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是如何建设的?社会保障卡

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是如何建设的?社会保障卡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由上海信息化办公室牵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险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共同组建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中心,这也确定了其作为城市信息化基础工程的地位。

11.1.3 社会保障卡

从提高各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出发,上海市政府决定建设一个统一的、为市民服务的信息系统,定名为“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还发行一张IC卡,定名为“社会保障卡”。自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项目从1998年底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市民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分布式数据库,并在全市范围内发放社会保障卡。上海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有9个政府部门的数据库联网。上海市民持着这张小小的卡片,便可到政府的相关部门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等市民服务项目。

上海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实施当中,走了与其他城市不太一样的道路。其他城市通常会首先从医疗保险开始,分单位建立各个子系统,最后实现集中,这样做的优点是实施起来难度小,但是最后的集中非常复杂。而上海首先建立的是服务信息中心,虽然一开始需要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但是建设独立的、公正的市民信息系统,为各分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减少了后期的工作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由上海信息化办公室牵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险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共同组建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中心,这也确定了其作为城市信息化基础工程的地位。

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义为整个社会保障系统的信息中心与服务中心,是与其他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机构,而不是隶属于某个政府部门,这样就保证了它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地位。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中心是一个政府部门,所有的资金都由市区两级财政拨款,避免了资金上的扯皮。还有就是将各方面的专家集中到一起,制定了完整、长远的发展计划,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作为劳动保障部IC卡应用试点,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工程是以IC卡为载体,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民政局、卫生局、医保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现在的个人信息资源为基础,分阶段将这些部门与市民个人信息相关的应用系统连结在一起,形成覆盖全市的上海市市民信息服务网络。

(1)建立社会保障卡的服务体系。它由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包括劳保、公安、医保、民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职能管理及延伸到街道、警署、医院等基层单位的服务网点组成。

(2)建立市民信息服务网络。它在保证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医保、民政、公积金等各分系统面向基层(街道、医院等)独立地实现本系统内部的业务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分系统间跨部门信息的共享和持卡人信息的联网更新及个人信息动态录入等功能。

(3)面向社会发行的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卡记录个人相关信息,作为个人参加社会保障的身份证明和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优待抚恤、申领公积金和贷款等各类社会保障事务的有效凭证;也是享受医疗保险的凭证和缴费工具。同时该卡也是持卡人需要急救时提供血型和重大禁忌药等信息的工具。社会保障卡记录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公用信息和专用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来自公安部门的持卡人身份号码、姓名、民族、出生日、出生地等内容。公用信息包括工作单位、婚姻状况、家庭地址、文化程度、所学专业(技能)等内容。而由各业务管理部门分别采集和维护的专用信息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优待抚恤、公积金等持卡人信息。

信息共享带来明显的社会效益,通过各职能部门间的数据比对,解决了身份证(错号、重号、无号)、姓名中冷僻字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各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建立市级共享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了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堵住了一部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卡的社区化申领、发放、应用,增强了市民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的意识,为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随着卡应用功能的不断拓展,市民将越来越感受到社会保障卡是进入信息化社会的“电子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