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高标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坚持高标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高标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姚泰[1]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至今已12年了。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必须从严要求,坚持高标准。对于博士来说,更要坚持高标准,不能因为目前我国总体的科学研究条件和水平不及发达国家,从而放低对博士的要求。

坚持高标准 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姚 泰[1]

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至今已12年了。1981年我校授予第一批硕士学位,至今也已10年。这些年中,我校为国家培养了1 111名硕士和121名博士,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由于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周期很长, 12年似乎显得很短暂。另外,由于在过去10年中某些条件的变化和影响,研究生教育有一个起伏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一、严格要求,坚持标准

自从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学位授予工作就和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紧密相关了。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掌握学位授予标准。因为“文革”前我们曾培养过一批研究生,培养要求相当于现在的硕士生,所以对于培养硕士生和授予硕士学位心里比较有底。但是对培养博士就难免感到有些缺少把握了。拿我所在的学科点来说,就是在被批准博士授权点一年多以后才下决心招收第一名博士研究生的。关于博士的标准,即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博士,我曾经询问过一些专家。有一位曾经留美的老教授告诉我,美国有个教授说,对于一个博士的要求,就是要“Knows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knows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这句话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标准,但是用模糊的方法提出了博士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我觉得是有些启发性的。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学位制度和培养研究生,所以我们培养出来的硕士和博士应该和别的国家的硕士、博士有可比性。通过派出留学生、专家考察组、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及研究国外的博士论文,我们得到了许多国家培养研究生和学位授予制度的信息,并且逐渐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即我们的硕士和外国同类硕士比,水平并不低,在某些方面可能还要高一些;从平均水平来说,我们培养的博士的能力稍低于发达国家的博士,但部分学科点也已经培养出了几名完全能和先进国家博士媲美的高材生。从我们学校来说,过去十年中培养出来的一批硕士和博士,已在我校和国内许多单位发挥业务技术骨干的作用,其中有些人可望成为新的学科带头人。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硕士和博士目前在国外,其中大多数都能胜任在国外的工作,有的还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嘉奖。我校有一名博士,去美国工作仅一年多,他的论文已在全美心脏病学会年会上被评为最佳5篇青年研究论文之一。和他同时获奖的另4名都是美国一流大学的博士。今年美国实验生物学会年会上,我校也有几名在美工作的硕士获奖。这些信息给我们以鼓舞,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就是说,我们不仅已能够培养达到国际标准的硕士,也已能培养达到国际标准的博士。

现在,国家提出奋斗目标,要把培养博士的立足点放在国内。这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确实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必须从严要求,坚持高标准。譬如说,不能以为我国硕士的平均水平比较高,可以降低一些要求。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高标准、高要求,我们的硕士水平才比较高。这为进一步培养博士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另外还应该看到,从全国范围来说,各个学科点培养出来的硕士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差距还比较大;即使同一个学科点培养的硕士,水平也有高低。特别是最近几年,研究生的生源发生了一些变化,致使一部分硕士的水平也较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所降低。所以,从全国来说,必须坚持目前对硕士的要求和标准,包括要求修满规定的学位课程和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研究论文。对于博士来说,更要坚持高标准,不能因为目前我国总体的科学研究条件和水平不及发达国家,从而放低对博士的要求。我们应该按照科学技术先进国家的博士水平来培养和要求我们自己的博士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对博士生知识面和技术能力的广度的要求还应进一步提高;在深度方面,应该要求博士生的工作在所从事的学术领域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且有一定新的发现或创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严格要求。国家对各个单位要严格要求,各个单位对各学科点和导师要严格要求,各学科点和导师对研究生要严格要求。通过层层要求、层层检查,在全国范围内真正树立起严谨治学的风气,才能保证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质量。

二、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由于各学科点的基础、条件不同,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和特点也不同,因此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的。

