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息流的控制模式

信息流的控制模式

时间:2022-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 网络贸易构成本章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网络贸易的构成: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在网络贸易中,信息流是指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途径进行传输的运动过程,是对企业网络贸易经营活动状态的直接反映,它包括网络贸易信息的产生、搜集、传播、运用和反馈的过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的标准化问题成为制约网络贸易发展的重要瓶颈。

第二章 网络贸易构成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网络贸易的构成: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阐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的内涵、特点、职能以及运行流程等。

第一节 信息流

一、信息流的内涵

广义的信息流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狭义的信息流是指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在网络贸易中,信息流是指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途径进行传输的运动过程,是对企业网络贸易经营活动状态的直接反映,它包括网络贸易信息的产生、搜集、传播、运用和反馈的过程。作为一项内容广泛的新型贸易活动,网络贸易的实务操作主要包括交易前的准备、贸易磋商、合同与执行、支付与清算等环节,这些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例如,交易前的准备实际上是一个商品信息的网上发布、搜寻和匹配的过程,其实现是借助于供、需双方事先拥有的网址和主页来进行的;贸易磋商实际上是记录、文件或报文等信息在网络中的来回传递过程。与传统的贸易实务操作相比,网络贸易对网络信息的依赖性方面有了很高的要求。在网络贸易中,人们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实现对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因此,信息流在商品和劳务的运动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先导和基础。

在网络贸易中,贸易活动首先是由需求信息流引发,然后发生的是供应信息流。供应信息流是物流和资金流的先导,拉动或推动了网络贸易的发展;物流是沿着供应链的方向流动的流程,是贸易活动的目的所在,资金流是沿着供应链的方向流动的流程,是对物流的回应,商流实际上是围绕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动的总称。从上述的网络贸易三流互动合一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需求信息流还是供应信息流,都是领先于物流与资金流的。因此,要对企业网络贸易的运营进行管理,就有必要研究信息流的内容、特点及控制方法。

从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情况,尤其是信息流的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可以评价这个企业网络贸易是否成功,可以看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等方面的成效。因为物流、资金流在企业网络贸易活动中最终都是以信息流的形式展现。因此,深入认识信息流,将掀开企业发展的新视角。

二、信息流的特点

一般而言,与传统商务信息流相比,网络贸易信息流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化

网络把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连接到一起,贸易信息通过网络可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突破了传统企业信息流活动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束缚,这种交互式的网上信息流动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对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并且促成了虚拟公司的形成。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数字化

传统商务信息是以电视、电台、报纸、电话、电报、传真、邮递等形式在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进行传递的,传播速度慢,效率低。而网络贸易的信息是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数字化的形态在网络媒体上自由流动,传播速度很快,具有很强的及时性,它们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二进制代码。如产品生产计划、原材料的调拨单以数字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传递,商品的订单、发货单等以数字的形式在企业之间传递。

(三)双向即时互动化

传统商务信息流的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从信息源流向接受者,信息接收者被动接受信息,而且信息发送者对信息的前馈和后馈内容有限。网络贸易信息的流动则是双向的。因为信息要以网络媒体为平台,在网络上产生和传递。信息接收者变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寻找信息,甚至还直接生产信息。信息接收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不仅能够得到有效满足,而且信息发送者可根据接收者的要求定制信息。他们和信息发送者进行即时互动的沟通和交流。这时,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变得模糊而具有同一性。网络贸易信息流网络平台的7×24不间断运行的特征,使信息接收者与发送者之间的交流不受时间限制。

(四)透明化

透明化是网络贸易信息流又一重要特征,网络贸易信息流动的各个环节透明度非常高。比如,各商务主体在网上发布信息或检索信息、交易洽谈、签订协议、支付结算等整个信息流程都在网上公开进行,从而大大减少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给商家与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五)标准化

网络贸易信息流能在网络中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就是有一套标准技术规范的支持。EDI报文之所以能被不同的商业伙伴的计算机编辑和处理,其奥秘全在于标准。标准化的信息流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的标准化问题成为制约网络贸易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信息流的功能

由于现代技术在信息处理上的重大突破,商品流通中信息处理的功能发生质的飞跃,在网络贸易活动中,信息流将对整个商品流通形成系统控制,使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建立在快速高效的信息活动的基础之上,并由此带来管理思想、商务模式的彻底改变。信息流在现代网络贸易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信息流已经成了现代经济活动中其他各流互动循环的基础。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商流的活动范围和效率

网络贸易中,信息流对商流的功能集中表现为信息流提高了商流的活动范围和效率。在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中,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信息流的功能完全是服务性和管理性的。商务活动绝大部分依靠手工操作,大大降低了商流的效率。而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活动平台的电子商务,使得市场调查、商业合同的签订、定单的处理等商流活动已经可以转化为信息流进行处理,实现无纸化贸易。我们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签订电子合同;通过电子定货系统采购商品;通过销售终端进行销售等等。这些过程不再需要买卖双方面对面地进行,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处理就可以完成,实现了信息流对商流的工具性替代,改变了商流活动的传统运作方式,使信息功能作用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商流的活动范围和效率,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信息功能在现代商品流通中的主导地位。

(二)连结整个流通体系过程

整个流通体系是各种要素的集合,这些不同的要素是靠信息把它们联接在一起的,在流通体系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交换关系。买卖双方是通过信息的交流了解对方的意愿,连结在一起。没有信息交流,买和卖永远不会结合起来。流通过程的顺利进行,仍然要依靠信息流把一个个孤立的环节,连结成为连续不断的有序活动。

信息流不仅具有连结流通体系的功能,而且具有沟通流通体系与外部系统和环境的功能。流通体系不是孤立的系统,它处在社会经济的大系统之中,是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系统构成流通体系的外部系统和外部环境,影响着流通体系的运动。流通体系反过来也影响其他系统的运动。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同样是靠信息来联接的。

(三)调控流通中当事人的行为

信息在连结流通体系中要素的时候,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就是流通当事人行为的状态和结果。这样,在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了一个过程,每一个当事人都取得其他当事人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他的行动和后果,而他的信息同时也影响相互联系的其他当事人行为,信息的变化将会使当事人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信息流的调控功能。具体来说,信息流把市场状况传递和反馈给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从而引导着产业结构的变动和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节着生产规模和资源配置;调整着商品结构,促使供求平衡。从实际的流通过程来看,各种指令、计划、合同、数据、凭证、商情等信息流,是流通当事人活动的依据,具体地调节着商流过程和物流过程。

(四)取代部分无形产品并优化了物流资源的配置

网络贸易中信息流对物流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取代了部分无形产品。在一部分无形产品(如娱乐文化、知识性产品)中,已经可以做到信息流完全取代物流。二是使物流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的出现使得物流业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网络贸易出现后,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贮的数字化等等;以及随着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DS)、电子数据交换(EDI)、有效的用户反应(ECR)等技术,正逐渐在物流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物流业的信息化极大地改善了其系统功能,提高了运营的效率,使物流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五)促进货币的虚拟化运动

网络贸易信息流对资金流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促进了货币的虚拟化运行。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商品流通中资金流形式发生相应的改变。在网络贸易活动中,由于资金以数字的形式加以传送,货币运行完全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信息流取代了资金流。在电子支付方式下,资金流发生在商业银行之间;由银行完成货币从买方向卖方的运动,买卖双方只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为实现商品的流通而进行货币的虚拟化运行。这种在网上用电子货币直接付款的方式,赋予现代经济运行中的资金流以全新的内涵,完全被信息流所取代。

四、信息流的类型

从网络贸易信息流产生的来源划分,信息流可以分为内部信息流和外部信息流两种基本类型。

(一)内部信息流

内部信息流是指在企业内部流动,是企业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信息流,它包括财务信息、技术开发信息、市场信息、销售信息以及服务信息等,就其传递方向来看,有下行信息流、上行信息流和平行信息流三种。

下行信息流是指信息在企业网络贸易活动中由高层向低层的信息流动,是上级决策者进行网络贸易管理的主要渠道,主要是一些关于战略目标和指导性的信息,对于保持企业的整体性,实现企业网络贸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上行信息流是指信息在企业网络贸易运作中由低层向高层的信息流动,是日常商务活动中企业内部网络贸易活动的状况流程。这是企业高层获得反馈信息、实施控制的重要途径,是下级向上级反映自己的要求、愿望、意见和建议的主要渠道。上行信息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通常由企业成员或下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领导传递信息,或由上级领导主动向下级部门、企业成员索取信息。

平行信息流是指企业各功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亦称横向信息流,是协调企业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与下行信息流、上行信息流是相互补充的。在下行信息流和上行信息流中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要靠水平交流、横向互动来消化,如果说下行信息流和上行信息流是企业网络贸易的大循环——上下传递各种信息,那么平行信息流则是企业网络贸易系统内的小循环——使各种纵向信息到达终极目标,并得以吸收、处理和利用。

(二)外部信息流

外部信息流是指源于企业外部,在企业商品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流动,它是基于互联网进行交换的。对于企业网络贸易有较大影响的外部信息流主要有:

1.合作伙伴信息流

目前,EDI是合作伙伴信息流的方式之一,它是建立在完善的计算机处理和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的,但是EDI系统的构建需要各合作伙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对许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合作伙伴间的联网,从而成为合作伙伴信息流的另一重要方式。

2.用户信息流

用户信息流是企业外部信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贸易时代,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目前用户信息流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通过互联网上的网页来实现网上检索、导购、撮合和促销,这种信息流一般是单向的,实质上完成的是广告功能;二是企业与用户之间直接通过网络完成贸易的全过程,这种信息流是双向的,包括双方的信息交流以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信息流;三是交易完成之后与用户保持良性接触关系过程中的双向信息流。

