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纳与控制论,决定论机制与非决定论机制

维纳与控制论,决定论机制与非决定论机制

时间:2022-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纳与控制论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不满足于数学传播理论摆出的相对简单的关系。维纳认为,顺序决定论和系统行为决定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两种科学之间的冲突:决定论科学和弱决定论科学,后者虽然不是绝对的科学,但是也要采纳物理研究的方法,因为物理方法可能对其有所帮助。航海战斗游戏也运用了维纳的防空火力规则,是典型的反应机制,具体做法是预置机制或试探机制。

维纳与控制论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不满足于数学传播理论摆出的相对简单的关系。他对生物机制和物理机制的相似性产生了兴趣,因而在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展开分析:机体的每个部分都是“功能的”,都参与维护并支撑机体的总的生物秩序——早在20世纪30年代,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提出的系统论就表达了这个观点。维纳希望找到足够发达的智力工具,创造出会思考的机器,就像雷蒙·吕肋(Raymond Lulle,1235~ 1315)、笛卡尔和莱布尼茨哲学所主张的,人类也是机器存在的一种方式。“Cybernétique”这个单词出自希腊语,维纳认为它的意思是掌舵,[1]1883年该词进入法语,A.M.安培曾用它表示关于治理手段的研究,是维纳率先用这个词比喻船上的舵手,或者说人、船、舵手之间的系统,从而使这个词进入了日常语汇。从这个比方可以看出维纳的观点:他认为人就是一套复杂的反应系统。控制论自诩为关于机器,广义地说是关于组织的科学,它适用于处在半无知状态的闭合系统。按顺序行动的自动化组织(表、吸尘器等)是事先决定好的,无须担心其效率问题:只要有秩序、有推动(即启动的信息),就可以让它运转。但这类组织解决不了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维纳本人在“二战”期间遇到的防空火力控制问题就是一例。敌方飞机的飞行轨道极不确定,我方不可能预置炮弹发射。反馈机制改变了局面:信息缺乏的状况改善了,发射的错误可分步骤纠正,这就是方向瞄准机制——可集合,可分散,可等待正确的时刻,也可远离被瞄准的对象。这种通过内部重组和结构行动实现目标的原则,在香农的图表上就是减少“噪音”的机制,噪音在这里就是不确定因素。这个原则可在许多领域应用,比如细胞、医学、天体生命、宇宙飞行等领域都有太多的变量,没有哪个因素是决定性的(比如,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因为脱氧核糖核酸(ADN)太过复杂;宇宙轨道无法准确预测,因为它取决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维纳认为,顺序决定论和系统行为决定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两种科学之间的冲突:决定论科学(如天体科学)和弱决定论科学(统计机制、生物学上的伯格森时间),后者虽然不是绝对的科学,但是也要采纳物理研究的方法,因为物理方法可能对其有所帮助。维纳的观点是,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就是认识的局限——人不可能完整地分析他自己,因为他就是自己的研究对象。

决定论机制和非决定论机制

下列事例有助于理解自动化机制(事先决定)和反应机制(非事先决定)。吸尘器等家用电器是全自动的,它像瞎子一样,不会根据灰尘的多少调整工作方式,但人脑有反应,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会把吸引器往最需要使用的地方送,家具下面的灰尘肯定比桌子周围的多。航海战斗游戏也运用了维纳的防空火力规则,是典型的反应机制,具体做法是预置机制(瞄准射击,不考虑以前的炸弹落在何处)或试探机制(根据以往落点信息定点发射,落点信息可告知敌方战舰存在的概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