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教育中的“哑铃模式”

研究生教育中的“哑铃模式”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此结合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做法,探讨一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新模式——“哑铃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哑铃模式”就是在这一国际大环境下产生的。“哑铃模式”还可缓解我国需要一大批世界水平的高科技人才与教育科研经费紧张,以及科研设备、材料、信息总体落后的矛盾。

研究生教育中的“哑铃模式”

吴孟超[1]

上海市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为我国、我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总结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我在此结合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做法,探讨一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新模式——“哑铃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所谓“哑铃模式”,原为我院率先提出的一种科研合作模式,利用留学人员在国外一流实验室工作的优势,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国外分别建立实验室,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科研人员来往于国内、外实验室之间,跟踪国际前沿水平开展科研、培养人才。这种模式把中、外两个研究基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建立了通畅的交流通道,能充分地发挥出双方面的优势。

“哑铃模式”中方基地的优势在于:我院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军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临床方面每年收治大量的肝胆疾病患者(尤其是肝癌患者),有雄厚的临床医疗师资力量,研究方面有四个研究中心及清洁级动物实验室等配套设施,数个研究方向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研究系列人员梯队合理。外方基地的优势在于:科研设备和研究手段先进,科研环境优越,科技信息灵通,易于获得相关学科的最新信息和成果支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这种合作的优势不仅在科研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研究生培养中同样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21世纪,信息作为支柱产业,空前发达,信息即是资源,信息即是财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想有所作为,成为人才,没有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本质上说是与人交流的能力。

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障碍,我国学者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在不少国际交往场合,他们中的一些人常用不很熟练的外语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有时甚至听不懂外国学者的提问,因此也就谈不上充分利用交流机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哑铃模式”为研究生精通外语、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无疑促进了他们与外国科研人员交流能力的提高。21世纪的社会,不仅仅是竞争,更多的是合作。善于与人相处,更多的是为自己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发展环境。而交流是合作的前提,交流能力的提高本身就意味着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创新精神

科学史上有过这样的教训:由于社会过分崇拜著名科学家的权威,常常会使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科学家的有才气、有价值的贡献遭到埋没。这种风气严重地阻碍了创造才能的发展和新成就的诞生。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究竟起着什么作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行动告诉学生,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以实践为基础、科学为准绳,而不能盲目跟随某一个权威,更不能唯导师之马首是瞻。因此,我从不给学生造成知晓一切的印象,避免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我希望他们创意思考,探索真理。因为衡量一个导师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他是否培养出了超越他自己的学生。“哑铃模式”开阔了研究生眼界和思路,使他们在一个新环境、从一个新角度重新审视导师及他人的学术成就,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培养了独立创新精神。

一个科研、教学单位一定要有大胆质疑、勇敢探索的风气,只有有了这种风气,才能涌现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才能不断有所发明和创造。“哑铃模式”是开放的模式,它在这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三、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是互相学习、互助交流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教育在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教育机构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等方面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哑铃模式”就是在这一国际大环境下产生的。

再者,考察世界高等教育,主要有两种典型的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通才教育,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前者强调大学的普通教育和较宽口径的专业面,后者强调大学的专业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各有利弊,现在已有一种相互靠近的趋势。我国现有高等教育模式的基本点是从前苏联模式沿袭下来的。其主要弊端在于知识面太窄,文化陶冶不够,思维视野局限。研究生教育采取“哑铃模式”,尤其是我院主要与美、德、澳等国的科研单位合作,在研究生教育中融入它们的特点比较多,和国内的传统教育相比,正好有利于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也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一致。

四、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部分留学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国工作。“哑铃模式”正确处理了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与在国外“为国服务”的关系,可为研究生教育寻找到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哑铃模式”还可缓解我国需要一大批世界水平的高科技人才与教育科研经费紧张,以及科研设备、材料、信息总体落后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它将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辩证地统一起来。我们派出的研究生,虽然担负着学习、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的重任,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及国外的其他先进手段,进行国内急需的科研项目,进行着创新。

以上是我对“哑铃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上优势和特点的初步探讨,欢迎大家斧正谬误之处。以下是我的一些题外话:

老子说,“自知曰明,自胜曰强。”隋代思想家王通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我们应对国情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虽不否认我国在个别项目上处于先进水平,但科学技术的总体实力还和世界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我国谋求发展的捷径。再者说,做学问贵在打通,无道则隔,有道则通。“哑铃模式”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们超越自我、扩大对外开放的一种具体方式——开拓一条与发达国家合作交流的道路。其根本目的仍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技术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令人欣慰的是,在解放军总后勤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第二军医大学的积极支持下,自1994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建立了第一个“哑铃模式”的研究中心——中美合作肿瘤免疫和基因治疗中心以来,又建立了中德国际合作生物细胞信号传递中心——国内首家以生物信号传递为研究方向的专门中心,中日合作的内镜培训中心及与美国、澳大利亚合作的肝移植研究中心。这些“哑铃模式”的研究中心在医院的医、教、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刊于1998年第4期)

【注释】

[1]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