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子政务规划与标准包含哪些

电子政务规划与标准包含哪些

时间:2022-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制定电子政务规划对降低风险,保证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指导思想为制订电子政务规划明确了基本的方向,各级政府部门应按此要求指导电子政务规划的制订。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3.4 电子政务规划与标准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部门,电子政务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应该根据特定政务活动的特点,结合公众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有序地展开。电子政务的推进是一个牵扯面比较广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国际、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的实践来看,电子政务规划与标准在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指导电子政务发展的根本性纲领,也是推进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的基本性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规划与标准同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规划与标准既具有较长时期的指导性和预见性,又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3.4.1电子政务规划简述

电子政务的规划是电子政务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电子政务健康发展、良性运作的基本保障。没有科学合理、经得起时间、技术和公众需求考验的电子政务规划作支撑,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迷失方向,甚至会误入歧途。所以,要保证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对电子政务规划予以高度的重视。

(1)电子政务规划的含义

制定电子政务规划是启动电子政务应用的首要步骤,也是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规划本身的理解还普遍不到位,对电子政务规划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以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健康有序的发展。一般来说,电子政务规划(E-Government P1anning)是指相关的政府机构和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优先级,并根据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步骤与规范,以保证电子政务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电子政务规划涵盖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对政府机构运作模式及错综复杂的部门间协作关系有透彻了解,而且,还要受到技术进步、部门调整、职能重组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规划的时间跨度不宜过长,以3~5年为佳。

(2)电子政务规划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电子政务项目,不论其投入的大小,技术复杂程度的高低,有没有科学的电子政务规划,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实施、应用及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有比较多的人、财、物资源的投入,而且实施周期也较长,因此必须在项目实施之前对具体的目标、实施步骤、各种资源的保证条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出合理的预期,并能制订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保证项目的实施按预定的计划进行。

有了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不但使政府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而且也让电子政务的设计开发人员、实施和安装人员更能明确项目的要求和进度,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电子政务规划让公众对政府的改革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并能以更大的热情、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电子政务的实际建设中来。

②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传统的条件下,政府部门之间由于受“官僚制”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各部门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各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常常会为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这种局面既不利于政府效率的提高,又显著增加了政府部门之间协调的成本。实施电子政务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精简流程,提高效率,并能有效地降低政府管理和协调的成本。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电子政务规划将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明确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进一步确立不同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对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协调提供基本的原则和依据,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与摩擦,保证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序推进。

③降低风险,保证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

对大多数政府部门来说,实施电子政务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工作,具有比较大的风险。如何应对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必须考虑的。制定电子政务规划对降低风险,保证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子政务规划可以对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预先的判断准备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另外,完善的电子政务规划可以为将来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实施和评价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依据,为电子政务发展保驾护航,真正达到电子政务发展的预期目标。

(3)电子政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002年8月正式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俗称“中央17号文件”),在这一文件中,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这对制订电子政务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①电子政务规划的指导思想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一指导思想为制订电子政务规划明确了基本的方向,各级政府部门应按此要求指导电子政务规划的制订。

②电子政务规划的原则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包括三个方面: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制定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防止各自为政。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的需要,结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讲求实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当前要重点抓好建设统一网络平台、建立标准、健全法制,建设和整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业务系统。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加快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大力推进统一标准的贯彻落实。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制定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以上三条是制订电子政务规划时首先必须考虑的。除此以外,还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适用性原则。按照经济实用、成熟先进、持续稳定的要求,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规模和软硬件档次。

·经济性原则。必须做到避免重复建设和力争节约,对现有的政府信息系统要充分利用、发挥效益,对新建系统要科学论证,硬件设备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购置。

·可扩展性原则。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要立足于现行劳动保障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为将来劳动保障改革和业务发展留有余地。

·安全性原则。利用国家有关的信息安全平台,结合自身的安全体系建设,充分保证系统、网络和数据的安全,以确保基金的安全。

(4)电子政务规划的国际经验

从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实践来看,制订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际上对电子政务规划的制订都十分重视,而且有一些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在这里介绍几个公认的国际经验。

①眼观大局

眼观大局(Think Big),Think Big的原意是“想得要大”,在这里具有“从大处着眼”的意思,是指在制定电子政务规划时要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电子政务的发展变化趋势,要能够综合考虑信息通信技术的演进、政府职能的演变以及公众需求的变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从长计议,审慎地确定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长远目标,绘就电子政务发展的宏伟蓝图。

“Think Big”是要让电子政务规划具有比较长远的生命力,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总的趋势,能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前进方向基本一致。它要求我们在制订电子政务规划时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判断力,能够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的历史、现状、特色和比较优势,仔细分析国际、国内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电子政务发展制定出全面细致的、可以测度的、切实可行的明确规划,为电子政务的深层次、多角度、高水平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②着手小事

