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时代大学爱情的新特征

互联网时代大学爱情的新特征

时间:2022-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大学生恋爱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恋爱目的丰富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等为标志的新媒体网络时代已经呈现爆炸式状态,不断冲击着作为新媒体网络时代主体的“90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取向。网络时代下,我们不可否认,新媒体开阔了“90后”的视野,但它同样对“90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一、爱情的概述

马克思主义爱情本质论认为:爱情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爱情的自然属性是指成熟健康的男女自身的性欲和性需求以及性爱,它们是爱情产生的最基本的生物前提;爱情的社会属性是指人的性需求不是以一种自然方式来满足,而是以一种内容丰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方式来进行的,是人的性欲本能随着社会发展而进行个体社会化的属性。爱情的本质是性爱和情爱的和谐与统一。

通常我们来说,爱情就是男女双方给予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爱情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平等性。平等是指一对男女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的对等,是指二者人格地位的完全平等,也是双方情感上爱的对等。

互爱性。爱情是男女双方发自内心的自主自愿的﹑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自主选择。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相互爱慕是爱情的重要特征。

专一性。美好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专一性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集中精力爱其所爱,彼此成为对方的唯一忠贞爱情。

排他性恩格斯曾经说过,“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爱情也是如此。彼此相爱的人,任何一方都拒绝第三者的加入。排他性是衡量爱情的重要标尺。

持久性。在爱情中,双方彼此不愿离开对方,双方相互吸引﹑相互陪伴﹑相互关爱﹑分享彼此的悲伤和喜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希望爱情天长地久。

纯洁性。这里的纯洁性尤指道德纯洁性。爱情应该是有道德的﹑讲责任的。爱情双方拥有纯洁的心灵﹑真挚的感情,有共同创造生活的愿景才能成就一段爱情佳话。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恋爱的新特征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描写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爱情,虽然过于唯美,但是却是那个年代爱情的写实——保守﹑拘谨﹑真挚﹑纯洁。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大学生恋爱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恋爱目的丰富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数字电视手机等为标志的新媒体网络时代已经呈现爆炸式状态,不断冲击着作为新媒体网络时代主体的“90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取向。大部分的大学生谈恋爱时还是倾向于寻找一位真正可以让自己的心灵依靠的灵魂伴侣,寻找告别寂寞的源泉,最重要的是寻找能够和自己携手前进,相与依靠的真正的爱情。网络时代下,我们不可否认,新媒体开阔了“90后”的视野,但它同样对“90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随着《非诚勿扰》《百里挑一》《我们约会吧》等相亲类节目的热播,“车控”“房控”“学历控”等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动机多样化﹑生活方式观念的不同使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日益复杂。因为相互爱慕﹑吸引而在一起的爱情不是大学校园爱情的唯一,不可否认有少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利益﹑盲目从众﹑消除寂寞甚至解除生理需要等原因谈恋爱,恋爱的动机呈复杂多样化。

(二)恋爱形态多样化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文化生活﹑社团活动﹑联谊晚会等层出不穷,给男生女生们提供了很多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机会,交流机会的增多,更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同时,在网络的高速发展下,电话﹑QQ﹑微信等新媒体成了“90后”大学生的主要交流工具,这些网络交流工具成为快节奏生活﹑便利化恋爱的强大助推器,进而也使大学生的恋爱过程比原来显得简单便捷。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恋爱节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快速恋爱的心理需要。大学生对于自己心仪的对象往往会很快表达自己的爱意,追求的方式也更为大胆和直白,过去的“鸿雁传书”已经被淘汰,鲜花攻势﹑横幅告白﹑宿舍楼下的烛光情歌等新形式屡见不鲜。大学校园的爱情攻势已经从过去的羞羞答答﹑委婉含蓄转变为单刀直入﹑快捷果敢。此外,同性恋﹑双性恋﹑网恋等恋爱新形态凸显,虽然此类现象并不普遍,但是大学生中对此类现象较多持尊重﹑包容态度。

(三)恋爱地位平等化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它是男女之间最真挚的爱慕,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恋爱是一种社会活动,双方都要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无偿的付出,不在乎结果和回报只享受付出的过程,而恋爱是两个人同时为对方付出的过程。过去的恋爱中,男性多为主动,男生追女生,男生担负的责任更大。现在的大学生,不被长幼尊卑﹑上级下级所框框,大家一律平等,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任凭是谁总懒得理。恋爱中的男女双方也更倾向于地位上的平等和人格上的独立,“只要喜欢倒追无妨”,男生女生本着信任和尊重的原则,都允许对方有自己的空间,不会过多去干预。

