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定新闻作品的意义及依据

选定新闻作品的意义及依据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编报纸编辑工作第四章新闻作品的选定选定新闻作品是编辑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做好后面各项工作的基础。选定新闻作品,就是责任编辑根据编辑部的总体要求和个人的主观评价,从全部来稿中选择和确定进入传播过程的新闻信息。选定新闻工作的意义,总起来可以用以下几点加以概括。依据报道宗旨来选定新闻作品,就可以使所选新闻作品符合自己服务对象的需要,满足自己服务领域的要求,为促进服务对象的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编 报纸编辑工作

第四章 新闻作品的选定

选定新闻作品是编辑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做好后面各项工作的基础。

选定新闻作品,就是责任编辑根据编辑部的总体要求和个人的主观评价,从全部来稿中选择和确定进入传播过程的新闻信息。这是全部微观编辑工作的第一道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以后各环节的工作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定新闻作品既是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电台、电视台新闻传播工作成败的关键,本章介绍的报纸选定新闻作品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同样适用于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媒体。

第一节 选定新闻作品的意义

选定新闻作品,是新闻编辑全部工作的第一环,这一环节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后续工作的质量高低,因此,明确选定新闻作品这一环节的工作意义,十分重要。

选定新闻工作的意义,总起来可以用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一、是全部编辑工作的基础

新闻编辑工作,从微观上来讲,要经过选稿、修改、制作标题、稿件配置、版面或节目组合等阶段,而选定新闻作品是这全部编辑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一工作环节,其他工作便失去了依托,所以,新闻作品选定这一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续工作的质量的高低。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新闻编辑,他有自己的职业任务,这些任务主要有:选定值得发布的信息、修改润色这些信息、组合准备发布的信息、配置即将发布的信息、优化已经选配的信息。无论是后面的组合信息,还是配置信息,或者是优化信息,都必须以“选定”为基础,绝不可能跳过这一关。并且,稿件一经选定,就很难再作调整,就基本上确定了一个版面、一个节目甚至是一张报纸、一个栏目的大体质量,而后面所做的工作一般都具有技术的性质,无法改变信息的本质特征。

二、是编辑思想倾向的体现

任何媒体,都必然有自身的商业利益追求、道德价值追求,而为了实现这种商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最大化,就必然会关注信息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否则,如果公众对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不感兴趣,媒体的所有商业价值和道德追求就难以实现。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媒介组织,由于它的职能是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因此人们对它的社会期待也就是希望它提供关于公共性和公益性的信息,媒介就必须根据这一社会需求和自身定位,来确定自身的编辑思想,而媒介的编辑思想最终必须通过对稿件的选定来实现。

传统的新闻理论,要求新闻工作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发挥出战斗性来。但是,这一观点今天看来需要做一些调整,这是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以人为本这一新思维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今天的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种作为“阶级斗争工具”而存在的了,它需要启发公众来关注公共事务,而这种启发必须是和风细雨、充分说理式的,是促膝谈心、推心置腹式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而不再是强加的、灌输的或教化的,这样,对媒介思想倾向的体现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辑在体现思想倾向性时有更高超的技术和策略,其主要的办法就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来实现,而不是在选择信息后从对信息的评价中来实现。

三、是对新闻价值的主观评价

一个编辑水平的高低,不是看他的文字功底如何,也不是看他的文学修养高低,而是看他对各种信息新闻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否准确和恰当。作为一个记者,最可宝贵的是他的新闻发现能力;而作为一个编辑,最可宝贵的,则是他对新闻价值的提升。由于媒体是用文字、声音或图像说话,是用事实说话,因此编辑不便于直接对新闻信息的价值说些什么。但是,他可以通过版面语言、节目语言来明确地表现他对新闻信息价值的认识。如果是被编辑淘汰的信息,就是编辑认为价值不大或者没有新闻价值的;如果是选中的信息,则是编辑认为有某种价值的信息;如果将这些信息进行了先后顺序的排序,就意味着编辑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新闻价值大小的权衡,对所选信息的发布有了轻重缓急的安排;如果编辑通过配评论、背景资料,采用围框、加大加粗标题字号等多种手法来处理稿件,那更说明编辑对稿件的价值十分重视,体现了编辑对稿件主观上的鲜明倾向。所以,选什么信息,如何处理信息,都是编辑主观意图的表达,不对信息做主观价值评价的编辑是不负责任的编辑。

四、是实施舆论引导的保证

社会主义的新闻传媒,担负着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要任务,而所谓舆论引导,实际上就是通过有选择地传播信息,形成一定的意见气候和舆论环境,利用沉默的螺旋原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使接受信息的社会成员认同媒体的价值观