3.竞争信息流

竞争信息流主要包括竞争者信息流和竞争环境信息流两部分。竞争对手信息流一般比较隐蔽,需要进行细致、全面的信息管理工作。在网络贸易时代,传统产业面临着信息化改造,技术的融合使原来功能单一的产品集成化,行业之间的服务界限日趋模糊。因此,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变得模糊、不确定,而企业所面临的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系数也不断增加。企业应时刻关注其竞争对手,对竞争者进行信息跟踪和分析研究,弄清谁是直接竞争者,谁是间接竞争者。同时,企业的外部生态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网络贸易活动,企业需要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的反应。对企业形成机会和威胁的环境因素,一般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等。企业必须建立敏捷高效的信息流管理系统对竞争环境进行监测和扫描。

信息流的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1 信息流模型

在该模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内部信息流包括上行流、下行流与平行流,而企业外部信息流有企业与具有合作关系的银行、海关、CA认证机构、联盟企业之间的合作信息流,与用户之间交互形成的用户信息流,还有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的竞争信息流。

五、信息流的控制模式

上节提到,从信息产生的来源划分,信息流可以分为内部信息流和外部信息流。由于两者的来源、功能及特点不同,对两者的控制模式也必然不相同。

(一)内部信息流的控制模式

内部信息流的控制实质上就是利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流进行控制。现在比较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RP)。ERP供需链上有五种基本“流”在流动,他们就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工作流。这些“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控制系统。其中信息流是伴随着物流、资金流和工件流产生而产生,并随其流动而流动。所以对信息流的控制与优化也是对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的控制与优化。控制模式如图2-2所示:

图2-2 企业内部信息流控制模式

(1)首先,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得商品信息,再向企业发出订单。销售部门把有关商品需求信息汇总整理后,利用企业内部网络,把需求信息发送到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控制,发送到生产计划控制中心进行物料需求控制。同时,企业商品也是通过销售部门销售给用户。所以销售部门是企业和“前端办公室”的接口,能够把无序的信息有序化以及反馈信息。

(2)根据市场需求信息,企业生产计划控制中心通过计算机来计算各个车间及各机床的物料需求情况,再把这些物料需求信息用网络传输到采购部门。如果用户增加或减少购买量,那么生产计划控制中心根据反馈信息,相应调整其物料需求计划。对于一个大企业,它每天要生产成千上万种产品,那么其每个生产单元在不同时刻物料需求计划是非常复杂的。传统计算方式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复杂的任务的,只有使用计算机才能精确地计算出每个生产单元在不同时刻的需求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控制中心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优化,使各个生产单元的物料需求都能够通过它进行实时更新。

(3)采购部门根据各个生产单元的需求信息采购原料。供应商依据采购信息,按照企业的要求,把原料发送到各个生产单元。同时采购部门把有关采购原料信息,主要是原料价格和采购数量,发送到企业财务部门,以利于财务部门进行产品成本控制;当用户购买计划改变时,采购部门会根据生产计划控制中心反馈的物料需求信息改变其采购计划。这就简化了信息流程,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虚假信息产生,从而更好地控制信息流的流通质量。

(4)原材料准备好以后,就进入产品制造阶段。在产品制造时,每个生产单元必须拥有有关产品的信息,例如产品结构信息、产品设计图纸信息、相关产品制造历史经验以及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从相关数据库中获取,如产品数据库、产品设计数据库和历史经验数据库等等。完成这部分功能的是制造部门,它对有关产品制造时需要的信息进行了有序化控制,使信息流程更加规范、简捷和方便。

(5)最后是销售产品,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供、产、销信息流程。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由采购、生产计划、销售和制造等子系统所组成的ERP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的。它利用企业内部网使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系起来,使得企业内部信息流动更加有序、迅速和畅通。

(二)外部信息流控制模式

外部信息流控制主要包括外部信息流的有序化控制、信息流反馈控制以及信息流安全控制三个方面。

1.外部信息流有序化控制

它是指把大量无序的信息流动过程改变为有序的并且按照科学的“路径”流动的信息流。信息流有序化控制就是把大量无序网络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变成有序信息,这样既有利于企业掌握市场动态,也有利于用户购买商品。企业首先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和搜集到的其他网络信息,如同行业企业产品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建立产品信息库。然后进行产品信息查询。企业应该为用户提供多途径查询,例如产品价格查询、产品性能查询和产品状态查询等等,这可以更加方便用户从多个方面进行产品比较。用户初步确定所购买的产品后,就会确认有关方面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用户发出询价单,在收到企业报价单后,最终确定所购买的产品,并发出订货单。认证中心对交易双方和中介服务机构确认身份后,用户所在银行根据用户提供的结算方式进行转账。最后,用户得到所需产品。模式如图2-3所示:

图2-3 企业外部信息的有序化控制模式

2.外部信息流反馈控制

它是指为了确认信息源发出的信息有效性而反馈给信息流的一种控制机制。反馈控制的作用就是确保信息内容安全可靠和信息流畅通。这种反馈机制应贯穿在商务交易的任何一个步骤中。例如,用户为了证实所检索到的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发出询价单;认证中心对企业、用户和中介服务机构身份认证结果的反馈;在付款后,开户银行向企业发出转账通知单等等。这些信息反馈过程确保了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安全和畅通。

3.外部信息流的安全控制

它主要是指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信息内容的安全可靠性进行控制,保证信息内容安全、信息流畅通以及企业、用户和中介机构的真实性。由于外部信息流的载体是互联网,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互联网上传输信息其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对于网络贸易来说,一方面是信息内容的安全以及信息流的畅通;另一方面是企业、用户与中介机构身份的真实可靠。两者缺一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外部信息流安全控制主要就是针对以上两方面的。为了达到信息内容安全以及信息流畅通的目标,可以采用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电子签名技术以及SSL和SET技术。这些技术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提高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可以综合其中几种方法,达到互补效果,从而使信息的流动更加安全、畅通。对于企业、用户和中介机构身份确认主要是由认证中心来负责。认证中心首先会发给各个需要被认证实体以相应的证书,在交易时,各个实体把原先得到的证书传输到认证中心,认证中心把收到的证书和原证书相比较,从而对各方进行身份认证。尽管我们采用了这些技术来确保网络贸易的安全,但是绝对的安全是极难做到的,所以要时刻关注与网络贸易安全相关的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

六、信息流的运行过程

(一)信息收集

信息流运行开始于信息收集,是收集者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的过程。收集信息的质量,即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决定着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能否满足需要。因此,收集信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

1.明确的目的性

收集信息的目的决定着收集的范围、深度、方法和费用。网络贸易活动中信息流动量非常大,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只有与目的相联系的信息才是收集的对象。信息收集的目的是按照企业经营的需要而确定的,如果是战略性的目的,所涉及的范围就比较大,因此目的不明确将会导致无边际的收集,降低收集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是某一方面很具体的目的,比如竞争商品、竞争对手、物流线路等,所涉及的范围就要小得多。

2.确定深度和精度

根据收集目的的要求来确定信息收集的深度和精度,目的的不同深度和精度要求也不相同。比如,销售信息的收集,是销售数量信息的收集,还是包括购买者结构信息;是以日为单位收集,还是以周或月为单位收集。显然,深度和精度决定着收集的难易程度和费用大小,是收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3.选择信息源,建立信息渠道

信息源的选择取决于收集目的及信息内容。一般来讲,选择信息源先要利用现有信息和现有信息渠道,当现有信息不够用时,就要寻找新的信息源。确定具有连续性相对稳定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信息处理

初步收集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有时甚至是片面的、虚假的,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去伪存真,归纳出结果,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类及汇总

采用国家统一的标准对零乱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重新组合,为分析、比较、判断创造了条件。国家标准简便易行,信息容易传递,有较强的通用性,但是有的时候为了特殊的目的,需要建立专门的标准。编码或编目是分类的方法之一,它是存储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重要手段。

2.分析、判断、形成结果

信息处理是对信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信息流运行非常重要的环节。大量庞杂的信息罗列在一起,既不容易存储和检索,也难以观察到信息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内容,特别是与决策和贸易相关的信息,如果只是大量的数据,应用起来将非常困难。因此,要想对信息进行判断形成结果,使信息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就要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计算,使之有条理、有规范、有序列。

3.存储和更新

对经过分析判断等处理过的信息,有的不是立刻投入使用,有的虽然己经使用过,但仍然有再利用的价值,这就需要进行信息存储。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主要是依靠图书馆、资料室,以卡片、档案、汇总报表等形式。而现代的存储方式,主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进行大量存储。由于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更新,以免失去使用价值,保持信息的生命力。当然,一些反映长期动态和趋势的信息,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保存和积累的。

(三)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信息从信息源发出,通过一定的媒介和信息渠道传输给接收者的过程。如果说,信息收集相当于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应过程,信息处理相当于生产过程,那么,信息传递就相当于产品的流通过程。信息传递既有单向传递,也有双向和多向传递。其中,反馈传递是信息传递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特点。

信息传递有纵向传递和横向传递两种流向。纵向传递是同一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传递,横向传递是不同经营组织之间的传递。纵向传递是组织传递,横向传递是市场传递;纵向传递是不同环节之间的传递,横向传递是相同环节之间的传递;纵向传递是有序的传递,横向传递是无序的传递。商流过程以横向传递为主,物流过程以纵向传递为主。

信息传递到接收者之后,接收者就成为信息的使用者,对信息加以利用,实现信息的使用价值。信息的使用价值是信息的知识性、效用性对人类特定需要的满足。在网络贸易中,信息的应用过程就是经营管理过程。应用信息可以做出合理决策,调节网络贸易活动,引导消费,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商流与资金流

