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电大优势,推进社区教育,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社区化的新路子

发挥电大优势,推进社区教育,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社区化的新路子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电大优势,推进社区教育,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社区化的新路子上海社区教育协会浦东新区成人教育协会王林兴推进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部一直强调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使有条件的街道(乡镇)都能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构筑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平台。

发挥电大优势,推进社区教育,积极探索远程教育社区化的新路子(1)

上海社区教育协会 浦东新区成人教育协会 王林兴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部一直强调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使有条件的街道(乡镇)都能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构筑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平台。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浦东新区实际,近年来我们以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双向融合、联动发展为突破口,依托电大办学优势,向下延伸服务网络,深化“三网合一”公共教育平台建设,在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同时,浦东电大核心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基本情况

浦东新区地处上海东大门,面积570多平方公里,人口270万。浦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远程教育提出更多需求和期待,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教育支持。

(一)浦东城市化进程为电大发展带来新机遇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综合经济实力高速增长,GDP由1990年的60亿元飙升至2005年的2000亿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14817元,郊区居民8000余元,群众生活迈入小康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浦东成为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城区覆盖11个街道,面积124平方公里。新区提出,2007年郊区13个镇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城镇化率从目前的50%提高到90%,农民数量从目前的200万减少到26万。经济发展要求破解本地化、应用型人才匮乏困局,城市化的推进也要求解决提升市民素质的课题。作为置身于这片热土的新区电大,我们把握发展脉搏,牢固树立“为浦东经济建设服务,为浦东市民服务”的办学方针,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服务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二)社区教育的发展促使电大重视社区的价值

浦东1999年6月启动社区教育试点工作,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从而翻开社区教育工作新篇章。新区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强力推进,市民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发展迅速,空间广阔。在区层面,成立“浦东新区社区教育推进委员会”,2005年2月又成立“浦东新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与浦东电大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种组织的同构模式,推动了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在实践中的双向互动、彼此融合、联动发展,一年多来成效显著,期间还承办了社区教育国际年会和全国会议。实践证明,依托电大优势可以提升社区教育能级,而面向社区则极大拓展了地区电大发展空间,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源,可以说社区蕴含着电大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浦东远程教育社区化实践的发展现状

面向社区发展远程教育,带动了核心办学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核心发展能力。目前,浦东新区电大办学实现“三足鼎立,覆盖全区”,在校学生数7400人,教学班87个,年均招生2500人,毕业1600人,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浦东地区就业,成为适销对路的乡土化、应用型人才。同时,通过几年努力,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区的社区公共学习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办学网络,包括1所社区学院、23个街镇社区学校、846个村(市)民学校,计有330间教室、1894台计算机;教师队伍也逐年壮大,现有专职人员138人,兼职教师1900人,志愿者5446人。据统计,年均各类参学人数106.28万人次,居民受教育培训率达51%以上。我们的实践表明,面向社区发展远程教育,不仅办学没有萎缩,而且拓展了发展空间,赢得了市民群众欢迎,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思路和做法

发挥电大优势推进社区教育发展,走远程教育社区化的新路子,需要在理念、载体、模式等各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我们立足地区实际,做到“三个坚持”,不断深化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和办学创新。

(一)坚持“三区融合”,拓宽电大办学思路

随着浦东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更好地立足浦东、服务浦东,我们不断拓宽办学视野,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资源,树立“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思路。

1.校区、园区、社区相互融合,构筑学习型城区

浦东新区辖区面积大,园区众多,有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孙桥现代农业园区、花木文化行政区等六大功能区,区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错位发展。彼此相邻的众多园区,分别吸引大批的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新区人口众多,居住类型多样,在籍人口181万,外来务工人员、国际人才等人数将近100万,大部分生活和居住在浦东,呈现出本地社区、国际社区交错分布的格局。针对浦东地域空间特点,我们感觉到应该发挥远程教育的开放优势,以教育为催化酶,将校区、园区、社区紧密联结,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内涵的深化。作为“校区”一级,我们先后建成和完善三处校区,呈现“三足鼎立,辐射全区”的办学格局,方便园区职工、社区群众就近学习,大大拓展学校容纳能力。

2.教育、工作、生活彼此联动,打造公共性平台

我们构建的学习型社会,应该是一个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灵活学习的社会,让每一个人在生涯发展过程中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教育支持,因此,促进教育、工作、生活的联动,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学习日常化,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就电大而言,现代远程教育的系统优势、技术优势、网络优势、管理优势,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服务,通过卫星网、互联网和社区学校网,学习者能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便捷的教育支持。这些理论和理念的深度挖掘,启发我们可以借助远程教育成熟的网络、课程和管理,为社区教育注入新的能量,打造公共性、市民性学习平台的任务,这也成为我们实践探索的出发点。

(二)坚持“三网合一”,完善社区终身教育平台

依托浦东雄厚经济基础,借助远程教育技术优势,我们在实践层面大力推进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工程,作为推进社区教育、服务地区发展、实现“三区融合”的公共教育平台。

1.推进三网建设,高起点打造信息化教育平台

在推进社区信息化方面,市、区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技术和财力支撑。市里配备的卫星基本设备已覆盖浦东23个社区学校,电信部门IP教育宽带网已基本铺设到位,实现“天网”铺到社区;新区2003年启动“地网”建设,为社区学校铺设10兆容量的教育专用光缆,并制作社区教育网页。2005年市教委专门立项,整合既有资源,打造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终身教育系统公共平台,将市级中心站、区县分中心、社区学习中心三者通过网络无缝链接起来。借助市、区的政策东风,我们积极推进和落实浦东新区“三网合一”工程,整个网络设计为三级:第一级为设在电大和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区中心节点,第二级设在各街镇社区学校,第三级设在村(市)民学校,从而形成矩阵式混网拓扑结构。目前第一级和第二级已经完成设备安装和网络开通,第三级将于2010年前完成。三网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延伸了远程教育的办学触角,也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群众的学习资源,电大的办学优势在社区显现出来。

