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的分析介绍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9世纪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尚缺乏经济、政治基础的情况下,近代中文报刊居然出现了。随后他们在中国又办起了外文报刊。然而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中国也产生了某些积极的作用。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的活动和中国人自己的近代报刊的产生。实际上外报所宣传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超过自然科学方面的介绍。

第二节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中国虽然有号称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绵延了千余年,但是在封建制度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上不需要信息传递和市场动态,所以一直到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中国还没有出现自己的近代报刊。

西方国家在18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由于当时停滞不前,明显落后于西方。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清朝政府为了遏制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禁止传教,限制通商,使中外文化交流隔绝,也阻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国社会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中,人们依然按照古老的方式生活着。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在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开始了文化侵略,创办报刊就是他们从事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闭关政策被打破以后,在华外报所作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介绍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在19世纪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尚缺乏经济、政治基础的情况下,近代中文报刊居然出现了。这第一批近代报刊是外国人创办起来的。随后他们在中国又办起了外文报刊。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对内采取高压措施,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门户大开,外报不断增加并且深入中国内地。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文化侵略,清政府在中国土地上只准外国人办报而不准中国人办报,这就更加鼓励了外报的泛滥。外国人办的报刊,设备比较先进,新闻来源比较广。他们依靠外国人的身份,敢说中国人想说而不敢说之事,因此更能吸引读者。整个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报刊几乎垄断了中国当时的新闻业。

从1815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人来华办了6家中文报刊和11家外文报刊。这些报刊的创办者多为外国传教士。因当时清政府不允许传教士来中国传教,这些报刊大多创办在海外华人聚居地或香港、澳门、广州这些远离统治中心的地方。报刊数量少,传播范围小,是这一时期在华外报的基本特征。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在各通商口岸都有外国人办的报刊。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外国人来中国办了300种以上的报刊,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70%以上。教会报刊、外文报刊、外商报刊是这个时期报刊的主要种类。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外国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这一时期的外报在宣称办报目的时,大多谈其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的宗旨。事实上,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它们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它为武力侵华提供了情报,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然而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中国也产生了某些积极的作用。它传播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和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们所刊载的商业经济信息,为新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利用;它们所介绍的文化科学知识被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进而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斗争。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的活动和中国人自己的近代报刊的产生。此外,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技术基础。

外报的出版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外国人办的中文报刊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把科学知识如地球运转、日食、月食等通俗地向读者做了介绍。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实用科技方面的介绍越来越多,还介绍了一些新的科技发明,这些都使中国读者大开眼界。外报还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现状。外报为了对抗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断断续续地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实际上外报所宣传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超过自然科学方面的介绍。它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读者具有启蒙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