一、商流

(一)商流的内涵与职能

商流是指在贸易活动中,商品与其等价物的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品所有权的让渡),或者说商品在流通中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商流是网络贸易的核心与目的,通过交换,贸易的双方获得了各自的需求。

商流活动主要包括买卖两个活动。买是指将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的过程,通过这一形态转化过程,买方获得了商品的所有权;卖是指将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卖方转让了自身对商品的所有权,取得了货币,补偿了其在生产过程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耗费,并实现价值增值。

在贸易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交易活动中,商流的基本职能是克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会距离,实现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创造商品所有权效应;同时商流还具有实现商品价值、指导生产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二)商流的形式

按照货币形态与商品形态的转化过程,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商流的形式基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物物交换形式(W—W)、简单商品流通形式(W—G—W)和发达商品流通形式(G—W—G′)。

物物交换是最初的交换形式,即以物易物,在物物交换中,商流与物流是同时进行的,交换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在简单的商品流通方式中,参与商品交易的主体主要是直接商品生产者,他们交换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发达商品流通方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商业资本,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商业运行成为交易活动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即是讲,商人进行商品买卖,已不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以追求更多的价值为目的的“为卖而买”的交易活动。这是发达商品流通条件下商业活动的典型形式与活动规律。

(三)商流过程与内容

商流过程就是通过购销(交换)取得商品所有权(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一般包括两大过程。一是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即G—W过程;一是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即W—G。

一般来说,商流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合同条款进行沟通与协商

本项目沟通与协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合同条款来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商品名称。商品是交易活动的标的,也是进行沟通与交流所明确的问题。在进行该方面沟通与交流时,一定要明确交易商品的种类与数量。

(2)价格。主要包括商品的单价以及总金额。如果是关于设备商品的交易,不仅要考虑主要设备的价格,而且还要考虑辅助部件等的价格。

(3)费用。主要包括运杂费、包装费以及维护费等。

(4)交货方式与交货地点。

(5)结算方式与周期。

2.交易资格等考察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交易双方的资质、商业信誉等。

(2)供方质量保证体系和环保体系及其认证证书。

(3)供方财务状况、生产能力、交货情况、现有合同。

(4)供方合同条款的响应程度。

(5)供方交货期的响应程度和可信度。

(6)需方支付条件与资信状况。

3.技术方面

(1)供方及其合作方的研发、制造及供货能力。

(2)供方业绩及其合作方(如有)的业绩。

(3)供方产品技术方案、型式、主要参数(容量/能力)和性能指标。

(4)供方制造工艺、可靠性和寿命(包括易损件)。

(5)供方备品备件的连续供应能力。

(6)需方对技术的要求以及培训的要求。

4.其他事宜

主要沟通与交流的内容包括违约责任的处理办法、货物退换以及争议的解决方式等。

5.签订合同

买卖双方通过多方面的考察与认证,达成一致意见时,由双方法人代表或授权委托代理人签订贸易合同。

(四)商流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商流方式即交易方式有不同的类型。

1.按有无中间环节划分

按有无中间环节划分,交易有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

直接交易是指没有中间环节的交易活动。其可表示为:厂商(供应商)——用户。一般而言,专用产品、生产资料倾向于采用该种方式。

间接交易是指有中间环节的交易活动。

其可表示为:厂商(供应商)——中间商(包括批发商、零售商等)——用户。间接交易也包括很多类型,如批发交易、零售交易、代理交易等等。一般而言,生活消费品、专业性较弱的生产资料倾向于采用该种方式。

在现实经济过程中,对于厂商来说,究竟采用直接交易方式还是采用间接交易方式,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因素、产品因素、企业自身因素以及相关政策法令等。如果采取间接交易方式,在选择中间商时,要考虑:

(1)中间商能否适应本企业产品性质和渠道策略类型的要求。(2)中间商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3)中间商是否具有偿还能力。

(4)中间商是否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

(5)中间商是否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等。

2.按交易时间划分

按交易时间划分,交易方式有现货交易、远期合同交易以及期货交易等。

现货是指商品社会中已经现实存在的、可以用来买卖交换且代表一定价值的标的物,它包括商品现货、大宗商品、现货仓单等。现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出自对实物商品的需求与销售实物商品的目的,根据商定的支付方式与交货方式,采取即时或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在现货交易中,随着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同时完成商品实体的交换与流通。现货交易是商品运行的直接表现方式,由于其具有参与成员广泛、覆盖的范围广、交易的灵活性大、交收的时间短且操作简单等特点,所以其存续的时间也长,是交易的一种主要方式。

远期合同交易是买卖双方签订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远期合同交易是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现货交易的一种补充,具有稳定供求双方之间的产销关系、减少市场风险的功能。远期合同交易与现货交易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从本质上讲,二者交易的标的物都是实物商品,交易的目的都是为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商品价值的实现,因而都是有商品的交易。

期货交易是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的标准期货合约的交易,是在现货市场及远期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市场组织形式。期货交易的功能主要有二点,一是转移风险,一是发现价格。期货市场是进行标准期货合约买卖的场所,其主要由期货交易所、结算所以及经纪行等组成。在期货交易中,交易者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套期保值者,其目标是通过期货交易转移价格风险,具体做法是在期货市场上做卖出对冲或买进对冲;另一类是投机者,目的是利用期货交易的价格波动,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来获得风险利润。

就逻辑关系来看,远期合同交易是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期货交易则是远期合同交易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买卖的对象不同。现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商品本身,有样品、有实物、看货定价。而期货交易买卖的直接对象是期货合约,是买进或卖出多少手或多少张期货合约。

第二,交易的目的不同。现货交易是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马上或一定时期内进行实物交收和货款结算。期货交易的目的不是到期获得实物,而是通过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或投资获利。

第三,交易方式不同。现货交易一般是一对一谈判签订合同,具体内容由双方商定,签订合同之后不能兑现,就要诉诸于法律。期货交易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交易。一对一谈判交易(或称私下对冲)被视为违法。

第四,交易场所不同。现货交易一般分散进行,如粮油、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都是由一些贸易公司、生产厂商、消费者分散进行交易的,只有一些生鲜和个别农副产品是以批发市场的形式来进行集中交易。但是,期货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依照法规进行公开、集中交易,不能进行场外交易。

第五,保障制度不同。现货交易有《合同法》等法律保护,合同不兑现即毁约时要用法律或仲裁的方式解决。期货交易除了国家的法律和行业、交易所规则之外,主要是以保证金制度为保障,以保证到期兑现。

⑥商品范围不同。现货交易的品种是一切进入流通的商品,而期货交易品种是有限的。主要是农产品、石油、金属商品以及一些初级原材料和金融产品。

第七,结算方式不同。现货交易是货到款清,无论时间多长,都是一次或数次结清。期货交易由于实行保证金制度,必须每日结算盈亏。结算价格是按照成交价为依据计算的。

此外,按照交易内容划分,交易方式还包括信用交易、信托交易、拍卖交易、补偿交易、租赁交易、许可证交易、证券交易等。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不是采用商品与货币的即期现货交易,而是交易双方采用延期付款或提前付款等信用形式进行交易的方式。商业信用交易通常的方法是:卖方以赊销或者延期收款的方式向买方提供信贷,进行商品交易,或者买方以预购预付货款的方式向卖方提供信贷,进行商品交易。

信托交易是指信托企业接受其他企业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代理其他企业从事购销商品或者经营业务,并取得报酬的交易方式。

拍卖交易是指通过竞买人的竞争,将拍卖标的拍给最高出价者的买卖交易方式。拍卖交易的具体形式有:买方叫价拍卖、卖方叫价拍卖、减价拍卖、无底价拍卖等。

补偿交易是指交易的出口方向进口方提供机器、设备、产品样品、技术和服务等项目,而进口方则按对等的金额为出口方提供合格的产品或劳务等进行价值补偿的交易方式。

租赁是指出租人依照租赁契约的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把租赁物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规定付给出租人租赁费(或称租金)的交易行为。

二、资金流

(一)资金流的产生及含义

在商品经济产生之前,人们采用以物换物的方式进行劳动产品的交换,兑换的标准很难统一,而且可交换的实物范围十分有限。当时的交易中没有资金流,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是伴随物流的转换而发生的。随着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物物交换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货币。货币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价值有了可靠的衡量标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可供交换的实物范围,商品交易中产生了资金流,但资金流和物流是同时发生的。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门提供货币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开始出现,使得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资金有两种运作方式:一种是以金融资本形态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金融投资,这类资金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资金;另一种是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进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品制成后,转化为产品资金形态,通过销售环节,企业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货币通过运作实现增值。货币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要素——资本,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即货币——实物——货币(增值)。

企业资产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这些资金伴随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维持着整个企业的运转。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现为实物形态的物资运动(物流),一方面是表现为价值形态的资金运动(资金流),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统称为资金流,涵盖了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属于广义的资金流。狭义的资金流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根据侧重点不同,资金流有不同方面的定义。贸易方面的资金流是指在贸易渠道成员间随着商品实物及其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资金往来流程。物流方面的资金流是指用户确认购买商品后,将自己的资金转移到商家账户上的过程。不管从什么方面进行定义,资金流都有共同的特点,即为了实现某种目的,使货币实现从一方主体转移到另一方主体或经由第三方实现资金中转等过程。

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是指为了实现网络贸易中的目的,利用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式进行资金支付,使货币实现从一方主体转移到另一方主体或经由第三方实现资金中转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资金流动。

(二)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作用

资金是驱动企业业务运作的必要保证,它在企业业务流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1)企业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企业的生产必须利用资金购买相应的设备和原材料,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用资金支付各种员工工资费用、各种税费等,企业的各种活动中都伴随着资金的流动。没有资金,企业业务将无法运转。(2)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企业将资金投入生产是有机会成本的,机会成本就是企业将资金投入金融投资领域所能获得的收益。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生产实现资金价值的增值。因此,企业资金流动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效率的根本标准之一。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金流动速度加快