(四)恋爱成本呈上升化

“制造浪漫”是每一对恋人的恋爱必修课,也是维持爱情的润滑剂。传统的恋爱支付观念与成本几乎已不适用于如今的大学生情侣。现在的大学生恋爱开支除了吃饭﹑逛街﹑交通﹑通讯费用之外,还包括庆祝纪念日﹑过各种节日﹑生日派对等等。网络购物的兴起,大大增强的购物的便利;商家服务的到位,也大大刺激了青年男女的消费欲,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恋爱成本的增加。异地恋的大学生可以“煲电话粥”或通过网络社交工具视频聊天以解相思之苦,但是乘着高铁甚至坐着飞机去给女(男)朋友过生日的也屡见不鲜。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依靠家庭收入支付学费﹑生活费用,因而恋爱成本的增加也会转嫁成为家庭的求学成本。

(五)恋爱价值多元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冲击,价值观之一的恋爱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其显著的表现在大学生身上的是传统恋爱价值观与现代恋爱价值观的碰撞,以及在传统婚恋价值观和现代多元价值观选择上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在现代大学校园恋爱中,后者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反传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多大学生持着体验恋爱和享受爱情的心态,崇尚爱情至上,将婚姻和爱情相分离,择偶标准越来越务实,择偶方式也越来越自主,在婚姻生活中更崇尚民主和平等,追求个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独立地位和自主发展成为主流,这预示着我国“90后”的婚恋问题将更趋于现代性和复杂化。

(六)恋爱行为开放化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信息传递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西方思想观念的长期影响,网络性爱文化的广泛传播,我国性教育的严重不足,使得大学生恋爱行为超前开放。“老公”“老婆”的称谓线上线下称呼自如,牵手﹑拥抱﹑接吻等亲昵行为司空见惯,大学生对于出柜﹑拉拉﹑变性﹑伪娘﹑婚前性行为﹑恋人同居也多持“无不可”的宽容态度,甚至极少数学生贪图享受以恋爱为名傍大款﹑求包养。传统的贞操观念已经淡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思想,过去谈性色变,而今谈论性可以成为朋友间或者宿舍的卧谈话题。显而易见,在许多大学生中,性开放程度已经从表层走向深层。

三、大学生恋爱观念转变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

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构成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一定会影响着人们的爱情观。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涌动,一些负面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至上等思想充斥社会。大学校园也不能避免地受其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选择﹑确立和实践也必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多元﹑实用的恋爱价值观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

(二)家庭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情感的最早启蒙者,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更多的家庭﹑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考了多少分数﹑排名多少﹑报了什么特长班﹑奥赛成绩如何过于关心,对于孩子的情感需求关心甚少,更不能及时了解孩子恋爱道德观存在的问题,缺乏对其内心情感﹑恋爱道德思想状况的了解和关注。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早恋”等情感问题不能正面引导,对于“性”的教育多数家庭更是觉得难于启齿,形成在此方面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三)学校教育

中学阶段,升学率的指挥棒使学校与学生一同成为“分数”是评价的标尺的受难方。学校没有认识到或者无暇顾及自己作为学生恋爱道德观教育主要承担者的责任。进入大学,高校教育者有责任积极探索和思考,加强大学生爱情观教育,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积极阳光地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强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功能,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与现实文化产生认同达到精神的塑造。高校还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和人生价值,增强自我认同和满足感,更要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道德情操的陶冶。同时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爱情心理讲座和咨询等积极正面的引导,排遣大学生恋爱中遇到的不良情绪,及时消除隐患,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遗憾的是,目前许多高校对此教育的体系化程度不够,效果也差强人意。

(四)恋爱主体自身的矛盾冲突

“关键看心情”是许多大学生的口头禅。现在大学校园已都是“90后”,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闲适﹑经济少忧﹑个性独特﹑兴趣广泛,内心渴望与他人交流获得真挚的感情,但因独生生长环境造就的任性﹑自我的个性往往又为之带来交往障碍。她们内心渴望成为恋人“手心里的宝”,要求:“从现在开始,你只许对我一个人好;要宠我,不能骗我;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是真心的;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别人欺负我时,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我开心时,你要陪我开心;我不开心时,你要哄我开心;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你也要见到我;在你心里只有我……”却忽视了爱恋是双方的真情付出,只索取不奉献的爱情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理想而任性的大学生恋爱容易呈现出波动性﹑幻想性﹑排他性﹑冲动性的特点。

(五)传媒的助澜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对大学生有很大影响。当然网络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网络上仍然有一些消极颓废,甚至黄色下流的信息,侵害着大学生的思想及心理,使他们心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至上”“性解放”“性自由”思想。殊不知,爱情——这朵绽放在圣殿里的花朵,美丽又脆弱。由于很多大学生缺乏对爱情的正确认知,心理上无法自控﹑缺乏理性思考等原因导致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对学习生活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消极作用。近年来,因爱情荒废学业﹑因失恋而无望人生,因爱情不顺而做出伤己或伤人的极端事件,越发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青年大学生群体可塑性很强,爱情观作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爱情方面的体现,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各方努力下使其拥有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不仅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也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良好综合素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更是幸福家庭﹑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