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认识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和特征

全面认识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和特征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经济正逐步转换增长动力,逐渐转入创新驱动型的新常态经济。这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逐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等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打造“中国效益”。新常态下,使经济福祉逐步走向包容共享型将是长期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新常态趋势性特征的重要论述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在内的丰富内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一是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从近十年看,2003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回落到一位数增长,而2012年和2013年进一步回落到7.7%的年增长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经济增速进一步呈现出回稳态势。随着我国消费需求由模仿型排浪式特征向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转变、出口由单纯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向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并重转变、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由传统人口红利优势向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优势转变,经济增速虽出现回落趋势,但经济质量逐步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这一变化,用“平常心”对待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二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当前,市场竞争主要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的无序竞争方式已走到尽头,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匹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问题,随着我国在改进官员考核手段、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走向质量型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推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中国质量”升级版,经济发展方式正加快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三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过去三十多年,我国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路子,目前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面对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面对企业主动转型、创新意愿的明显加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逐步发生转换。2014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1978年的3倍以上,这是由体制改革、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经济正逐步转换增长动力,逐渐转入创新驱动型的新常态经济。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迎面而来,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将会大量涌现,这些投资机会将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增长点,将为加快实现经济强国提供内在动力。

四是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机制保障。从以往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我国的经济体制基本上是政府主导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这里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资源配置明显不合理、容易出现严重的腐败问题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表明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新常态下,政府不搞强刺激,主要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加快形成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等途径,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限交给市场,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好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并通过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等方式来弥补“市场失灵”。

五是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一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比较利益较低。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攀升至51.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逐步成为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这些趋势性变化都是非常好的结构优化迹象。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逐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等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打造“中国效益”。

六是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这是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结果。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显著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态势开始显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有所提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城乡关系也出现新气象,城乡二元结构正加快向一元结构转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在加快形成。此外,区域增长格局与协调发展也在发生重大而可喜的变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正在加紧推进中。新常态下,使经济福祉逐步走向包容共享型将是长期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