网络贸易使企业的产品销售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企业销售范围扩大,大大加快了企业资金由产品资金形态向货币资金形态转变的过程,缩短资金回收期,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根据“资金周转率=企业销售收入/企业投入资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资金周转率越高,同样数量的资金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越高。网络贸易作为一种新的、高效的销售方式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2.资金流通范围扩大

在网络贸易中,资金流通范围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范围得到了扩大,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资金流动的成本低、安全性高

传统货币在流动过程中搬运、保管等都会产生成本,如世界银行体系之间的货币结算和搬运费用占到其全部管理费用的5%。而电子环境下货币流动的成本很低,节约了大量人力、纸张等成本,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此外,电子支付有许多安全标准技术(如安全套接层协议SSL和安全电子交易规范SET)和身份认证技术(如数字签名、数字信封、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等),安全可靠,交易双方不会被非法支付和抵赖或者冒名顶替。

4.支付电子化

在进行跨地区甚至是跨国贸易时,传统的资金流通手续十分复杂、时间滞后,容易引发纠纷且机会成本高。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支付采用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和数字货币等电子支付工具,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系统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用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递实现电子货币流通,实现金融活动全面自由和金融市场全球开放,适应网络贸易活动无国界的货币传输、支付和结算要求。

(三)资金支付形式

1.支付工具

资金流简单来说就是资金流转的过程,是一系列支付行为形成的结果,在支付过程中使用的支付工具不同,资金流的形式也不同。

在传统贸易中,用于商品支付的主要有现金、票据、银行卡三种。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网络贸易也发展起来。在网络贸易产生的初期,网络只是商品信息发布和传递的工具,还只是实现了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实际商品和资金的转移都是通过线下交易完成,此时的资金流与传统的资金流是相同。网络支付与结算方式产生后才真正实现了资金的网络化转移,这才是真正的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在网络贸易中,资金的转移完全利用公用计算机网络通过银行系统来实现,有些还经由第三方实现资金中转,这是一个全电子化的过程,在转移过程中不会出现实际的货币或票据,都是通过转账实现。在网络支付与结算中使用的支付工具主要有银行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

(1)银行卡。用于网络支付的银行卡和传统支付中使用的银行卡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支付的过程中,传统银行卡支付是利用POS机读取银行卡卡内的信息并通过POS系统进行处理,而网络支付中的银行卡支付则是通过公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及金融系统,对支付指令进行处理,主要利用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加以识别,完成支付。基于银行卡的网络支付是目前我国最普遍的在线支付方式。

(2)电子支票。广义电子支票是纸质支票的电子替代物,是用户向收款人签发的、无条件的数字化支付指令,往往通过金融网传递支票信息。狭义的电子支票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发出支付和处理支付的网上服务工具。目前,典型的电子支票系统有FSTC(The Financial Services Technology Consortium)电子支票系统、BIPS、E-check、Netbill、NetCheque等。电子支票是用数字传递实现资金在两个账户之间的支付,以密码的形式在网络上传递,用公共关键字加密签名或个人身份证号码代替手写签名的一种支付方式。电子支票支付方式处理费用较低,银行也能为商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可能会成为最有效率的网上支付手段。

(3)电子现金。电子现金(Electronic Cash)又叫数字现金,是纸币现金的数字化形式。广义的电子现金是指那些以数字或者电子形式存储的货币,可以直接用于网络贸易。前面提到的银行卡、电子支票等都属于广义电子现金的范畴。狭义的电子现金通常是指以数字或者电子形式存储并流通的货币,它通过用不同的加密序列数表示现实中不同金额的货币量,用户可以用这些加密的序列数与互联网上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家进行贸易。电子现金兼具纸币现金和数字化的双重优势,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匿名性、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电子现金支付可以用于网络贸易中的小额消费结算,无需找零,方便快捷。

2.支付平台

在网络支付与结算方式中,不论选用何种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结算,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都是采用费用较低、应用更为方便的公用计算机网络作为运行平台,主要有EDI网络平台和Internet网络平台两种。

(1)EDI网络平台。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一般译为“电子数据互换”,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之为“电子资料联通”。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称为“无纸贸易”。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较大金额的资金支付结算,如大企业与大企业间的网络贸易,本书对此不多作介绍。

(2)Internet网络平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和应用,以Internet作为运行平台的网络支付和结算方式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要适用于数目众多的小额网络贸易业务,对用户与商家来讲都很方便,是目前网络贸易中最普遍的支付结算方式。

Internet网络支付平台主要由Internet、支付网关、银行内部专用业务网络三个部分组成。支付网关的作用是特殊而重要的,它是位于Internet和传统的银行专用网之间,用于连接银行专用网络与Internet的一组专用服务器,是由银行操作的将Internet上的传输数据转换为金融机构内部数据的设备,或由指派的第三方处理商家的支付信息和用户的支付指令。这是通过银行进行网络支付的关键设备,离开了支付网关,网络支付就无法实现。

在基于Internet平台的网络支付中,根据是否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参与可以分为不经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和经由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两种。

第一种:不经第三方中转的支付。在网络贸易产生的初期,就整个交易过程来说,涉及的主体主要是买方、卖方、银行、认证中心,交易流程如图2-4所示。认证中心是作为一个中介机构,统一管理所有人的公共密钥,负责对交易过程中各方的身份进行确认,证实某一公共密钥确实是某一当事人的,从而保证交易的对象是真实的,降低交易风险。

图2-4 不经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

不经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①用户通过用户端连接Internet,用Web浏览器进行商品的浏览、选择与订购,填写网络订单,选择经过银行授权使用的网络支付结算工具,如信用卡、电子钱包、电子现金、电子支票或网络银行账号等,并对相关订单信息进行处理,如对支付信息进行加密,并在网上提交订单。

②商家服务器对订单信息进行检查、确认,并把经过加密的用户支付信息等转发给支付网关,在银行专用网络的银行后台业务服务器确认后,获得经银行等电子货币发行机构验证的支付资金的授权。

③银行验证确认后,通过支付网关的加密通信通道,给商家服务器回送确认及支付结算信息,同时为了进一步的安全,给用户也回送支付授权请求。

④银行得到用户传来的进一步授权结算信息后,把资金从用户账号转拨至开展网络贸易的商家银行账号上,借助金融专用网进行结算,并分别给商家、用户发送支付结算成功信息。

⑤商家服务器收到银行发来的结算成功信息后,给用户发送网络付款成功信息和发货通知。

第二种:经由第三方中转的支付。随着网络贸易的不断发展,银行的网上支付业务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交易需求,也为了保证交易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大量的小额支付需求,在付款到收货的期间保管交易资金,确保交易安全。在出现要退货或者收不到货物等情况下,买方通过与卖方协商,直接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退款,降低或避免损失。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后,交易过程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买方、卖方、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及认证中心,交易流程如图2-5所示。

图2-5 通过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

经由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①用户通过用户端连接Internet,用Web浏览器进行商品的浏览、选择与订购,填写网络订单,选择经过银行授权使用的网络支付结算工具,如信用卡、电子钱包、电子现金、电子支票或网络银行账号等,并对相关订单信息进行处理,如对支付信息进行加密,并在网上提交订单。

②商家服务器对订单信息进行检查、确认,将加密的用户支付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转发给支付网关。

③支付网关在银行专用网络的银行后台业务服务器确认后,获得经银行等电子货币发行机构验证的支付资金的授权。同样,银行验证确认后,通过支付网关的加密通信通道,给商家服务器回送确认及支付结算信息,给用户也回送支付授权请求。

④银行得到用户传来的进一步授权结算信息后,把资金从用户账号转拨至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银行账号上,借助金融专用网进行结算,并分别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发送支付结算成功信息。

⑤支付平台在收到结算成功信息后,向商家服务器发送付款成功信息,商家服务器在收到付款成功信息后发货,并向用户发送发货信息。

⑥用户在收到货物后,通过用户端向商家服务器发送确认收货信息。商家在收到确认收货信息后,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发送支付结算信息。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收到支付请求后,向用户发送支付授权请求,在得到用户传来的进一步授权支付结算信息后,把资金从用户账号转拨至开展网络贸易的商家账号上。

一般不经第三方中转的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终点是商家的银行账户,商家可以随时从自己的银行账户中取出现金,或者通过银行转账用于其他投资、消费。而经由第三方中转的网络贸易资金流的终点则是商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的账户,商家可以用该账户中的资金通过平台进行支付。如果商家想要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账户中的资金转为现金,或者用于平台支付以外的其他投资、消费,就必须通过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提现”来实现。这里所指的“提现”并不是指用户从银行账户中提取现金,而是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账户中的资金转移到银行账户中的过程。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收到商家“提现”请求信息后,提交给与之签约的银行进行处理,一般在1-2个工作日,资金即会转到商家的银行账户中,这样商家才能真正自由支配销售货物所得的资金。

(四)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由于网络贸易中资金流和物流不是同时发生的,改变了传统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资金风险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网络贸易中的支付安全问题

交易的安全性是网络贸易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支付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在网络支付与结算方式中,所有的支付相关信息都是通过加密后进行传输,现有主要的安全技术协议有安全套层协议(SSL)和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两种。此外,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还采用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相分离、一天内密码输入出错次数限制、银行账户姓名与认证姓名验证等机制来增强支付的安全性。即便如此,还是一些黑客利用病毒、木马或者其他方式窃取信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持卡人信息泄漏事件和中国以短信、电子邮件窃取用户资料的银行卡欺诈事件多次发生。网络支付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2.网络贸易中的诚信问题