编辑在对任何一条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这条稿件发布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做出预测,如果认为某条消息发布后会有很好的社会影响,会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那么编辑就会毫不犹豫地决定发表;如果编辑发现如果发表某条稿件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和社会的动乱,那他就会对这样的稿件进行重新加工,或指导作者改变写作角度或写作方法,或干脆将这样的稿件弃之不用;如果编辑认为某个稿件既有一定的价值,又会造成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他就会采取相应的办法,既能使信息得到传播,又能把负面影响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无论编辑如何处理稿件,最基础的工作则无疑是最初的对稿件的选择。因为稿件一经选定,后面的技术工作就无法改变稿件本身已有的基调,所以,选定稿件是实施舆论引导的保证。

第二节 选定新闻作品的依据

选定新闻作品,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这些标准主要有:

一、报道宗旨

每个新闻媒体,都有自己特定的报道宗旨和报道任务,而这些宗旨和任务的确定,是由其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决定的。我们国家的媒体结构,是以党报为主体、以专业报和企业报为两翼的主从结构,各种媒体有明确的分工,报道领域相对固定,宗旨和任务划分明确。日报由党委主办和主管,对同级党委负责;电台和电视台由各级政府管理,党委宏观领导,电台和电视台对同级政府负责,政治上和业务上受同级党委宣传部的指导。

这种媒介结构的确立,主要是基于“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思路,使信息传播尽可能减少重复,避免交叉,节约资源。依据报道宗旨来选定新闻作品,就可以使所选新闻作品符合自己服务对象的需要,满足自己服务领域的要求,为促进服务对象的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二、报道计划

报道计划也称宣传计划。所谓报道计划,就是编辑部根据时局的发展趋势,对各方面情况作充分评估与分析后作出的阶段性报道决策,是记者、编辑从事采访和编辑活动的指导意见和工作依据,是某一时期编辑部的工作大纲。一个合格的编辑人员,必须十分熟悉报道计划,严格遵循报道计划来选择稿件、组织版面、从事报道。

所有媒体都不会漫无目标地从事新闻报道活动,它们必定会根据需要制订出各种报道计划,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报道计划,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报道计划。这些计划一般都要考虑重点突出、全面兼顾、体现主张等要求,使它成为记者采访、编辑选稿的依据和准则

三、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根据报道计划,对当前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进行的具体决策,是实现报道宗旨的具体安排。选题计划由编辑和记者共同讨论形成,因此也必须由记者和编辑共同来执行和落实。

一般来说,选题计划是以部门为单位来制订的,这是媒体为了宣传上的平衡而按照社会部门设置来构建媒介内部组织的结果。所以,选题计划一般是部门制订,报总编室平衡后由总编辑办公会批准,然后由部门执行。因此,部门在制订选题计划时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一旦确定后就得受制于计划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改。这就要求部门在制订选题计划时要认真分析形势,对本部门所负责的宣传对象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和准确的预测,做出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和问题,必须补报选题计划,经过批准程序后再去实施,这样才能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四、领导指示

媒介是社会的神经,是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也必然会使用它来为实现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目标服务,会通过它来发布各种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告知公众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信息。有些信息是可以预见的,这些报道就会反映在报道计划和选题计划中来;有些信息则是不可预见的或突发性的,而这些信息对社会对公众来说又意义重大,这时政府就会通过指示媒介给予报道的办法来加以弥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因此,编辑选择稿件时必须考虑领导的指示。

第三节 选定信息的标准

选定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把关的过程。我们知道,大众传播媒介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而是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一道道关口,能够通过所有关口进入传播渠道的信息只是少数。一定的媒介会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对信息进行把关,这里介绍一些重要的把关理论。

一、国际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标准

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治曾经对国际新闻传播中对新闻的选择标准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国际新闻传播活动中9条选择信息的标准,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这9条标准是:

1.时间跨度

所谓时间跨度,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与进入传播渠道的时间之间的长短。人们常说“新闻是时间上的易碎品”,时间对于新闻传播具有特殊意义,所以如果二者之间的距离越小,就越容易通过把关者的审查,就越有进入传播的可能。

2.强度或阈限价值

强度是指一个事件越是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或是重要性、显著性突然增加,就越有传播价值,越能引起媒体的重视,越有通过各道关口的可能。阈限价值是指人们对各种事件的发展有一个心理承受的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是突破了阈限,就具有了传播价值。

3.明晰性

明晰性是指事件信息的意义越是清晰,模糊性越低,就越容易进入传播渠道,越容易通过“把关”控制。

4.文化接近性

这是指新发生的事件越是接近受众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兴趣,就越有可能被选择作为新闻信息进行传播。

