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

时间:2022-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其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如同商品的二因素之间存在矛盾统一关系一样,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也存在矛盾统一关系。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一切劳动产品都采取了商品形式。商品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必须以对商品关系这个现代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一般的经济关系的研究为前提。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即为了出卖而不是供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商品要能够用来交换,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物品,由于自然属性 ( 物理的或化学的性质)不同,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例如,粮食可以充饥或满足人们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衣服可以御寒或满足人们对穿着美观的需要等。物品具有的这种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体现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例如粮食,它所具有的充饥或满足人类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样一种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不会有什么不同,它不会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有的一个因素,因为只有对人们有用的物品才可能成为商品,但这并不是说,凡是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要成为商品,除了它本身必须是劳动的产物即劳动产品之外,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具有交换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相比较,其特殊性就在于: 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体,交换价值就无法存在。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怎样表现的呢?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例如,1 只羊换 2 把斧子,这只羊的交换价值就是 2 把斧子; 反过来说,2 把斧子换 1 只羊,2 把斧子的交换价值就是 1 只羊。

由于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可以和多种商品以各自不同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因此,一种商品可以有许多种交换价值。例如,1 只羊可以换 2 把斧子,1 只羊也可以换 10 斤谷子,因而 1只羊的交换价值既可以是 2 把斧子,也可以是 10 斤谷子。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会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却有为众多商品交换者共同认可的同一交换价值。从这种现象看,交换价值好像是一种偶然的、捉摸不定的东西。实际上,交换价值的确定有其客观依据。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怎样确定的呢? 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共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西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一定量的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或价值的实体。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是各不相同的,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但是,商品作为价值,却是在质上相同从而在量上可以比较的。正因为商品具有价值这种属性,才使不同的商品可以在量上进行比较,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由商品价值的大小来决定的。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第一,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由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而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有价值的,这样的物品不是商品; 由于价值构成商品的本质属性,因而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第二,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矛盾的。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取价值,而不是为了自己使用; 他要获取价值,就必须通过交换把自己生产的使用价值转让给别人。商品购买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消费,他所需要的是使用价值; 他要获取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只有当商品生产者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卖出去获得了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时,商品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这实际上已经预示着商品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不断分化的可能。

二、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会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或者说是具体形式不同的劳动。例如,木匠的劳动与裁缝的劳动在形式上是互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是由劳动的目的、使用的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木匠用斧、锯、刨等工具对木材进行加工,做成的是桌、椅等家具; 裁缝用缝纫机、剪刀、尺子等工具对布料进行加工,做成的是衣、裤等服装。这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不以任何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的条件。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在量上也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又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抛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无论木匠或裁缝,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都要支出或消耗脑力和体力; 这种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对于生产任何商品的劳动来说都是相同的。可见,抽象劳动只存在量的差别。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其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如同商品的二因素之间存在矛盾统一关系一样,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也存在矛盾统一关系。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不同的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②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存在矛盾。这一矛盾是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相联系的。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以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已经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由于他们不了解劳动的二重性,因而无法真正解决究竟是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价值的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这些问题,从而使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运用具体劳动在生产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运用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做了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区分了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从依据劳动二重性理论建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我们理解这些理论的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