网络贸易改变了传统交易商品和资金同时进行交付的模式。在网络贸易中,收货和付款是完全分开的,买方在付完款后,要经过一段时间(货物在途时间)商品才能到达买方手中。由于网络贸易中买方在收货之前无法见到商品实物,很可能出现实物与网上的商品介绍不符的情况,加上可能出现的商家收款不发货等诚信问题,使得在未确认货物之前支付款项存在较大的风险。在不经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中没有机构保证货物和款项的一一对应,当出现买家已经支付货款却没有收到货物或者收到的货物与订单上的要求有差异等情况的时候,如果买方和卖方无法通过协调来解决,买方就必须承担损失,诚信风险较大。在经由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中,虽然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付款到收货的期间保管交易资金,确保交易安全,在出现要退货或者收不到货物等情况下,买方通过与卖方协商,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退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避免损失。但是中国网络支付开始较晚,还没有建立起与网络支付相配套的、完善的监管体系,随着网络贸易的不断发展,诚信体系问题将变得更为突出。

3.在经由第三方中转的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中,存在一个黑箱

在用户付款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到用户收到货物确认付款的期间,与交易有关的资金都存在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中,这属于交易中的资金。前文在介绍经由第三方中转的资金流中提到,该种资金流的资金最终是到达商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的账户中,即使商家在到账后立即申请提现,资金也要1-2个工作日才能到达商家的银行账户中,这属于交易后的资金。其他普通用户在支付平台账户中的“存款”余额则属于静态资金。这些资金都存在于支付平台中,支付平台只要在保证用户通过平台进行购物或者提现的操作正常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平台中的资金随意支配。而一般来说,第三方平台的用户也不可能同时进行购物和提现,因此,对支付平台来说,可用资金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每天交易额巨大,如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截至2009年2月底,日交易额峰值达7亿元,一般需要物流配送的交易相关资金在平台内至少停留2-3天。再加上数千万注册用户的静态资金,数量如此宠大的资金,在这段期间“利息”归向何处,如何被使用等问题用户和商家都无从知晓,对用户和商家来说就是个黑箱。没有机构或系统对这个黑箱中的活动进行监管,使得资金流具有较大的风险。

4.网络支付的流动性风险

网络贸易的整个资金流都是通过电子化形式实现,并没有实际货币的转移。电子货币的虚拟性加大了支付的不可控性,一旦发生突来的大量支付业务,可能会让相关的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这叫支付不能风险。还有一种风险是清算资金不足风险,这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资金清算时,由于虚拟电子货币的不可控性等种种原因,使其在中央银行中用于清算的资金不足,而使用户的资金受到损失。此外,一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还可能导致其他商业银行也不能收回清算资金,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引起其他商业银行也产生无力支付的流动性风险。

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支付安全主要通过不断更新的安全技术协议和机制来加强。网络贸易中的诚信问题、经由第三方中转的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中黑箱以及流动性风险则主要通过建立诚信体系、加强对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各参与方的监管来实现。我国网络支付开始于1998年,从2005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还在逐步建立,即将正式实施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将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实施监管,国家《反垄断法》也开始关注支付宝等电子支付行业的巨头,这些监管将有效降低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风险。

(五)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管理

1.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管理的意义

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与广义的资金流含义不同,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只包括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交易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流转,不包括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流转。资金在企业内部流转时会发生资金形态的转变,最后会实现资金增值,这是企业利用资金创造的价值。而在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转过程中,资金不会发生形态的转变,从流转的起点到终点也不会出现增值。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保证资金流在网络贸易过程中高效、安全地实现从一方主体到另一方主体的转移。

在不经第三方中转的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中,资金完成转移的时间非常短,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可以实现银行间的实时转账。但在经由第三方中转的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中,资金流转完成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物流配送的时间,这也就是资金在第三方平台中滞留的时间。因此,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转效率的管理主要通过与物流管理相结合来实现,本书在此不多作研究。本书主要介绍从安全的角度对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管理。

2.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管理的内容

网络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业务和服务方式,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丰富的商务信息,交易过程快捷简便,交易成本也更加低廉。但是网络贸易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把人们引进了安全陷阱,网络贸易欺诈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影响网络贸易广泛应用的首要的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支付安全问题。网络贸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诚信安全问题和技术安全问题两类。诚信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交易各方身份、交易信息的真实性等问题,技术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等问题。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用的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等都是相同的,诚信安全才是主要的,也是可控的安全问题。本书主要从加强诚信安全的角度对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诚信安全主要通过对资金流中各参与方的监管来实现。在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转过程中涉及的主体主要有买方、卖方、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认证中心。

(1)买方(用户)。买方是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起点,是网络贸易中资金风险和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因此,在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中,对买方的监督管理相对来说也是最少的。买方通过在网络上输入昵称、邮箱等通过邮箱确认,并输入身份证或信用证等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完成在网络交易平台或企业在线销售网站的注册。注册完成是买方实现在线购买的前提,对买方的监督管理主要通过注册过程来进行。实名认证机制是确认网络用户身份的有效机制,它将用户的网络身份注册信息与实体身份认证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核对,以防有人恶意利用虚假身份进行网络交易,实施欺骗行为,降低或避免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中来自买方的风险。

(2)卖方(商家)。卖方是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的终点,是网络贸易中的物流的起点,也是网络贸易中货物风险和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同时由于网络贸易中用户在收到货物前无法见到商品实物的缺陷,商家也是最容易实施欺骗行为的主体。与买方相同,卖方也要通过在网站上进行注册,并通过实名认证才能进行商品信息的发布和销售。在网络贸易中,交易大多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模式,在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参与的情况下,资金直接转入商家的银行账户中。虽然实名认证机制能对商家的身份进行确认,但仍然不能避免商家收到货款后不发货或者货物与商品介绍不符等情况的出现,具有较大的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资金流的中转站,在付款到收货的期间保管交易资金,能有效避免商品交易中的诚信问题,确保交易安全。

(3)第三方支付平台。随着网络贸易的不断发展,银行的网上支付业务无法满足大量中小企业的交易需求,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当资金保管和流转中介可以避免商品交易中的诚信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在网络贸易资金流中,资金在第三方平台中滞留的时间是最长的,主要包括交易过程中的资金保管时间和交易后资金转入商家的支付平台账户到“提现”之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很容易产生如前文提到的“黑箱”等问题,随着支付平台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问题正被相关部门所重视。

中国《反垄断法》的正式实施,将对国内各个行业的现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网络支付行业中,支付宝一直处于行业第一的地位,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07年第二、三、四季度以及2008年第一季度的网络支付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网络支付市场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47%以上,在2008年中,支付宝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50.7%,已涉嫌垄断。不过第三方支付只是一个平台,针对网络支付的垄断监控,市场占有率只是其中一个标准,第三方支付企业是否正当利用平台、有没有不正当行为才是考查的重点。虽然支付宝这样的企业并不会直接定性为垄断,但是《反垄断法》的实施仍将对支付宝的各种行为加以约束,也降低了资金“黑箱”操作的风险。

《反垄断法》主要是针对单个企业进行监管,同时,针对中国网络支付行业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众多,竞争秩序混乱等现状,酝酿了三年多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即将实施。该《办法》将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注册资金、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业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等相关问题进行明确。在系统方面,《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提出严格要求:重大问题必须在4小时内恢复,超过24小时向上通报;在年检方面,企业必须出具央行承认的第三方数据、技术安全认证,并定期进行审计,年检不合格的企业则会被取消牌照。《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是直接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制定的法律法规,不仅对各个企业提出具体要求,还从行业整体的角度进行市场规范,降低了网络交易资金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风险。

(4)银行。银行系统是网络贸易资金流的核心。不论是否经由第三方中转,网络贸易资金流实质上都是资金由买方银行账户转移到卖方银行账户的过程,这就需要通过银行专用系统来实现。此外,银行是将网络贸易中电子化、网络化的资金转化为实际货币资金的机构,这就存在着流动性风险。网络贸易资金流中的流动性风险与传统贸易资金流中的流动性风险是相同的,都是由于银行用于支付或清偿的资金不足引起的,这类风险主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机构和部门对银行的监管来控制。此外,中国《商业银行法》在继承《巴塞尔协议》有关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上,还对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等资产负债比例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和其他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经营行为的规范,能有效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

(5)认证中心。认证中心是对网络贸易各参与方进行身份认证的核心机构。它是一个中介机构,统一管理所有人的公共密钥,负责对交易过程中各方的身份进行确认,证实某一公共密钥确实是某一当事人的,从而保证交易的对象是真实的,降低交易风险。

认证中心的功能主要有:每天24小时接受最终用户(包括用户、商家、支付网关等)的数字证书的申请;数字证书的申请和审批,通过对用户在网上填写的相关内容进行验证决定是否发放数字证书;数字证书的生成、颁发和管理,对数字证书的管理包括更新、查询、撤消、归档及备份证书等功能。

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通过向认证中心申请证书来获得属于自己的公共密钥。一般用户在向认证中心申请证书时必须提供自己的驾驶执照、身份证或护照等足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信息,在通过验证后才能获得认证中心颁发的证书。证书中包含了用户的名字和他的公钥,可以作为用户在网上证明自己身份的依据。

在网络贸易中,各主体在通信时,都必须用某个认证中心签发的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如果交易双方或者某个交易主体对签发证书的认证中心不信任,则可验证认证中心的身份,依此类推,可以层层向上验证,直到公认的权威认证中心处,就可以确信证书的有效性。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China Finance Certificate Authority)是中国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它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十二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并委托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具体实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专门为网络贸易中各种认证需求提供证书服务,为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提供安全的基础,建立彼此信任的机制。

第三节 物流

一、物流的内涵与功能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的物理性(实体性)运动及其相关活动的总称。作为使用价值的运动形式,物流可以创造空间价值、时间价值和形态价值。运输和储存构成物流的两大支柱。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来看,物流不仅存在于社会的生产之中,而且也存在于社会的流通与消费之中。