5.预期性

预期性指事件的发生符合某种期待和预想,这时关于该事件的种种信息就会受到重视,就有可能进入传播渠道。人们越是渴望的预期信息一旦发生,就越是容易进入传播渠道。

6.出乎预料性

即所谓的反常性。与预期性正好相反,一件事情如果出乎预料,不同寻常,就容易被选中成为新闻。这是因为事件的反常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难以控制的后果,出于本能,人们会特别关注这些反常事件。

7.连续性

如果一个新闻此前已有报道,并且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当这一事件发生新的变化后,媒介一般会加以关注和跟踪报道,这就是所谓连续性。

8.组合性

有时,单个信息不会引起媒体的注意;但如果有一组内容大体相当、性质大体相同的信息同时传往编辑部,这就有可能会引起编辑部的重视,并有可能使这些信息进入传播渠道。原因在于,单个事件具有偶然性,但一组事件同时发生,可能就有某种必然性,就可能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就需要提醒全社会加以注意。

9.社会文化价值

这是指社会主流价值必然会影响到新闻信息的选择和传播,符合社会公认的主流价值的信息比较容易通过把关控制。

在新闻实践中,上述“把关标准”常常是编辑选择信息的重要依据。

二、新闻价值学说

不过,比较通行的还是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尽管表述各有侧重,但各种提法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这里介绍影响最大的新闻价值学说即美国学者弗莱德·希伯特的概括。

1.时间性

时间性也称时效性。这是指新闻信息传播的时间要尽可能缩短与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之间的落差。人们常说,没有比昨天的新闻更老的东西了。它的意思是,新闻的价值大小完全由时间来决定,报纸新闻只有一天的寿命。过了一天,新闻就要加上新的消息加以改写。

2.接近性

地理的因素对于判断新闻也很重要。相对地说,事件发生的地点距离读者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这一思想后来扩展到利益的接近性、兴趣的接近性、年龄的接近性、性别的接近性、价值观念的接近性乃至民族、种族、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3.显著性

这是指事件的当事人或参加者越是著名,新闻价值就越大。

4.重要性

重要性的意思是,一个事件的后果、影响与它的新闻价值有直接关系,影响范围越大,影响后果越深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5.人情味

人情味也称趣味性。人情味的因素有: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每天的新闻中有很多都是根据这些因素选择的。

在对西方新闻理论中价值因素的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特别强调趣味性和人情味要素。他们的口号是,人情味是新闻的基石。他们强调,在选择新闻时,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估量它的公共兴趣。在出版新闻时,必须以趣味为大部分新闻的主体,理由是,唯有有趣味,才能使报纸富有吸引力,因而很容易卖出去。美国学者约斯特说,人情味是个大宝库,从这个宝库中,报纸吸引了广大的读者,并对他们提供意见和消息,从而使它增进它本身对公共服务的效力和价值。[1]这种认识,构成了西方新闻学中关于新闻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闻传播强调人情味的价值标准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的统一

在我国,新闻媒介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来定位的,因此,在进行信息选择时也必须充分体现这一性质。从我国当前对新闻传播的总体要求出发,我们可以把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统一的选择依据概括为:

1.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选择和报道新闻时首先必须考虑所选信息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否则,就不能让其进入传播渠道,进行公开传播和扩散。

2.符合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实际上是人民利益的延伸。但是,人民利益强调的是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公共利益强调的是现实利益和媒体所代表的社区、行业和部门利益,因此,这无疑是媒体选择信息的重要依据之一。媒体选择的信息只有对公众是有益的,只有使公众感到是有用的或者是有趣的,他们才可能接受,才乐于接受,否则,媒体就不能赢得它所服务的对象的认同,就会失去生存的社会基础。

3.符合新闻控制者的利益

任何媒体都有其实际的控制者,实际控制者的价值观和自身利益不可避免地要对新闻媒介的新闻活动施加影响,甚至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活动的性质。在西方有所谓“不怕总统怕老板”的说法,所以,编辑部在选择信息时必须考虑这些控制者的利益要求,反映控制者的利益诉求,代表控制者说话,维护控制者的权利。

4.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信息传播还要满足新闻自身的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市场供需规律、真实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全面平衡原则等,这些规律和原则不能违背。因为这些规律和原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是对新闻实践的理性概括,违反它就会给新闻传播带来不利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原则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总是共同发生作用的,除了这些基本原则外,编辑的经验和直觉有时也起着重要作用,但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只有在新闻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里不赘述。

思考与练习:

1.选定新闻作品有什么意义?

2.选定新闻作品的依据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

4.选定新闻作品有什么样的标准?

5.盖尔顿和鲁治的把关标准有哪些?

6.简述新闻价值标准。

7.在选择新闻时如何做到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的统一?

【注释】

[1][美]卡斯柏·约斯特:《新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0年根据美国1924年版译本,第26~27、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