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改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其信息知识素养。原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偏重于以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操作的形式教授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操作和使用的方法。研究内容以跨学科为主,学习手段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以社会为大课堂,融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地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

改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胡 荣

一、背景分析

根据上海市新一轮课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的任务之一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能力,探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有力的基础,也表明我们推广“主动学习”的成果符合课改的精神。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其信息知识素养。

原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偏重于以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操作的形式教授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操作和使用的方法。曾有学生说:“家里有电脑,学习内容在老师没教之前就会了,而现在也得在课上听讲,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学习的兴趣不大。”因此,有些学生当不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时就玩起了电脑游戏。更有甚者,课余玩电脑游戏达到了沉迷的地步,还在网吧或家中电脑上花大量时间“钻研”游戏。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是从一点不会开始的,学起来稍嫌吃力,完成同样的任务,比其他同学困难,但却认为反正不是主科,也就不用太下工夫

因此,我通过改进信息技术教学,落实新课改的精神,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兴趣不大、自制力差等状况,充分发挥能力强、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的以点带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改进措施

我对两个教学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即教与学的过程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展开。研究内容以跨学科为主,学习手段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以社会为大课堂,融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地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

以《Excel数据表格处理》一节课为例。我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对课程进行了整合:即用《信息技术》学科技术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变学生“为学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为“为用信息而学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复习、巩固、拓宽和提高。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那些一知半解的操作步骤,体现了以事件触发操作的教学思想。本节课用《信息技术》分析统计家庭日常生活中水、电、煤、电话等使用量及产生的费用,从而达到“绿色生活,节约能源”的目的。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必须用电脑。从针对研究课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到总结归纳,得出结论,都紧扣《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本课的主要教学过程为:

引入主题:网上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与应用;

提出研究课题:以《绿色生活,节约能源》为研究课题;

通过收集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针对课题,不仅收集家中日常的水、电、天然气、电话的对账单,重要的是学会了从生活中收集资料及网上收集信息的基本技巧,从而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增加社会责任感;

处理信息:一要从繁杂的数据中分类筛选出我们需要的信息;二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使其表格化、图形化,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反映问题;

得出结论:学生将整理后的信息用Excel作出一个家庭一年12个月使用水、电、天燃气量的统计表、统计图等。并根据这些表、图进行总结归纳,推算出上海市一年每个月的使用量,根据网络搜索到的上海市每年产出量的信息,得出绿色生活,节约能源很有必要的结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合作学习,体验互助成功的快乐

1.自由组合互助小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网站建设》一章为例。教师首先宣布本次学习成果的奖励办法:由同学投票评选出人气最旺的作品,并发布展示在校园网上。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照自由组合方式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般有3~5人,组长可以轮流担任,但应该是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长要负责组内成员的合作分工,协调组内成员的相互关系。每个小组成员既分工负责完成相应任务,又相互学习、共同参与完成总任务。完成建网站任务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小组成员每人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由于小组是由共同目标结合成的集体,每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在合作建网站中,大家都能团结一致,共同出谋划策,为小组目标的达成作出努力。各组设计的网站主题各有特色:有的以篮球明星姚明为主题;有的是机器人世界;还有的是漫画天地……小组在确定网站主题后,进行分工,有的学生从家里带来了照相机,利用课余时间拍摄图片资料,还在午休时主动找到我学习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编辑,我有时会被围在中间,“透不过气”。文笔好的学生,写出了像散文似的文字内容,一般的学生也想方设法挖出最恰当的词汇来写个人简介;喜欢打字的学生理所当然地当起了“业余打字员”的角色,为了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一有空闲就利用我给他们的打字软件练习打字;虽然对Flash还一知半解,但也决不放过将自己的作品加入网页中,与Internet链接的机会,忙着制作动画;绘制网站结构图;设计网页版面的学生更是一丝不苟,一笔笔绘出了布局合理、多姿多彩的版面设计图;最后,组内互助齐动手,编成了网站。整个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精诚团结,共同参与。通过小组合作,既完成了“网站建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责任感。