物流的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物流的基本功能,另一是物流的延伸功能。

(一)物流基本功能

一般来说,物流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七个方面的功能。

包装(package/packaging)就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1]”。或者说就是包装物和包装操作的总称。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方便物流、促进销售以及方便消费。

运输(transportation)就是商品的载运和输送,作为物流活动的支柱之一,运输是物流活动的动脉,可以创造空间与时间价值。运输的基本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形成了联合运输。

储存(storing)就是“保护、管理、贮藏物品”[2]。正确地将物品存放在适宜的场所和位置,并对其进行保养和维护是储存的基本职能与要求。商品储存主要解决了社会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所存在的矛盾,创造了商品的时间价值,此外通过商品的储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商品储存一般包括入库、保管以及出库三个阶段。储存数量是否最小,商品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持,储存的时间、结构与分布是否合理、费用是否最低是衡量储存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就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搬运(handing/carrying)就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3]装卸与搬运经常是同时发生的,是伴随着其他物流活动如运输、储存等而发生的物流活动。装卸搬运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紧密地衔接在一起,成为物流活动的接点。在物流活动中,装卸搬运活动所发生的频率最高、作业所占的比例也很大,最容易形成对商品的损坏。对装卸搬运活动的管理,主要是确定恰当的装卸方式,力求减少装卸次数,合理配置及使用装卸机具,做到节能、省力、减少损失和加快速度,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4]”。流通加工是相对于生产加工而言的,其指在流通领域,为更好满足消费需要、促进销售、方便物流作业,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活动。流通加工的对象一般是进人流通领域的商品,大多是简单加工,目的在于完善物品的使用价值,并在不作大的改变情况下提高物品的价值。

配送(distribution)是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它将“配”和“送”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物流活动方式,是商流与物流相结合,包含物流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物流方式。配送是面向终端用户的,更加注重服务性与时效性。一个完整的配送过程主要由配送信息、进货、储存、分拣与理货、送货以及交货等环节所组成。配送的要素主要包括:物品、用户、车辆、人员、路线、地点、时间等内容。

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是物流活动特征、内容、形式以及发展变化的反映,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物流信息具有交易、控制、决策等功能。物流信息过程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与录入、存储、传输、处理和输出。要有效地发挥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物流信息系统一般包括进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储存信息系统、配送信息系统、运输信息系统、设备信息系统等,从经营的角度来考虑,还包括用户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

此外物流活动还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物流规划、选址等。

(二)物流延伸功能

除基本功能外,现代物流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也有人将其称为增值性服务(Value-Added Logistics Service)功能,这些功能与服务主要包括:便利性服务、快速相应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咨询服务等。

便利性的服务就是在物流活动中,以用户为核心,尽可能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尽可能简化各种手续和操作流程,为用户节约时间和费用。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实现便利性服务,不仅要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等进行优化与升级,而且也要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联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快速响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及时地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响应,另一方面是要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快速响应是提高用户服务水平与用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方面是为用户提供与物流活动相关的资金流服务,主要表现为结算功能。比如,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代理、配送的情况下,替货主向付款人代收货款等。另一方面,是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服务。

咨询服务包括很多内容,比如:物流市场调查与预测、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采购及订单处理、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制作等等。

在以上物流系统功能中,物流基本功能需要经验和实力,而延伸功能则需要智慧和创新。基本功能主要解决物流的运动问题,而延伸功能则更加重视价值的运动。基本功能是基础,而延伸功能则是增值。

二、物流的分类

(一)按物流的覆盖范围分类

按照所覆盖的范围,物流可以被划分为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之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通过各种物流资源的最佳组合,以最低的物流费用,实现物流高效率的流动。相对于国内物流来说,国际物流具有国际性、复杂性、风险大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国内物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与国际物流相比,国内物流所处的政治、经济以及技术与文化环境基本相同,没有国际物流所面临的环境复杂,相对来说风险较小。但对于一个国土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来说,国内物流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按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

按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划分,物流可以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

供应物流(supply logistics)是从买方角度考虑的物流,具体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采购时,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由生产地向消费地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

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是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等的不同,生产物流的形态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是从卖方角度考虑的物流,具体是指卖方在销售过程中,对于所销售的原材料、零部件或物品由生产地向消费地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销售物流带有极强的服务性。

回收物流(return logistics)包括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是一种逆向物流。

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是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三)按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

按从事物流活动的主体划分,物流可分为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所进行的物流。

物流企业(logistics enterprise)是指专门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或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是社会物流活动的承担主体,是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承担者。作为物流企业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交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企业、货运代理企业以及综合性的物流企业等。

生产企业作为物流活动的承担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承担与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物流活动;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承担一部分社会物流活动。需要强调的是,生产企业所进行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因而生产企业物流规模的大小、物流活动的方式以及物流设施的类型,更多取决于生产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特点。

商业企业作为物流活动的承担者,其物流职能基本与生产企业相同。

(四)按物流的流向分类

按流向划分,物流可划分为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

正向物流是指从生产地或供应地到消费地或需要地、或者是与生产经营过程相一致的物流;逆向物流是从消费地或需要地到生产地或供应地的物流。其流向与正向物流方向相反(见图2-6)。

图2-6 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包括回收逆向物流和退货逆向物流。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用户所持

有的废旧物品进行回收,通过进行报废处理或再加工等所形成的物流。退货逆向物流是指用户将不符合其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供应商等所形成的物流。逆向物流的网络结构如图2-7所示。

图2-7 逆向物流的网络结构

(五)从系统的角度分类

从系统的角度划分,物流可分为内向物流、企业内物流和外向物流等。

内向物流(Inbound Logistics)是流入企业内的物流。内向物流一般与采购具有密切的关系。采购规模的大小、采购时间的确定都对内向物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企业内物流包括库存规模与结构的确定,原材料、半成品等的流通等等。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企业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时候,合理地安排和规划以及控制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外向物流一般是伴随销售所产生的物流。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一般要做到:“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成本和方式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

此外,物流还有一般物流与特殊物流之分。按劳动对象划分,有水泥物流、钢材物流、原油及成品油物流、煤碳物流、腐蚀化学物品物流、医药物流、汽车配件物流、印刷品物流、危险品物流等;按服务方式及服务水平不同有“门到门”的一贯物流、配送等;按装备及技术不同有集装箱物流、托盘物流等;在特殊的领域有军事物流、废弃物物流等;按组织方式有加工物流等。

三、物流的作用

(一)物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构成方面,物流可以说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动脉之一,支撑着其他经济活动特别是与物质资料运动相关的经济活动的运行。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它不仅支撑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而且也支撑着人类社会的消费活动,并与交易活动特别是有形商品的交易活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物流效率的高低,成本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其他经济活动(生产、消费、流通)的效率、成本以及实现程度。

1.物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

任何社会的经济,都是由众多的企业、部门、产业所组成的,这些企业、部门、产业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区域,它们不仅进行着各种产品的生产,而且也消费着不同的原材料和产品,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形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物流像血管一样,通过成千上万产品的流动,把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部门和产业以及消费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动脉。

2.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物流产业的角度来进行阐述。作为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首先,从物流产业的基本组成来看,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业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动脉之一;其次,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构成方面,其经济总量直接构成了国民经济总量的一部分,如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经济总量就增加1%[5];第三,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使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3.物流对社会生产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流通规模必须与生产发展的规模相适应,这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而流通规模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效能的大小,只有物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社会某些产品才可能进行大量生产与消费。比如,只有当运输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煤炭、水泥等量大、体重的产品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大产业。物流的这种作用不仅影响了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而且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从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及支撑来分析。一方面物流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供给,对其他产业形成需求;另一方面,它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供给,满足其他产业对物流的需求。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是由供给和需求所联系的,尽管这种联系的方向与方式可能因其他产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影响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

从物流活动的特点及物流产业的特征来看,物流产业的关联产业可以说不仅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且也包括第三产业的其他产业。从后项关联关系来看,与物流产业直接关联的产业主要包括运输设备、包装机械等产业部门,物流产业吸收这些产业的产出。从前向关联来看,与物流产业直接关联的产业很多,既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而且包括第三产业的其他部分,因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其他产业部门,都存在着对物流产业的需求(比如运输和储存),而物流产业也为这些产业提供了服务(比如运输和储存)。在环向关系上,物流产业与一些产业也存在环向的关联,这些产业一方面为物流产业提供产出,即物流产业对这些产业形成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产业为这些产业提供服务,即这些产业形成了对物流产业的需求,可以与物流产业形成环向关联的产业主要有运输设备、包装机械等产业部门。

4.物流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与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一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越高,说明该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就越牢固,该国的经济竞争力就越强。这可以用反映一个国家物流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状况来进行说明。表2-1是货币基金组织推算,199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物流成本水平。

表2-1 1997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宏观物流成本比重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Internationnal Financial Statistics,Washingtan D.C.,I.M.F.

