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育人模式的选择的分析介绍

育人模式的选择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成新型“产学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希望的一种育人模式。产学合作教育的育人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订单式培养”和“2+1”育人模式是常见的选择。就业导向育人模式的实施也是形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的过程。

二、育人模式的选择

教育模式的选择与教育目标有关,同样的教育目标以不同的教育模式去实施,效果可不一样,甚至大相径庭。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育人模式。特别是在强调就业导向的育人质量文化观的高职院校,必须选择适应就业导向的育人模式,并从制度上给予确定,即形成所谓的育人模式保障。

目前,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成新型“产学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希望的一种育人模式。“产学合作教育”育人模式主要有两大基本特征:其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其二,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营造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产学合作教育的育人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订单式培养”和“2+1”育人模式是常见的选择。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的用人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办法有利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而这三个协调是奠定高职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从而做到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我们就开设什么专业;就业要求什么技能我们就培养什么技能。此外,订单式培养方式还要求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即培养周期应该更短,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5]

“2+1”模式,是指学生的三年学习中有两年在校内进行,一年进合作单位(有时泛称企业)顶岗实习。两年的校内学习称为“2”阶段学习,一年的顶岗实习称为“1”阶段学习。“2+1”模式是学习时间的分段,但其实质是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整合作用,使学生经过大约1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完成从“专业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转变。

“2+1”模式的运作过程,大致包括成立产学合作机构、制订产学合作文件、建立和稳定产学合作网络、争取和激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收集和整理产学合作反馈信息等环节。就业导向育人模式的实施也是形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的过程。[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