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机与美学的不一致,喜剧与美学的区别

动机与美学的不一致,喜剧与美学的区别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美学家看出了喜剧是与特定的矛盾冲突相联系的这一重要问题。唯心主义美学家对喜剧作了歪曲的解释。作为美学意义上的喜剧,它与悲剧一样,是美的一种独立的存在形态,是美学的一个专门范畴。再者,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讲的喜欢、喜悦。喜剧的美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喜剧是美学的一种体现形式。它有其多样的性质和广阔的范围。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艺术领域里,喜剧以其特有的美学特征与更多样化的表现形态的统一,成为一个被社会人群普遍接受的独立的美学范畴。

一、喜剧的本质

关于喜剧的本质,在美学史上,不少美学家对喜剧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许多美学家看出了喜剧是与特定的矛盾冲突相联系的这一重要问题。他们从各自的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这种矛盾和冲突的本质作了不同的阐述。唯心主义美学家对喜剧作了歪曲的解释。康德认为喜剧感起源于一种紧张的期望突然归于消灭,是理性对象的自由戏弄。黑格尔认为喜剧矛盾根源于绝对精神发展中感性形式压倒观念,表现了理念内容的空虚。柏格森认为喜剧矛盾根源于事物的机械性与生命的流动变化的矛盾。以上这些唯心主义美学家和哲学家,虽然看到了一些现象,但是却抹煞和歪曲了喜剧的社会实践基础,因而不能真正揭示喜剧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考察喜剧的问题,指出喜剧的本质在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是用另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实质上是毫无价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要装出一副美好的样子;本来是阴险毒辣的家伙,却要装出一副慈祥、善良的面孔等等,因而使人感到滑稽可笑。这是喜剧不同于崇高和悲剧的特点。

作为美学意义上的喜剧,它与悲剧一样,是美的一种独立的存在形态,是美学的一个专门范畴。它与文艺理论、戏剧理论中所讲的喜剧是一种文艺体裁、戏剧类型,这是艺术范畴内的喜剧,可以称它为喜剧艺术。诚然,在喜剧艺术中,美学范畴的喜剧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喜剧美毕竟不只是存在于喜剧艺术中,它还存在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于带有喜剧性(或者说具有喜剧美)的漫画、相声、讽刺诗及民间笑话等其他艺术形式中。再者,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讲的喜欢、喜悦。为了便于区别,有些美学著作中,将美学意义上的喜剧称为喜剧美,我们也可以将它称为喜剧美。

喜剧作为一个特定的美学范畴,它是美存在的一种独立的形态。在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中,它是以美压倒丑为其基本点,以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相互矛盾的行为、事件为基本内容,从而引起人们发笑,直接或间接地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使人获得某种审美享受。

如同自然界中不存在悲剧性一样,自然界也不存在喜剧性现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无机界和植物界中,滑稽是没有存在的余地的。”某些“动物之所以令人发笑,仅仅是因为它与人近似罢了”。[10]这就是说喜剧性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它的反映物——艺术之中。无论是螳臂挡车、鸭子走路蹒跚,还是猴子穿花衣、熊猫笨拙的行为,都不能说它具有喜剧美,因为它们自身并无意于造成所谓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的不一致。它们行为之所以可笑,仅仅是由此想起了人的某些行为。至于寓言和童话中动、植物的形象所具有的喜剧性,那完全是动、植物“人格化”的结果,应视其为艺术领域中的喜剧现象。

二、喜剧的特征

喜剧与悲剧不同,在美与丑的矛盾冲突中,美居于主导地位、支配地位,通过美对丑的直接否定来肯定美,从而显示人的巨大的本质力量。

喜剧的美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中的丑。马克思关于喜剧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为了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11]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喜剧所反映的基本内容。人类社会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向前发展,原来的主角变成了丑角,否定了丑角又产生了新的主角,经过若干个新陈代谢的阶段,达到最终的喜剧阶段。肯定与否定的不断交替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肯定都是对旧的否定,任何否定都是对新的肯定,肯定与否定中始终包含着它的对立面。应该肯定而得到了肯定,或应该否定而得到了否定,这是正剧所要表现的基本内容;应该肯定而得不到肯定,或应该否定而得不到否定,这是悲剧所要表现的基本内容;应该肯定的已得到肯定,而应该否定的却没有得到否定,这就是喜剧所要表现的基本内容。

