广播的重点,监督节目的质量、有效性和职业道德等。另外,还负责监督和指导国际广播局的工作。

[26]United States Code,Title 22,Chapter 71“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27]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Annual Report,1993,p.15-17.

[28]http://www.armscontrol.org/act/1997-04/ACDAEND.asp.

[29]http://www.state.gov/www/policy/pdadcom/acpdreport.pdf.

[30]http://usinfo.state.gov/usa/infousa/laws/majorlaw/hr1757.htm#t1.

[31]http://www.state.gov/www/policy/pdadcom/acpdreport.pdf,“Consolidation of USIA into the State Department:An Assessment after One Year”,p5.

[32]ibid,p6.

[33]韩召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34]ibid,p2.

[35]ibid,p6.

[36]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Consolidation of USIA into the State Department:An assessment after One Year”,October 2000,p.105.

[37]Edward Kaufman:“A Broadcasting Strategy to Win Media War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2,p.105.

[38]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nass9.htm,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39]美国审计署2003年9月向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提交的报告,GAO-03-951。

[40]www.whitehouse.gov/ogc.

[41]www.state.gov/r/adcompd/c2439.htm,Charter of the United States Advisory Commission on Public Diplomacy.

[42]美国审计署2003年9月向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提交的报告GAO-03-951。

[43]美国主管公共外交与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在参议院听证会上的发言。http://foreign.senate.gov/hearings/2004/hrg040226a.html.

[44]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July 15,2003.

[45]电台建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在“自由欧洲电台”的基础上建立。

[46]Sawa在阿拉伯语里是“在一起”的意思。

[47]Farda在波斯语中是“明天”的意思,法达电台由自由欧洲电台和美国之音合资创办。

[48]24小时阿拉伯语卫星电视台,Alhurra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为“自由人”。

[49]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4/0205pd.htm.

[50]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4/0205pd.htm.

[51]美国主管公共外交与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在参议院听证会上的发言,http://foreign.senate.gov/hearings/2004/hrg040226a.html.

[52]Harold C.Pachios,Remarks to the Committee on Government Reform,Subcommittee on National Security,Emerging Threa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Washington,DC,February 10,2004.

[53]United States Code,Title 22,Chapter 71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54]United States Code,Title 22,Chapter 71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55]http://www.terrorismanswers.com/responses/diplomacy.html.

[56]《华盛顿通讯》的前身为创立于1935年的《无线电讯》(Wireless File),因当时采用无线电从美国首都华盛顿向美国各驻外使馆及美国新闻处传输信息,是美国公共外交中历史最悠久的项目。目前《华盛顿通讯》每天24小时以卫星、电缆、微波等通讯形式向美国驻外使馆的计算机终端及时传输有关美国政策的最新信息。内容包括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政策声明和正式讲话;白宫、国务院等政府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的简报或文本;对政府官员的采访;解释美国对外政策背景的文章等。当世界上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华盛顿通讯》通常是获得美国政府的官方声明及主要背景资料的权威和便捷的渠道,已成为美国的驻外官员了解美国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美国负责公共外交的驻外官员与所在国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他们从《华盛顿通讯》所发的信息中选择所在国可能感兴趣的一些内容,有时还根据需要翻译成当地语言,寄送给当地的“舆论领袖”,如政府官员、媒体编辑和记者、知识分子等。

[57]王保存、刘玉建编著:《外军信息战研究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8]王泽华、王伟华:《直播与选择:伊拉克战争新闻报道的两大特点》,《新闻与成才》2003年第6期。

[59]http://www.state.gov/r/us/2004/29111.htm.

[60]“Finding America's voice:A Strategy for Reinvigorating U.S.Public Diplomacy”,Re-port of an Independent Task Force Sponsored by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p.8.

[61]美国审计署2003年9月向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提交的报告GAO-03-951,第8页。

[62]Harold C.Pachios,Remarks to the Committee on Government Reform,Subcommittee on National Security,Emerging Threa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Washington,D.C.,February 10,2004.

[63]http://www.usatoday.com/news/sept11/2002/02/27/usat-poll.htm.

[64]http://www.state.gov/r/adcompd/rls/14230.htm.

[65]http://online.cri.com.cn/2688/2003-8-18/121@289218.htm.

[66]Thomas C.Sorensen,The Word War:The Story of American Propaganda,p.284-2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