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传播的过程性,新闻传播的流程与环节

新闻传播的过程性,新闻传播的流程与环节

时间:2022-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传播的实际运行与操作,更证实了这一点。这两种新闻传播都是过程的,其过程一一呈现于世。高效的新闻传播尽最大努力缩短这一过程,传播者每个环节赶时间,抢速度。

第二节 新闻传播过程

一、新闻传播的过程性

新闻传播的三要素显示,新闻传播具有过程性,有一个过程。新闻传播的实际运行与操作,更证实了这一点。新闻传播无论作为活动还是行为,拆开去看,有两种。一种指作为社会现象的整个新闻传播,它与时光相伴而同步,是一条历史长河,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另一种指作为职业活动的某项新闻传播,它是单元性的,是整个新闻传播历史长河中相对独立可以单独提取出来的一个小小的段落。更落实地看,是某一条新闻的传播。这两种新闻传播都是过程的,其过程一一呈现于世。实际上,整个新闻传播自不必说,即便某一条新闻的传播,不仅是过程性的,而且是过程化的。它在过程中还有过程,大过程中是小过程,小过程中是环节,其间环环相扣,一以贯之,链接紧密,不可中断也不曾中断。中断了即过程中断,过程中断了,新闻传播也就取消了。其间,还可以析出传播者的过程和受众的过程。传播者的过程尤为显性,务必讲传播过程,并把这个过程走完,将新闻传播进行到底。[3]所以,完全可以说,离开了过程,便无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既无法操作,也不能认识。通常所谓新闻传播过程,是就单元性新闻传播而言的。

新闻传播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呢?首先,它是一种时间过程。新闻是时间的,新闻传播也是时间的,以时间及其经过为必要条件。报纸的“日报”、电视新闻的“整点播报”等,叫人看得非常清楚。传播者要花时间,受众要花时间,从传播者到受众,必须要有一个时间段。最迅捷的新闻传播也是这样,没有时间过程即无传播过程。当然,这种过程可以缩短,比如报纸早出早送达,让读者先看报纸后吃早餐,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新闻传播过程作为时间过程,谁也不可能提前进入明天,但有长有短,事在人为。高效的新闻传播尽最大努力缩短这一过程,传播者每个环节赶时间,抢速度。时间流驶向前,不舍昼夜,呈直线性,因而也可以说,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直线过程。

其次,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事物纵向看是过程的,横向看是结构的,过程与结构互相牵连互相渗透,总是纵横交叉。因此看过程离不开看结构,看结构离不开看过程,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什么都看不懂。新闻传播也是这样,它作为一种过程,极具动态性和变化性,谁也别想每次都好按部就班,依样葫芦。新闻事实及其提取是如此。新闻事实就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但它究竟在哪个地方,只有传播者才知道。所谓知道,也并不是揣着支票去银行兑现式的拿获,常常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甚至“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乘兴而往,空手而归。新闻传播者也是如此。采写过程固然要费周折,稿件由成型到发出,还要经过若干人的手,你赞同他不赞同,你着急他不着急,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新闻多,于是稿子发不出,或虽发出却降为其次;有时候新闻少,于是竟意想不到成了重头消息。总之,新闻传播整个过程充满变数,乃至无穷变数,变数无穷,其过程路线是恒定的,过程方程则是差异的。这便决定了,新闻传播过程又是非直线性的。

再次,新闻传播过程具有短促性。新闻传播过程虽然论时间,又非线性,但总起来看,不要其长,但求其短,比较短促。这有无数“快新闻”为证。当代的战争新闻报道,炮火一响,新闻就发出来了,受众就知道了。这也可从对比参照中见出。大家都在写文章,谁的文章发得比新闻还快?没有。新闻传播的短促性没有定数,也是随新闻传播的发展而增进的。在美国,1865年,林肯总统遇刺身亡,消息传到欧洲,用了2周;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消息传向世界,只有十几秒;1980年,里根总统遇刺,顷刻间全球皆知。新闻传播的过程性意谓它什么时候都要“手脚到堂”,这一过程的短促性特点又意谓它总是快手快脚,常有如风驰电掣一般。这是新闻传播的挑战所在,也是其乐趣所在。

二、新闻传播的流程与环节

某一条新闻的传播,其起点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终点是受众接受的新闻信息,其间要经过若干个先后有序的环节。简而言之,它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即选择事实阶段、事实转换阶段和信息接受阶段。