(二)喜剧艺术的基本手法是夸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代表社会进步方面的因素基本得到肯定,但代表社会反动或落后的因素却伪善地、虚假地冒充自己的庄严伟大,或把自己当作永存的事物,喜剧正是用讽刺的手段撕破它的假面具,使人感到可笑,从而达到否定丑的目的。

喜剧为了达到对丑的否定,它所运用的基本手法是夸张,所谓夸张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利用动作、语言、声音、线条、色彩等条件,对事物作必要的扩大形象的描述,从而达到强化的作用。电影《刘三姐》对歌:“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后两句写出财主心肠恶毒之极。夸张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夸张的力量在于真实,“使夸张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使夸张得有节制,增饰得不虚假,也可以说是美好哩。”[12]真实是夸张的生命,因为夸张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离开了真实,夸张就变得毫无意义,笑就可能是消遣的笑、低级的笑、庸俗的笑,这就不是喜剧所应产生的效果了。所以,夸张中寓以真实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三)喜剧的美感特征是笑。发笑是喜剧的一个重要的特色,不引人发笑就不是喜剧,正因为如此,有人把喜剧称之为笑剧,把喜剧艺术称之为笑的艺术。

笑,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是人对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反应,婴儿逗趣会发笑,搔痒会使人发笑,但喜剧的笑则与之不同。喜剧的笑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结果,是一种审美评价。它包含了复杂的社会内容。有对旧事物无情的鞭答、嘲讽、鄙视的笑;有对人民内部某些缺陷善意的讥讽的幽默的笑;还有对新生事物肯定、歌颂、赞美的笑。

喜剧的笑作为一种感情评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否定,反映了人类充满自豪和满足的优越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我们既然嘲笑丑,就比它高明。譬如我嘲笑一个蠢材,总觉得我能了解他的愚行,而且了解他应该怎样才不至于做蠢材——因此同时我觉得自己比他高明得多了。”[13]浅薄庸俗的噱头,奇形怪状的体态,困难于显示人物性格和缺乏社会意义,虽然也可能成为笑料,却不能构成真正的喜剧性。

三、喜剧的类型

喜剧有许多品种,从其内容的性质看,喜剧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讽刺性喜剧

这类喜剧的特点是内容、本质的丑却用美的形式乔装打扮起来,从而造成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矛盾,显得滑稽可笑。

讽刺性喜剧的人物大多是反面人物或是有某些严重缺陷,具有某些反面素质的人物。他们极力用美的外表来装饰、掩盖自己,这样势必弄巧成拙,惹人发笑。如果丑的东西,又以丑的形式出现,如在旧社会,还乡团打骂无辜的群众;帝王将相的“朱门酒肉”,寻欢作乐,这是合乎逻辑的,表里相符的。人们对此只投以轻蔑的眼光,并不引人发笑,也不构成喜剧性。因为丑的东西,按照正常的逻辑应当以丑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人们意料之中的,喜剧的情节则不同,完全出于人们的一般意料之外,丑的东西一反常态以美的姿态、外貌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西方许多美学家所说的“期望的消失”。比如双手沾满鲜血的人民公敌突然大谈平等博爱,摇身一变,把自己装扮成慈善家、和平使者。这样美丑混杂、不伦不类的局面自然会引起人们发笑,这是一种讽刺的笑、否定的笑。

