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订学位标准,保证培养质量

制订学位标准,保证培养质量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订标准,有据可依,有文件可对照,有具体标准可参照,可以保证被培养的对象符合工程硕士学位的质量要求。各培养单位可参照标准,并根据各校特点和企业需求,制订出更加详尽、更具特色的培养方案。

制订学位标准 保证培养质量
——以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设置为例

房鼎业[1] 沈本贤 徐心茹 马桂敏

近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领域与招生人数发展很快。为明确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保证培养质量,同时建立和完善保障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推进工程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开展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研究工作,制订工程硕士学位标准。

一、为什么要制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1.制订标准是保证培养质量的要求

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如果从1998年算起已经进入第10年,截至2005年底,在学研究生人数已达12.12万人,授予学位人数已达5.06万人,工程领域已达40个,发展是迅速的。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培养指导委员会明确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要立足创新,确保质量。只有确保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无论国内国外,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有质量“标准”,工程硕士是专业学位培养的人才“产品”,人才“产品”也应该有质量标准。制订标准,有据可依,有文件可对照,有具体标准可参照,可以保证被培养的对象符合工程硕士学位的质量要求。

2.制订标准是规范培养模式的要求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属同一层次,但不同规格、不同模式。工程硕士培养应用型、开发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工学硕士培养科学型、研究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两者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有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都有区别。化学工程领域已有培养单位80余个,每年招生人数1 000余名。有些学校获得授予权较早,已培养了为数较多的工程硕士,培养文件齐全,培养过程规范,培养标准明确;也有些学校是近两年获得授予权的,还没有学生被授予学位,甚至还未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各培养单位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在课程体系和课程要求上,在论文环节的把握上,差别甚大,为规范培养模式有必要建立学位标准。

3.制定标准是与国际工程专业教育接轨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工程师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有3 000多万名,其数量堪称世界第一,但我国的工程师很少得到国际认可。国际上工程师是与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认证挂钩的。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与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认证相联系的考虑。建立工程硕士培养标准,也将使与国际接轨、与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前进一步。

二、制订出一个什么样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1.标准应体现本领域培养工程硕士的合格标杆和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标准不能要求过高,应是合格标准。标准制订出来后,相当于一份约定俗成的国家级文件,各个培养单位要据此执“法”。标准是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一把尺子。标准不是评优,不能脱离现实要求过高。标准要兼顾所有培养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有普遍适用性,不能用一两个培养单位的要求覆盖全面。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标准是对各校都适用、对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共性要求。

2.标准不同于培养方案,不涉及培养过程,只涉及取得工程硕士学位的要求

标准应是一个简洁、有针对性的文件。不同于培养过程,主要应阐明本工程领域的覆盖范围和学科基础,阐明本领域工程硕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有些内容虽很重要,但不一定写入标准正文,可列入附件,如生源与入学要求、课程具体要求与课程教学组织、导师职责、论文指导过程等。这就好比企业产品标准,只讲产品要达到的性能指标、不讲产品的生产过程一样。

3.标准对各校具有指导性,不具有指令性

目前正在进行的制订标准工作还处于研究与讨论阶段,即使今后经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也是试行稿,对各校具有指导作用,不具有限制性、指令性作用。各培养单位可参照标准,并根据各校特点和企业需求,制订出更加详尽、更具特色的培养方案。

4.标准要简明扼要、文字精炼

既然是学位标准,体现本领域的共性要求,提法要准确、简明,文字要精炼、简洁,具有可操作性、可考核性。

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还在实践中完善,各校对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处理,具有争论的内容暂不写入标准。

5.标准要与时俱进,过几年修订一次

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达到工程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标准经过几年实施后,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进行修订。

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主要内容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可包括正文与附件两部分,初步考虑其框架如下。

1.正文内容

(1)工程领域的覆盖范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每一个领域都是口径宽、覆盖面广的工程领域,覆盖多个工程技术的一级学科。标准应对工程领域准确定位,从本工程领域的学科特征、技术特征和行业特征等不同角度说明本领域的覆盖范围,并根据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本领域可能扩大的覆盖面进行描述。

(2)工程领域的学科基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学科基础,“标准”应对各领域的理学学科基础、工学学科基础进行剖析,并阐明本工程领域相对应的本科专业。攻读某工程领域硕士学位的学生应掌握相对应本科专业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

(3)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主要是为本工程领域涵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满足企业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标准应对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

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各工程领域均应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应掌握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4)工程硕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标准应分别对工程硕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具体要求。

知识结构中应对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文献检索)、人文社科知识(哲学)、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领域专业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技术进展)、工程技术知识(工程设计、工程装备、环境与安全)、经济管理知识提出达标要求。

能力结构中应对计算机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专利申请能力、协调与交流能力等提出具体要求。

素质结构中应对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提出具体要求。

(5)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各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应根据本领域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设置,课程设置应具有宽广性、综合性,要反映当代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前沿。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标准应列出课程设置一览表。

(6)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论文形式的要求、论文内容的要求和论文质量的要求进行阐述。在选题上要反应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标准应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包括哪些内容,使得论文规范,达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

(7)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标准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提出规范要求。

2.附录内容

以下内容可归入标准附录中。

(1)关于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点: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色;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与入学要求;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简介;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职责;

——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估体系。

(2)关于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评估:

——培养质量评估目的;

——培养质量评估内容;

——培养质量评估办法;

——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3)关于本领域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方向:

——本领域的历史沿革;

——本领域的发展现状;

——本领域的发展方向。

如前所述,制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是一项探索性工作,作者所在的化学工程领域正在认真开展这一项研究,已经几易其稿,提出了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初步方案,我们将进一步听取意见,特别是听取企业专家与已取得学位的工程硕士的意见,认真修改和完善标准,将此项工作做好。

(刊于2006年第4期)

【注释】

[1]房鼎业,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