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技术奖项作为大学排名指标的改进建议

科学技术奖项作为大学排名指标的改进建议

时间:2022-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技术奖项的归属作为学术同行评价的结果,自然可以作为指标来对大学进行评价。科学技术奖项作为排名指标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来自科学技术奖项的自身特征和同行评议制度的特征。科学技术奖项作为大学排名指标的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奖项的选择和权重的赋予上。

科学技术奖项的归属作为学术同行评价的结果,自然可以作为指标来对大学进行评价。科学技术奖项作为排名指标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来自科学技术奖项的自身特征和同行评议制度的特征。目前,虽然已有若干大学排名机构利用各类型的、享有一定声誉的科学技术奖项来构建排名指标,应用在全球性大学排名、本国大学排名、学科(领域)排名等不同类型的大学排名中,但是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科学技术奖项作为大学排名指标的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奖项的选择和权重的赋予上。第一,选择奖项。一方面已有实践对科学技术奖项的选择缺乏客观依据。各大学排名对科学技术奖项的选择标准和过程基本没有说明,对科学技术奖项声誉的判断基本依赖主观经验。另一方面已有实践对科学技术奖项的选择有失偏颇。例如,ARWU中采用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构建指标只覆盖到了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学以及数学这几个学科,而遗漏了工程科学等其他学科领域。这是导致ARWU的方法论备受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11]与之相反,NRC的博士点评估中采用了1300多项奖励,虽然包括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各类型奖励,但这也造成了众奖励主次不分、指标指向性不强的问题。第二,赋予权重。一些大学排名用了不止一项奖项来构建指标,有的甚至还同时利用了国际奖、国家奖等众多类型的奖项。这种情况下,鉴于不同科学技术奖项的声誉不同,其反映的获奖人的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大小不同,给获奖人及与其相关的高等院校带来的荣誉也不同,因而科学的做法是需要对排名指标选取的各个奖项进行科学的赋权。然而,这一工作在已有实践中并未有效开展。

基于此,为促进科学技术奖项作为大学排名指标的科学应用,至少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构建一份覆盖广泛学科领域、包含各类型科学技术奖项的清单,并以此清单中的奖项为基础评定它们的声誉大小。这样,各学科领域的具有高声誉的代表性奖项就可以被梳理出来,进而通过统计获奖人所属机构的获奖人次来评价这些机构的表现。第二,通过分析奖项之间的相似性选择一些互为补充的科学技术奖项结合起来构建成排名指标,这样既能降低单个奖项由于主观评审出现失误和具有整体滞后奖励特征的负面影响,又能覆盖更为全面的学科领域和大学机构,可以有效抵消或者解决用单个科学技术奖项作为排名指标的劣势。

此外,对于科学技术奖项作为排名指标的局限性,也就是限制其未来发展的因素,布鲁斯·G·查尔顿(Bruce G.Charlton)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利用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拉斯克奖(Lasker Awards)和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Canada 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构建了由不同奖项组合成的度量维度(awardmetric),通过统计获奖人所属国家(地区)和隶属机构的获奖人次,来识别在革命性科学发现中表现最好的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并以获奖表现为指标对这些国家(地区)和机构进行排名。[12][13]受其启发,在整理出一份覆盖广泛学科领域、包含各类型科学技术奖项的清单,以及对清单上奖项的声誉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一些代表性强、互为补充或互相强化的科学技术奖项结合起来构建成排名指标,这样既能降低单项奖励由于主观评审出现失误和具有整体滞后奖励特征的负面影响,又能覆盖更为全面的学科领域和大学机构,可以有效抵消或者解决了科学技术奖项作为指标的主观性强、时效性差和覆盖性低的劣势。而且,对于大学排名整体而言,科学技术奖项作为排名指标的劣势还可以通过文献计量指标等其他指标来补足。

[1] 张忠奎.科技奖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郭碧坚,韩宇.同行评议制——方法、理论、功能、指标[J].科学学研究,1994(3):63-73.

[3]③ Kostoff RN.The Useand Misuse of Citation Analysis in Research Evaluation[J]. Scientometrics,1998,43(1):27-43.

[4]④ Walter G,Bloch S,Hunt G,et al.Countingon Citations:AFlawed Way to Measure Quality[J].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2003,178(6):280-281.

[5]⑤ Seglen PO.Citations and Journal Impact Factors:Questionable Indicators of Research Quality[J].Allergy,1997,52(11):1050-1056.

[6] Frey B S.Giving and Receiving Awards[J].Perspectives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 1(4):377-388.

[7] Van Raan A F.Fatal Attraction: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Rankingof Universitiesby Bibliometric Methods[J].Scientometrics,2005,62(1):133-143.

[8] 王炎坤,钟书华,等.科技奖励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9] 阎光才.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124-138.

[10] Kostoff R N.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Peer Review[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1996(3):19-34.

[11] Billaut J-C,Bouyssou D,Vincke P.Should You Believeinthe Shanghai Ranking?[J]. Scientometrics,2010,84(1):237-263.

[12]① Charlton B G.Measuring Revolutionary Biomedical Science 1992-2006 Using Nobel Prizes,Lasker(clinicalmedicine)Awards and Gairdner Awards(NLGmetric)[J].Medical Hypotheses,2007,69(1):1-5.

[13]② Charlton B G.Which Are the Best Nationsand Institutions for Revolutionary Science 19872006?Analysis Usinga Combined Metric of Nobelprizes,Fields Medals,Lasker Awards and Turing Awards(NFLT metric)[J].Medical Hypotheses,2007,68(6):1191-11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