在上表中,关于我国物流成本的状况,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世界银行估算我国的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6.7%,摩根·斯坦利认为中国的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0%,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推算,我国的宏观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或以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报告认为2005年我国为21.3%,等等。在此,我们暂且不论以上资料的差异,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

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的高低,而产品成本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产品价格的高低,假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国产品的成本将分别比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和英国高出3.9,3.2,2.8,5.5,6.4和6.8个百分点,这将使我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二)物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

一般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般由购买(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构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物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

连续不断的生产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主要特征。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连续不断地进行,一方面必须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按质、按量、按时,均衡不断地得到自身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必须通过流动达到自己进行生产的场所;另一方面又必须及时地将所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或作为生产要素到达进行下一步生产的场所、或作为消费资料到达消费的地点。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各种物质资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也需要在各个生产场所或工序之间进行流动,经过连续不断的加工,形成新的产品。可见,物流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职能都要通过物流来得以最终的实现。物流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连续进行的条件。

2.物流是保障商流顺利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基础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一方面要克服供需的社会距离,发生价值的运动,即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使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商品也要完成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转移,即商品实体的流动,以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尽管在实际流通过程中,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可能存在着时间与空间上的分离,但是就一个商品的流通过程来看,完全的商品实现不仅包括商品价值的实现,而且也包括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两者如果有一方得不到实现,那么就不能说商品得到了实现。如果没有物流,没有商品实体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转移,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完全实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要使商品实际进行流通,就要有运输工具,而这是货币无能为力的,如果我用X磅的金额买来1000磅的铁,那么铁的所有权就转到我的手里,我的X磅起了交换手段的作用,并且完成了流通,就像所有权证书一样......但是,要把铁从卖主那里运到我这里来,货币是无能为力的。这需要马车、马匹、道路等等。商品的实际流通,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是由货币来实现的。”[6]此外物流也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商流实现程度,物流能力越大,商流的规模也就越大、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商流的规模也就越小、速度也就越慢。

3.物流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物流是继企业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又一增加利润的源泉。据不同资料反映,目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1979年以来,英国物料搬运中心多次进行全国性的调查表明,物流费用已占整个国民经济总支出的39%,在生产与流通领域,物流费用已占总支出的63%。美国《企业物流》报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年平均支付的物流费用已超过总销售收入的25%。在美国,产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总成本的10%;产品的加工时间只占总时间的5%,而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作业时间占到95%;另据统计,消费者每购买45公斤重的产品,支出的运费、仓储费、定货服务费、配送管理费、库存费约为40美元。在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中,物流所占用的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7]。这些数据反映了一个事实,即物流成本是影响企业总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物流效率的高低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物流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物流在网络贸易中的作用与管理

1.物流在网络贸易中的作用

在网络贸易活动中,信息流、商流、物流与资金流的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网络贸易活动。但与传统贸易活动相比较,信息流、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尽管物流不能完全通过网络来完成,但其部分功能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如仓库货位布局、车辆定位等。与传统贸易相比较,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职能完成方式的变化如表2-2所示。

表2-2 网络贸易构成的变化

随着职能完成方式的变化,网络贸易效率的高低、成本的大小、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物流的效率、成本以及服务水平。从而使物流成为保证网络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成为提高网络贸易效率、降低网络贸易成本、提高网络贸易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说,物流在网络贸易与网络营销中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是网络贸易与网络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交易中都涉及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而物流作为整个交易的最终环节,其执行结果的好坏将对电子交易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物流在网络贸易与网络营销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化的物流过程是网络营销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二,物流现代化是网络贸易与网络营销的基础。物流现代化中最重要的是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网络贸易与网络营销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能更好地协调生产与销售、运输、储存等环节的联系,对优化流程、缩短物流时间及降低库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物流是实现网络贸易与网络营销的可靠保证。在商务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网络贸易与网络营销环境下,用户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完成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网络贸易与网络营销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终结。没有物流,任何商流活动都只能是一纸空文。

2.网络贸易中的物流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兴起并蓬勃发展的网上商城成为网上购物的主流。为此,企业要善于借助于自身的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在物流系统的设计上,体现网络贸易活动物流的业务流程、网络销售中网络订货系统与订货信息管理以及库存和订单信息的跟踪的科学设计,以实现用户满意为第一目标,进而实现企业营销的总目标。

(1)物流方式管理

从销售和物流一体化的角度,设计物流系统时应针对特有用户的地理分布和现实需求状况,采取由近至远的方式,即对于距离企业近的,采用网络直销的物流方式;距离企业远的,采用间接销售物流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商务中心的中介作用。

对于产品品种的需求和用户需求分布差异时,可采用企业建设自己的地方仓库和中央仓库,以及借助与网络商务中心的物流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物流体系。对于小规模需求量的用户可采用建立地方流通系统,完成快捷的产品输送服务。

(2)网络订货系统与订货信息管理

设置订货系统首先是为了减少用户订货的麻烦,提高订货的易操作性和信息传送的准确性,订单的设计应尽量减少用户的劳动,要方便、简单、易操作。一般设计时是将订单设置在页面上,用户只需点击按钮来完成。其次,当用户在网上购买不同厂家的多种产品时,“购物车”技术的采用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订货或购物。它实际上是一种较高级的商品目录,其功能是使用户方便地在目录中选择所需要的商品,使购物过程非常容易操作。在网上订货系统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品页面附有订单是一种方便用户操作的办法;第二,最好能让用户选择运货方式,并能在网站上专门设立一个免费的订购电话;第三,最好告诉用户什么时间范围内能够收到货物。公司最好能保证向用户宣布:“保证数量,24小时内运达!”

订货信息管理就是必须重视用户的订单信息。订单所包括的数据信息可用于市场分析、促销、用户关系的维持、库存控制管理等。因此,它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货物发送给谁。订单数据通常是由采购用户、所采购的商品、数量、运送商品的方式和地点以及付款信息组成,它可以用来研究和分析生产状况、所提供的产品品种和推销这种产品的效果,也可以作为更好地与用户发展交往关系的手段。因此,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二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和品种的销售形式,决定调整所提供的产品的种类或者改变价格和费用;三是方便先进的系统。

(3)库存和订单信息的跟踪

网上贸易物流管理,要求既要注重配送,同时也要重视库存和订单跟踪。因为一旦出现订购产品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及时或未发送到用户手中,将对公司的信誉造成严重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可能由于库存不足或尚未到货、订单被忽略或丢失、包裹在运送过程中丢失、供应商在发送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等等。

为了保证订单按时处理及兑现、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处理以此维护好企业声誉和维持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在制定物流方案后,还必须对物流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主要是要做好库存跟踪和订单跟踪两项工作。

(四)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关系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络贸易的完整流程。“四流”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商流贯穿于整个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从网络贸易的过程看,网络用户的购买原因和理由就是商流的动机和目的。它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也是三者的前提,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支持与匹配,保障了商流的商品所有权转移顺利地完成。

信息流在网络贸易时代的作用十分突出。在网络交易过程中,物流和资金流各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没有及时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转就无法顺利完成。信息流主要依赖网络的传播,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信息流将在网络贸易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物流是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终体现。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而物流作为网络贸易流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网络贸易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做到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快速的配送流程、尽可能低的成本费用和良好的服务水平。

作为网络贸易四流中最特殊的一种,资金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网络贸易中,用户通过浏览网页的方式选购商品或服务,在选购完成后在线支付。用户支付的款项能否安全、及时、方便地到达商家,关系到交易的最后成败。可以说,资金流是实现商流和物流的前提,没有资金支付,商流不会存在,物流也不会发生。

完备的物流配送系统和畅通的信息流系统,使得企业物流、信息流及时准确地反馈到经营者决策者手中,从而可以实现对资金流的有效监控与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资金流出,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流动。相反地,资金流的滞障会影响物流的发生,而物流的滞后又会影响商流目的的实现。

网络贸易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四流”。这四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共同作用。

本章小结

一个完整的网络贸易是由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所组成。在网络贸易过程中,“四流”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商流贯穿于整个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从网络贸易中的过程看,网络用户的购买原因和理由就是商流的动机和目的。它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也是三者的前提,反之,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支持与匹配,保障了商流的商品所有权转移顺利的完成。

在网络贸易中,信息流是指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途径进行传输的运动过程,是对企业网络贸易经营活动状态的直接反映,它包括网络贸易信息的产生、搜集、传播、运用和反馈的过程。与传统商务信息流相比,网络贸易信息流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具有网络化、数字化、互动化、透明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在网络贸易中,信息流具有提高活动范围和效率、连结整个流通体系、调控当事人的行为、优化资源的配置等多项功能。从网络贸易信息流产生的来源划分,信息流可以分为内部信息流和外部信息流两种基本类型。信息流的运行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传递等。

商流是指在贸易活动中,商品与其等价物的交换和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或者说商品在流通中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商流是网络贸易的核心与目的,通过交换,贸易的双方获得了各自的需求。商流的形式有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物物交换形式、简单商品流通形式和发达商品流通形式。一般来说,商流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条款、交易资格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商流方式即交易方式有不同的类型。按有无中间环节划分,交易有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按交易时间划分,交易方式有现货交易、远期合同交易以及期货交易等;按照交易内容划分,交易方式还包括信用交易、信托交易、拍卖交易、补偿交易、租赁交易、许可证交易、证券交易等。

网络贸易中的资金流,是指为了实现网络贸易目的,利用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式进行资金支付,使货币实现从一方主体转移到另一方主体或经由第三方实现资金中转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资金流动。其作用是可以加快资金流动速度、扩大资金流通范围、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在网络贸易中,资金支付形式包括很多种,各种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支付平台主要有EDI网络平台和Internet网络平台两种。在网络贸易中,资金风险主要有安全风险、诚信风险、中转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为了有效地降低风险,充分重视和加大资金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的物理性(实体性)运动及其相关活动的总称。作为使用价值的运动形式,物流可以创造空间价值、时间价值和形态价值。运输和储存构成物流的两大支柱。物流的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物流的基本功能,另一是物流的延伸功能。

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志,物流具有不同的种类。按照所覆盖的范围,物流可以被划分为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按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划分,物流可以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按流向划分,物流可划分为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按系统的角度划分,物流可分为内向物流、企业内物流和外向物流等。

物流不仅对国民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有着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对网络贸易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习题