组织学科点和学位授予单位的质量评估,是一种好的交流方法。前几年卫生部组织了专家组,对部分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评估。我们学校一方面有教授参加专家组工作,另一方面也接受专家组的检查。在这过程中,许多单位的专家来我校检查,在评议中既指出了我们在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谈了他们的经验和认识。同时,我校的专家到许多单位去参加检查,看到别的单位的长处和特点,就及时介绍给自己学校。所以,那次评估除了使国家教育部门对各个单位培养研究生的情况得到比较全面的了解外,对于各个单位之间相互交流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关于开设硕士课程应强调二级学科的要求,通过检查,大家都更加明确了。去年,我校又接受了卫生部专家组对临床医学博士生培养工作的评估,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所以,从教育部和卫生部来说,应该把组织评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制度规定下来。

对于相同学科或相近学科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是经常以各种形式进行的。例如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请外单位的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参加答辩委员会,都起到了交流的作用。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有些研究生在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需要用某种新的技术或方法,在自己所在的单位无法解决,可以到别的单位去求教或工作一段时间,或者正式确定两个单位的导师联合培养,不仅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而且有利于促进同类学科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例如我校电子显微镜室将X线能谱分析方法用于分析细胞内元素和肾小管微穿刺液中元素的超微量分析,解决了形态学生理学研究中的一些难题。又如临床医学研究生到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等实验室,学习和使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了临床医学中的一些尖端问题。这种联合培养,在开始时导师和研究生都着眼于研究技术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但实际上,研究生在不同的实验室工作,往往可以吸取各个实验室的长处,学到不同导师的思维特点和指导学生的方法。这对于研究生的成长来说,可能比多掌握一种具体的研究技术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如果能更加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或促进同一单位不同学科点之间,甚至不同单位之间对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就有可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几个地区培养高级人才的效益。

三、控制规模,保证质量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研究生教育发展得非常快,但最近几年,研究生的生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变化。不可否认,最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减少了,报考博士生的更少。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本科毕业生(尤其是高材生)希望早日得到出国深造的机会,不想在国内攻读学位;社会上分配不公,特别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收入偏低,使一些青年降低了报考研究生的热情;一部分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难以找到称心满意的工作岗位,使这些专业对青年学生缺乏吸引力。由于本科毕业生中最优等的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比例减少,使研究生入学时的平均水平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降低。

对于近几年研究生生源变化的情况,应该怎样来认识和对待呢?首先,对于研究生数量的减少,应该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看,就是可以控制办学的规模,着力于保证并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的数量和所学的专业更适合于我国的实际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高级人才,然而10年“文革”造成知识分子年龄层次上的一个断裂层。“文革”后,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人才,但最近几年由于“出国热”的影响,流失了一批新培养的人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断裂层。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国仍旧大量缺乏人才。人才的缺乏,要求我们加紧培养。为满足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要加紧对研究生的培养。所谓“加紧”,主要应着力于提高质量,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的博士和硕士应该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事业,有献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应有高超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此,我们首先应要求研究生的导师、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能以身作则,言教身教,并且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全面保证研究生的质量。至于研究生的数量,从当前的生源、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因素来看,应该从实际出发,加以控制。特别是研究生毕业分配有困难的一些专业,更应严格控制。近年来,研究生导师的数量逐年增加,而每年招生的数量保持稳定或稍有下降,出现了老师多、学生少的现象。从目前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应该(也不可能)靠增加研究生的名额,而应通过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做好各学科点招生名额的合理分配,特别是协调好老的研究生导师和新的研究生导师之间的关系,以老带新,新老合作,逐步完成新一代研究生导师的接班过程。这对于保证目前和今后的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是极其重要的。现在,授予学位的渠道增多,除了通过培养研究生这一途径外,还有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等,今后还将实行职业(专业)学位的办法。这对于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说,无疑是很有效的措施。但不管是哪一种渠道,都应该以确保质量作为前提。

回顾过去的12年,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发展是快的。我们培养的博士和硕士,已经发挥出他们的才能,为我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接过老一辈科学家交下的班,并在21世纪初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总之,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若干原因,近年来研究生数量减少,特别是新入学研究生的平均水平比过去有所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对策只能是坚持高标准,把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质量上,并且随着情况的变化、发展,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刊于1990年第2期)

【注释】

[1]姚泰,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