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交流的三个模式,施拉姆模型的分析介绍

信息交流的三个模式,施拉姆模型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个模式中,施拉姆把交流的简单模式推进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模式。第三个模式中,施拉姆模式又进一步发展成一个表明人类交流的两个个体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模式。按照施拉姆的观点,信息交流双方都必须将想要表达的意义制成代码,传递给对方,同时须将对方传送来的信息译码并作出解释以产生意义。施拉姆模式的特点,在于引进了反馈的概念,将反馈的过程与交流者的互动过程联系起来,把信息交流理解成为一种互动的循环过程。

2.2.3 施拉姆模型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在1955年发表的论文《传播如何得以有效进行》中提出了信息交流的三个模式。第一个模式与Shannon-Weave的通信模型十分相似(如图2-6(a)所示)。第二个模式中,施拉姆把交流的简单模式推进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模式。他指出,两个试图交流的个人必须积累有相当的共同经验,即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的交流,因为只有这个范围内的信号才能为信源和信宿所共享(如图2-6(b)所示)。第三个模式中,施拉姆模式又进一步发展成一个表明人类交流的两个个体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模式。按照施拉姆的观点,信息交流双方都必须将想要表达的意义制成代码,传递给对方,同时须将对方传送来的信息译码并作出解释以产生意义。通过信息的传送与反馈,个体之间形成了信息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交流过程就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反馈的过程。该模式更注重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交流效果,它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这个模式也被称为施拉姆“循环模式”(如图2-6(c)所示)。

img16

图2-6 施拉姆模型

此外,施拉姆还提出了能充分体现大众传播特点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认为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播与受众,二者之间存在着传递与反馈关系;其中,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信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这些个人又分属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受众接收到信息,连同从其他方面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做出反应,即产生反馈作用(如图2-6(d)所示)。

早期的信息交流模式大多是直线模式,即是由信息发出者单向地向接收者传递信息。但实际上大多数信息交流是互动的双向过程。施拉姆模式的特点,在于引进了反馈的概念,将反馈的过程与交流者的互动过程联系起来,把信息交流理解成为一种互动的循环过程。这种模式更符合人类信息交流的实际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