2.利用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发挥互补作用

组内的不同学生其智能、基础、知识偏向各有差异,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尤其学困生能在组内得到比老师更多的帮助,因为同龄人的帮助有时比老师更为贴近,更为有效。如在学习《网络与生活》单元时,进行了《回音壁》的比较阅读探究性学习,课题目标对语文学科知识、搜集整理资料、制作多媒体作品分别提出要求,学生要从社会伦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和历史的回应等多角度去挖掘文章的内涵,并选择与《回音壁》在主题上有相似点的文章,对它们进行比较,将结论放入论坛的相应主题下,最后完成幻灯片或网页,且边演示成果边解说。从个体来说,学生的阅历、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挖掘文章的内涵、演示解说成果时相互补充,就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曾有一名不爱当众向老师提问的学生说,她不好意思向老师问问题,她认为即使问还要仔细想好怎样表达,这样也太麻烦,对于同龄的学友来说,就没有必要考虑这个问题。另外,还担心问的问题对老师来说太简单,如果老师讲了自己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在老师面前自己会很没面子。但在小组合作时,她的这种顾虑就完全消除了。她只有在同学也不能解答的时候才会问老师。当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旦能主动完成任务,一定会得到全组的鼓励和赞许,小组的支持将激励其更加积极向上。

3.合作评价,互相促进

我不断地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见解,注意学生间关于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展示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相互评价,特别是学习、合作过程中分析问题、整理信息、交流讨论、资源共享等方面能力的评价,前一过程不理想的,下一过程及时弥补。小组内成员互相打分;再由小组间进行评比。这样,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还不够,有责任进一步提高自己,带动、帮助组内学习困难一些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感到来自小组的压力,这样更能促使小组成员强化合作意识,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最后,评出最佳合作伙伴给予表扬,推选出优秀成果,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展示。

(三)正视问题,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

随着学生在家、学校计算机的使用频率的不断提高,自然受到多元化信息的冲击。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敏感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而自律、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也就容易沉醉于玩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甚至登录不健康的网站等。

我对三个教学班46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我与网络游戏”问卷调查情况

经询问,成为网络游戏迷的学生,希望在网络游戏中找到自我、成功的感觉,和网友诉说心中的不快。由此可见,这些学生需要教师及时关注、承认他们的付出并与他们友好地沟通交流。我采取如下措施,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学习。

1.敢“放”巧“引”

“放”是当发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登录不健康网站时,不是一味地阻止。“引”是教师悄悄记下网络游戏迷们常用的网名,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一些游戏的玩法后在网上找他们玩,获取他们的信任,成了网友。我会故意在网络上说一些谎话,事后告知他们,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网络上的许多东西是虚拟的,难以保证真实性。尤其是游戏,常玩它有害无利,既然如此,我们何必浪费时间去做毫无意义的事呢?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接受了教育,受到了启发,不少游戏迷已“迷途知返”,开始安心于学习。

2.尝试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增强学习动力。我根据每章节教学内容设计活动项目,项目下设活动阶段,对每一阶段目标设计了一些自评量规,如《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一章设计的自评量规如下表:

表2 《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学生自评量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评,及时总结、反思前一阶段自我参与活动项目情况,通过学生反馈的自评表,教师也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及时加以表扬,有问题的则有针对性地及时予以帮助指导,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一活动阶段。

3.提供展示成功的平台

这是指对于因背着老师、家长玩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的“差生”,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熟练操作电脑技能的机会,让他们利用这种技能为同学、班级、老师服务,鼓励并辅导他们参加信息科技学科竞赛,在师生面前展示一技之长,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改歪归正”。

三、改进效果

通过将教学内容以课题研究模式、以合作小组形式开展,让学生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即让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同时,意识到学信息技术不仅是为了考试和玩,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正常交往的工具和益友,帮助他们主动地、有深度地进行思考与学习,帮助他们获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我的微博中,以“关于信息技术的用途”为主题,在学生间展开了讨论,参与讨论并发表言论的同学达100%。有许多同学提到信息技术课培养了他们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探究意识;更有的同学说“……我建议老师能多搞些这样的活动,因为这活动不仅能加强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还能让我们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交际能力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可见,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技能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

四、几点反思

反思“改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以来的种种做法,收获颇多。但同时也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1)学生参与、设计的子课题的种类越多,要求教师的知识面也就更宽。

(2)课堂内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了,教师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加强调控,不能一味地任由学生自由活动,要适时、适当地注意引导。

(3)信息技术课一星期只有两节课,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没有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小组内个别学生认为,“反正是小组没有做好,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对这类学生,还要加强与其沟通交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化解措施。

(4)初中信息技术因为不是中考的考试学科,不受家长的重视,教师在布置需要课后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课题时,还要把握好分寸,做到不能让家长产生“本末倒置”的看法。

事实表明,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与正视问题、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措施是行之有效的。通过改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素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