1.信息流的内涵与特点。

2.信息流在网络贸易中的功能

3.商流的内涵与职能。

4.商流活动的主要内容。

5.资金流的内涵及其在网络贸易中的作用。

6.资金的支付形式。

7.物流的内涵与构成。

8.物流在网络贸易中的作用。

本章案例

零售商与供应商购销合同的格式与内容

下面是零售商与供应商所订立购销合同。请根据该合同总结分析购销合同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甲方(供应商):

乙方(零售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就商品进货购销事宜协商订立本合同。

一、订购商品

1.商品的种类、品名、品牌、规格、生产厂厂名及厂址、等级、质量标准、包装要求、计量单位及单价等详见本合同《附件一》。

2.甲方在本合同签订时,应当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自身主体资格的证明,同时提交有关商品生产、代理、批发或进口许可等有关附随文件。

3.上述商品价格已经双方确认,如因原材料价格、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关系等变化导致合同期内商品价格变化,要求价格变动一方应当提前╳╳日通知对方,经对方书面确认后方可调价。价格变动自确认之日起生效,适用于确认之日后的新订单。

4.乙方对本合同中所列商品特别指定原料或样式等有专门条件时,需在签订本合同的同时向甲方提交指示说明书或样式说明书。

5.甲方应当保证其所提供商品的质量符合本合同或订单约定的质量标准;甲方提供有关商品质量说明的,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代理人

1.本合同代理人在其主管的业务环节中所签署的各种文件、单据,作为双方签订、履行合同的有效凭证。

2.双方如变更或撤换代理人,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前╳╳日通知对方,委派和撤换代理人的通知书作为本合同附件。

三、订货

1.乙方向甲方订货,应当提前╳╳小时发出订单。双方约定的订单形式为:(1)乙方电子商务平台;(2)电子邮件;(3)传真;(4)订货合同;(5)其他。

2.订单应当明确商品的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规格、计量单位、品牌、质量、产地、数量、单价、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具体内容。

3.甲方收到订单后应当在╳╳小时内对能否接受订单予以明确答复,答复形式同订单形式一致;不予答复的,视为不接受订单。如答复中对订单具体内容有修改的,乙方应当在╳╳小时内表示是否接受,乙方不接受则视为订单无效;乙方不予答复的,视为接受修改的订单。

4.订单及订单答复以电子网络为传输载体的,应当发送至本合同指定的网址或电子邮箱;以传真、订货合同等书面文字为载体的,应当加盖订货单位公章或代理人签字,方为有效。

四、交货及验收

1.甲方应当将订单列明的商品,按照约定的时间、运输方式交付到乙方指定地点。

2.商品的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给乙方,商品毁损、灭失的风险也自交付时起由乙方承担。

3.乙方应当妥善安排工作人员在到货后╳╳小时内按照订单对商品的种类、规格、产地、数量、包装等进行初步验收,并出具收货凭证;如商品不符合本合同及订单要求的,可以拒绝接收。对于特殊情况下无法在╳╳小时内验收完毕的,应当出具收货待验收凭证,同时告知验收完毕的具体时间。

4.乙方对于已经验收的商品发现存在内在质量问题,应当在质量保证期内提出,无质量保证期的在收货后╳╳个月内提出,否则视为商品质量符合约定。供应商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提供商品不符合约定的,不受前述提出异议时间的限制。

质量异议应当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提出,甲方应当在收到异议后的╳╳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否则视为认可。

五、商品促销

1.乙方可以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商品促销计划,以加速商品的周转和销售。

2.甲方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状况,有选择地参加促销活动,同时向乙方支付促销服务费用或者给予商品价格优惠。

3.双方应当就促销方式、促销期间、乙方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甲方支付的服务费用及支付办法等具体事宜,另行签订《促销服务协议》。

六、商品退换

1.双方在确定商品价格时,应当对商品退换、损耗问题予以充分考虑。甲方选择的退换货类型为:

(1)不接受退换货;(2)有条件的退换货;(3)在商品总价值╳╳%损耗范围内可接受退换货。

2.在选择有条件退换货的前提下,为了保持乙方合理库存,且有利于商品周转,双方同意:

在第╳╳种条件时甲方同意更换商品:

(1)残、次品;(2)滞销、过季商品;(3)其他。

在第╳╳种条件时,甲方接受乙方退货:

(1)残、次品;(2)滞销、过季商品;(3)其他。

对于存在保质期、有效期的商品,乙方应当在保质期、有效期尚存1/3的期限内提出退换货。

3.乙方退换货应当向甲方发出书面退换货通知,甲方应当于收到后╳╳日内对所退换商品进行核实并书面确认,╳╳日内负责更换或者收回所清退商品。逾期不答复或书面确认后未在╳╳日内负责更换或者收回所清退商品的,乙方有权自行处置该商品,并在对账结算时予以扣除。

七、对账与结算

1.双方确认的结算方式为:

(1)预付货款;(2)货到付款;(3)铺货后按结算周期付款,铺货期为╳╳日。

2.采用第1条第(3)种方式结算的,双方应当在本合同中明确对账及结算周期。

(1)按照商品的销售周期,甲乙双方确认的对账周期为:每月╳╳次,具体对账日期为每月╳╳日。对账日前╳╳日,甲方应当按照进货、销售、退货等清单载明的数量及数额向乙方提供《商品对账单》,乙方持相关单据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无故不确认的,视为认可《商品对账单》的内容。

(2)双方确认的结算周期为:A10日;B15日;C30日;D45日;E其他。

3.如因商品种类不同,确定的对账周期、结算周期不同,可就具体商品的对账周期、结算周期或者其他的对账、结算办法另行制作本协议附件或在《附件一》中列明。

4.乙方应当尽力建立顺利、便捷、无障碍的结算机制。结算期满后,甲方可持《商品对账单》及增值税发票要求乙方足额支付货款。

5.双方确定的付款方式为:(1)现金;(2)转账支票;(3)电汇。

八、知识产权的保护

甲方应当保证其所提供的商品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的瑕疵。如因甲方或其供应商侵犯第三方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或其他权益产生争议,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时,甲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并承担因此发生的各种费用。

九、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均应当全面履行本合同的约定,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甲方未按照已经确认的订单内容发货,应当负责更换或补足;造成交货延迟的,每延迟1日应当支付延迟交货金额万分之五的违约金;延迟╳╳日以上的,除支付违约金外,乙方有权取消该批次订单;累计╳╳次迟延交货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3.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结算的,每延迟╳╳日,应当按日支付应当结算金额万分之五的违约金;延迟╳╳日以上的,除支付违约金外,甲方有权解除合同。

4.由于甲方商品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退货或者乙方受到有关政府部门查处,甲方应当积极参与调查处理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给乙方商誉造成严重损害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十、合同的解除

1.任何一方非因对方违约提出解除本合同,均应当提前╳╳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合同自双方协商确定的日期解除。因甲方违约而解除合同的,已经支付的各种促销服务费用乙方不予返还;因乙方违约而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合同实际履行期的比例向甲方退还已经收取的各种促销服务费用。

2.任何一方出现如下情形时,另一方有权无需预先告知即以书面通知的方式解除本合同,合同自通知送达之日解除。乙方提出解除合同的,已经收取的各种促销服务费用不予返还;甲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应当按照合同实际履行期的比例向甲方退还已经收取的各种促销服务费用:

(1)存在本合同第九条第2,3,4款约定的严重违约行为时;

(2)受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停业处分,或其他丧失合法经营身份或资格的情况发生时;

(3)申请破产、进入清算程序,或陷入无力偿付债务或资不抵债的状态,或其他有充分理由可认为财务状况恶化或有该可能性时;

(4)未经他方同意,把本合同的权利或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方的;

(5)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被取消时。

3.合同解除后,双方仍应当按照本合同第七条约定的方式进行对账和结算。

十一、合同期限

1.本合同有效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共╳╳年。

2.合同期满前╳╳╳个月,如双方同意继续合作,应重新签订新的合同;如未签订新的合同,乙方仍然下达订单且甲方接受的,视为原合同自动顺延╳╳年。

十二、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项下发生的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照以下第***种方式处理:

(1)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三、其他

1.本合同涉及的通知,应当以书面形式确认,并在通知方通过邮局以挂号信、特快专递等形式寄达本合同约定地址或被通知方工作人员签收后,视为送达。

2.本合同附件为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按照双方约定的解释顺序进行解释。

3.本合同的变更和补充,双方应当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4.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5.本合同一式╳╳份,双方各执╳╳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签约代表:    签约代表:

电话/传真:   电话/传真: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

开户银行/账号:       开户银行/账号:

税号:            税号:

盖章:            盖章: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参考文献

[1] 姚林.现代流通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50-157.

[2] 王学东.电子商务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89-197.

[3] (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著.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林国龙,宋伯,沙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第1版.

[4] (美)詹姆斯·C·约翰逊,唐纳德·F·伍德、丹尼尔·L·沃德洛、保罗·R·小墨菲.现代物流学[M].张敏,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

[5] (美)大卫·辛奇-利维,菲利普·卡明斯基,伊迪斯·辛奇-利维.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季建华,邵晓峰,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6] 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7] 彭志忠著.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9.

[8] 朱道立等.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9] 李京文等.物流学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10] 苏雄义.企业物流总论——新竞争力源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11] 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8.

[12] chaunceyB.Baker Transportation of Troops and Material(Kansas City,MO:Hudson Publishing 1905:125.

[13] 李学伟等,中国物流交易模式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70.

[14] 沙丁.国内物流业——2003数字解读[J].北京:中国储运.2004(2):4-5.

[15] 燕学博.电子商务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一体化整合[J].科技资讯,2005 (24):137.

[16] 李洪心.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17] 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18] 李冬.电子商务与网上交易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19] 覃征.电子商务概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

[5]李学伟等.中国物流交易模式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7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42-143页.

[7]邱冬阳,刘凯刈.发展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的思考[J].南京:经济师,20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