2.深化互联共享,不断提高终身教育全覆盖水平

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共享,是推动社区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教育资源共享水平,我们作为电视大学和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组合体,带头做好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工作,切实做到开放场地、开放办学、开放服务,还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推动整个新区各类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我们探索和完善“三网合一”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深化课程开发,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切实让网络学习平台“骨肉丰满”,让群众有更大的选择性;同时,注重强化“人网”建设,整合社区教育专家顾问队伍、社区教育指导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形成推进社区教育的科研、指导和骨干力量,做到群众有人组织、工作有人推动、经验有人提升。通过资源整合、信息整合和队伍整合,电大在推进社区教育过程中发挥出信息中心、指导中心、管理中心的核心作用,有力促进了社区教育的资源覆盖、服务覆盖、网络覆盖。

(三)坚持“三教并进”,拓展电大服务领域

随着形势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电大服务社会的模式要不断拓展和创新,尤其远程教育社区化实践,我们更坚定“三教并进”办学模式,让电大多条腿走路,多途径服务和融入地区发展。

1.精心办好远程教育,培养地区性、应用型人才

从1978年创办川沙辅导站,走到今天的新区电大,30年间我们体会和见证了远程教育的兴起、繁荣和转型。建校初期,我们以文化补习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农村领导干部管理培训为主,90年代以来我们根据浦东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开设法律、英语、计算机等专业,并开设专升本。目前,我们又根据新区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和就业市场行情,新开金融、物流、英语等7个本科专业,每年组织数万人参加执法人员培训,承担“迎世博”英语100句、报关员货运代理、外贸单证等证书培训。通过回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办学结构,传统的电大教育阵地不断扩大,“基本盘”不断得到巩固,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大多来自本区、服务本区,也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

2.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服务市民终身学习需求

服务地方发展,是电大的重要办学目标,我们积极回应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以务实的态度推进和办好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使两者和电大教育齐头并进,互为补充,扩大服务范围。为解决好成人学习工学矛盾问题,我们设立以浦东电大分校为中心的三个办学点,实现就近入学,送学上门,目前在校生规模7400人,多媒体和网络互动的教学形式,更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受到广泛好评。同时,我们立足社区,积极回应不同年龄阶段群众的闲暇学习需求,为2030和4050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也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信息化支持。

三、思考与建议

面对和谐社会建设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新机遇,电大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深入思考,努力在推动社区教育中展示自己新的价值。我们认为,进一步推进远程教育社区化探索,要思考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政策上要多留空间,鼓励探索

电视大学是开放远程教育办学形式,存在不同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框框,其精髓和实质在于将信息技术人性化地运用于教育领域,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社区的崛起,是现代社会基层治理结构的深刻变化,社区教育的兴起正是对这种社会变化的积极回应,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其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都值得关注。地区电大在地理上存在于社区,在生源上依赖于社区,服务职能也体现在社区,因此地区电大的发展不能自捆手脚,成为技术包装过的“传统学校教育”的翻版,充当精英教育之外的一种补充,要积极定位自己,谋求对社会发展有更多贡献。我们建议,在教育政策上要积极支持地方电大的办学改革,鼓励争鸣,深化研究,为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提供更大政策空间。

(二)教育资源上要软硬并举,深化共享

推进远程教育的社区化探索,关键在于网络便捷化、技术人性化和课程丰富化。目前在硬件建设上,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建设”力度还不够,网络向家庭和单位延伸还不到位,带宽也不足以承载日益庞大的多媒体课件,距离“任何地点都能学习”的硬件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其次,电大所提供课程也多为规范化成人高教课程,对社区生活关注不够,针对闲暇学习课程的开发意识不强,相对成熟的优质课程不多,并且不同机构间资源共享程度较低,离“个性化学习”和构建真正的“学习超市”愿景的实现还有相当一段路。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继续加大财力投入,深入推进“三网合一”各项硬件建设,提高终身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覆盖水平;加强课程软件建设,改进在线学习系统,提高课程更新速度,加强不同单位和教育机构间的数据共享,不断创新课程,提高免费和公益性课程的数量,消除社区“数字鸿沟”,增进教育均衡和公平。

(三)教育管理上要灵活务实、强化质量

发挥电大优势推进社区教育,要着力解决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通过管理创新促进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同步发展。一是抓紧研究和制定现代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应用中的技术标准,重点是关注“三网合一”格局下的课程研发、传输、呈现、共享、质量检验等环节,通过制定操作性强的教育标准确保教育的质量。二是强化分工合作关系,理顺电大、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企业、高校等主体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一口管理、责任分工、服务合作、市场运作的有效机制。

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远程教育会有更大的作为、更广的空间,在构建学习型社区过程中发挥出更积极作用、产生更深远影响。我们将按照教育部、市、区有关要求,继续立足浦东,积极参与和推进社区教育,探索和创新地方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社会模式,把新区电大建设成为浦东远程开放教育的推进中心、终身教育的服务中心、市民学习的指导中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注释】

(1)2007年3月26—28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关于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资源开展社区教育”的研讨会,本文是浦东电大在会上的发言稿。王林兴,原上海电视大学浦东分校校长、浦东社区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