选择事实阶段。新闻传播的起点是事实。事实原型乃社会生活中不断产生和变动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或情况。事实是无限丰富的,应有尽有。然而,新闻的特性规定和决定了,并非所有事实、任何事实都可以进入新闻传播领域。于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之始,先由传播者对事实进行过滤,选取一些事实,舍弃一些事实。这就是新闻传播过程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传播者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采访,仔细反复地分析比较,根据新闻价值原理和新闻法规等,对客观事实进行一次又一次筛选,步步递进,最后确定付诸传播的新闻事实。这种事实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同时又是经过了传播者的认识,融进了传播者的思想和情感,因而它是客观与主观浑成的“经验事实”。选择新闻事实的工作,参与传播的全体传播者都要担负职责,处于采访写作第一线的记者则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事实转换阶段。所谓事实转换,是传播者通过编码将事实变成用以传播的信息符号,亦即新闻成品,那些受众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稿、或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看到的图象和听到的声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确定予以传播的新闻事实之后,便把它写(制)作成新闻稿(片),也就是让它变成符号或图象、声音,再通过某种工具传播出去。在现代新闻传播中,从新闻事实到新闻成品,由参与传播的全体传播者共同完成,是传播者运用物质手段进行并完成的。

信息接受阶段。信息接受是指受众接收到新闻信息后,再经过译码,将其转变为自己可以理解的符号加以接受。这是新闻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新闻传播是在受众这里最终完成的。这个阶段实际包含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传递,传媒把新闻作品传送给受众,使受众通过耳目感知,看到或听到新闻。第二个环节是受众的接受,受众接触新闻作品后,了解和理解新闻所装载的信息,接受他想接受和能够接受的部分,新闻产生相应的效益,实现其新闻价值。

三、反馈

反馈,又称“回馈”,源于电子工程学,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美国数学家克劳德·申农最早将它引入传播领域。传播学中的反馈,简言之,即受众视听反应的行为及过程。

反馈是某一新闻传播活动必有的现象,是一个独立的新闻传播过程不能缺少的组成因素。受众作为新闻传播的要素不可或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于新闻传播过程不可以没有,这就明确地规定了,真正的新闻传播不会没有反馈这一环节。实际情形是这样,某一新闻事实的传受过程中,总是有传递即有反馈,传递在前,反馈在后,反馈如影随形紧接着传递而发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既联系传者和受众,使传播活动成为一种双向互动传递,又协调传者与受众,使一个传播过程得以由始而终。

反馈在新闻传播中起纽带作用。整个新闻传播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传播行为的连接与延续,由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到另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从不中断。前一个过程要开启后一个过程,后一个过程要承接前一个过程,反馈则是保证整个新闻传播有机运动的重要手段。传播者研究前一行为过程的得失,通过受众研究、效果研究、民意测验等方式,来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并据之调整传播的内容与方式,去其不适,从而对下一单元性新闻传播发生作用。西方传播学研究者认为,反馈是使传播过程成为闭路循环系统的关键,而缺乏反馈的传播过程只是一个开链系统。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四、新闻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学史上,学者们描述了两类传播过程模式:直线模式和循环互动模式。实践证明,直线模式存在其缺陷,不能全面概括传播过程。这里介绍两种循环模式。

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1954年,传播学者施拉姆在C·E奥斯古德观点的启发下,在他所写《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循环模式”,如下图:

img3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受双方都是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而存在的,通过讯息的传与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中,处在传播过程中的每一方都在不同阶段依次扮演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释码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担任这些角色。[4]这个模式在描述人际传播比如两人直接对话时特别有用,但对于大众传播却不是很合适。

2.德弗勒模式。1966年,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传播过程互动模式,如下图:

img4

这个模式适用范围比较广,各种类型的社会传播活动过程都可以通过它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该模式的进步之处表现在,增加了“反馈”之一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模式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同时,模式中的“噪声”概念加深了人们对传播过程复杂性的认识。

新闻传播是人类众多传播的一种,所以,新闻传播过程具有各种类型的社会传播过程共有的属性,同时具有自己的个性。这里参照传播学给出的传播过程模式,以一个图式说明新闻传播过程[5]。如下图:

img5

这个图式涵盖了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基本要素,表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来源)经过了一系列有序的环节到达受众,从而产生效果(社会效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分别以传者和受众为中心的两个体系,由新闻媒体充当中介,两个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由此,整个新闻传播及其过程循环反复,生生不息。

可以看到,维系受众和传者这两个中心的关系的,是前馈和反馈两个特殊环节。所谓前馈,是由传播者在单元新闻传播开始之前,通过调查方式进行信息征集的活动,在于了解受众对信息传播的预期要求。前馈信息亦即受众对新闻传播的预期要求,是新闻传播者制定传播方案和传播策略,确定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方式的重要依据,是组织有效传播,实现预期传播效果的重要程序。当下许多传媒在进行栏目、版面的改版时,都要大规模地开展受众调查,充分地了解受众及其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以此作为决策参考,这一过程就是搜集前馈信息。上海东方卫视在改版试播之前的品牌推广阶段就十分重视搜集前馈信息。该台于2003年9月起,通过飞艇广告、地铁广告、路牌广告等方式大规模宣传改版,与此同时,广泛征集观众和专家对节目改版的意见和建议,确立了新闻立台的方针。2003年10月,由原先的上海卫视更名而来的东方卫视以全新面貌闪亮登场。需要注意的是,前馈信息的获得,主要靠传播者经常性的受众调查,这样便于及时了解受众需求,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