喜剧的笑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伴着笑声,要“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从而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鲁迅先生在谈到喜剧艺术时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14]所谓“无价值的”东西,即“陈旧的生活方式”。通过一系列喜剧性情节把旧事物揭露无遗,让它真相大白,引起人们的鄙视与警觉,从而使人们产生其消除旧事物的强烈要求,并为之奋斗,这是喜剧艺术要达到的目的。

(二)歌颂性喜剧

过去的西方美学只谈讽刺性喜剧,把它当作喜剧的唯一形式,根本不谈歌颂性的喜剧。所以一谈到喜剧就想到丑,认为没有丑就没有喜剧。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现实生活和艺术中有许多引人发笑的人物和事件,并非坏人坏事,而是好人好事。歌颂性喜剧的特点仍然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动机与效果不一致,但它有别于讽刺喜剧的是:美的内容、美的本质常常是用机械的愚蠢的甚至丑的形式表现出来。

歌颂性喜剧的人物都是正面人物,其喜剧性就在于人物行为的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往往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以不导致悲剧为前提)。例如:豫剧《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电影《今天我休息》中的民警马天民等都是如此。他们的行为惹人发笑,不过这是一种赞美的笑。这种歌颂性喜剧形式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四、喜剧形式的多样化

喜剧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在性质上有所不同,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如讽刺、幽默、诙谐、打浑等等。

(一)讽刺

讽刺,是喜剧性具体体现的形式之一,特别是讽刺性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鲁迅先生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讽刺的美学特征就在于,它运用夸张、简练而娴熟的手段,针砭社会种种弊病,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在笑声中把丑恶的东西送进坟墓,彻底否定丑,从而使人们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讽刺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它可以对反动的阶级、制度进行无情的揭露批判。比如世界电影大师、喜剧家卓别林自编自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尖锐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所谓的“现代文明”,使我们看到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给无产者带来的灾难。此外,它又可以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某些严重的缺陷进行讽刺,尽管这讽刺是尖刻的,但出发点是善意的,运用时应注意掌握分寸。喜剧大王赵本山演出的许多喜剧形象中就有一些属于有缺点错误的角色。通过喜剧化的表现,对这种缺陷和错误,进行了讽刺、批判,显然这种讽刺、批判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转化,在事实面前被批判者也能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鲁迅先生十分注意掌握讽刺的分寸,他将讽刺分为“冷嘲”与“热讽”两类。所谓“冷嘲”,按鲁迅先生的说法,就是“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是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这就是说,要进行无情的揭露、打击,当然这只能用之于对待敌人。“热讽”则与之不同,它是满腔热情地善意地进行讽刺,这当然适用于人民内部。

(二)幽默

幽默,也是喜剧性具体体现的另一种形式。幽默与讽刺联系密切,二者都可以批评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而在喜剧艺术中又常常是交替使用的,难以截然分开。但二者也有其区别,一是讽刺较幽默更为严厉、尖刻、辛辣;幽默较之温和、轻松一些。讽刺使人产生冷酷的笑、讥讽的笑;幽默则使人产生善意的微笑、同情的苦笑。二是讽刺一般只用来揭露、批判生活中不健康的消极因素;幽默当然也可批判、揭露生活中不健康的消极因素,比如漫画《武大郎开店》,批评了有的领导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因而不愿大胆使用那些比自己高明的人。这种批判是一针见血的,而且又是善意的。同时,幽默还可以歌颂生活中健康的积极因素,歌颂新生事物。

幽默的美学特征在于,它是通过直率风趣的形式,诙谐、含蓄地批评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天真有趣地歌颂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使人们在微笑中愉快地与过去诀别,高兴地迎接生活的未来。

【注释】

[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下册,204页。

[2]《西文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121页。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册,第57页。

[4]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第98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6]亚里士多德《诗学》,《西方文论选》,第5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6页。

[8]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9]《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上册,第143页。

[10]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第12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页。

[12]范文澜《文心雕龙论》,下册第608页。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

[14]《鲁迅论文学与艺术》上册,第14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