着手小事(Start Small),“Start Small”的原意是“从小处开始”,可以理解为“从小处着手”,这是在“Think Big”之后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对电子政务发展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把握,并且已经确立了较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以后需要考虑的。它要求我们在组织电子政务实施的过程中,能围绕电子政务发展的总目标和总要求,逐步深入和细化,把总的项目层层分解,划分成一个个相关的、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子项目进行组织实施,并选择最基本的、实施难度相对较小的子项目开始启动。

“StartSmall”虽然要求我们选择小的、容易实现的、效果明显的项目作为突破口,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并不是说在“小处”原地踏步,更重要的目的是要从小处起步,积累经验,取得收获,“以小胜求大胜”,使得电子政务的应用能实现快速推进。“StartSmall”看似一种保守的实现思路,但在具体的电子政务项目运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对减少风险、控制进程、及早发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比较大的作用。

③迅速推广

迅速推广(Scale Fast),Scale Fast的意思是“快速扩展”,是指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在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以比较快的速度和比较高的效率推进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Scale Fast”,要求在规划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分清轻重缓急,又要能做到思路清晰,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扩展应用,不能因为某一个环节出现困难或障碍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停滞。当然,“Scale Fast”不能盲目地贪大求快,而是应该在保证质量和水平的前提下追求高速度和高效率,使得速度、效益和效率实现有机的统一。

3.4.2电子政务规划过程

制订电子政务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又要明确实现预期目标的各种人、财、物资源的条件和要求,既要提高规划的可预见性,又要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所以,电子政务规划的制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1)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步骤

和一般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相类似,电子政务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和领导保证

由于电子政务项目涉及众多的政府机构和部门,既会影响到相关部门的职能调整,又需要对原有的政府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改革,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没有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在制订电子政务规划时,提供电子政务实施的组织和领导保证应该是首先必须考虑的。

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设立专职的电子政务组织领导机构,并设立直接接受政府首脑领导的“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CIO)职位,具体组织和指挥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国内的通行做法是由各地政府或政府部门的一把手、主管信息化的副职、办公厅(局、室)负责人、信息中心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电子政务领导小组”,以统筹领导和协调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由于领导小组是一个非正式的政府职能部门,它的作用和地位实际上要视政府一把手的重视程度而定,这一点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较为不利,因为主要领导的变动,以及领导者的态度变化都会给电子政务发展带来显著的影响。所以,在制订电子政务规划时,既要认识到组织和领导保证对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性,又要能确保组织和领导的有效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②科学合理地分析电子政务发展需求

对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未来发展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是制订电子政务规划中最重要、最基础也是相对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因为需求分析是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基本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决定对电子政务进行各种资源投入的主要参考因素。

要准确分析电子政务需求,首先应对本地区或本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基本分析,比如政府在履行其职责时面临着哪些挑战?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目前公众与相关政府部门对本政府最大的意见是什么?现有政府职能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对以上这些关键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后,就要结合信息通信技术的功能和特点,来分析与研究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投入哪些资源?存在哪些风险?实施电子政务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充分把握,贸然实施电子政务是不合适的。

对电子政务需求的分析研究必须改变“技术导向”的错误做法,要认识到,电子政务是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活动的特点、公众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而不是由技术决定的,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能更有效地向公众提供专业的政府服务,如果片面地去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一味强调软硬件的高端和领先,必然会使电子政务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会与公众的真正需要背道而驰。

影响电子政务需求的关键因素包括政府所处的环境、所采用的技术和时间延续三个方面。环境因素主要看本地区、本部门已有的信息通信技术装备和系统、人员信息化的准备情况,政府业务流程适合电子政务发展的程度以及内外部对电子政务的需求等;对所采用的技术既要认识到“所有的技术都会过时的”,以避免盲目的求新求变,又要注意技术的生命周期,可扩展性以及兼容性等问题,尽量选用稳定、可靠、适用、并有生命力的技术;在时间延续方面,如果作过长的预期,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会与将来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但如果时间延续太短,那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所以,一般来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分析和发展规划的预期,以1~3年较为合理,超过五年,可信度就会变得很差。这一点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③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设计

在完成前两个步骤后,即进入电子政务的总体设计阶段,也就是要围绕本地区、本部门的电子政务需求,结合资金投入、技术选择以及政府所处的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网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业务应用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开发应用标准和规范,并依据统一的技术规范、业务应用平台、信息指标体系、开发代码和运行管理制度等,保证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机集成和高效运作。

④技术和功能层面的细化

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设计后,接下来就必须从技术和功能层面构建起适应电子政务要求的技术支撑和业务应用体系。这一阶段是对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进一步细化,从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和业务需求的必要性两个方面对电子政务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在这一阶段,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规划和部署:

·确定电子政务系统运营的通信网络系统;

·选用合适的技术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

·构建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安全监测、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

·电子政务可靠性保障方案,如数据备份、复杂系统的容错、防病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

·系统扩展性预案,对电子政务系统升级、业务需求扩展等应做出初步的预计,并能做出必要的应对处理。

⑤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法,明确合理的评估标准

电子政务规划是针对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行动方案,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为了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并能够对运行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必须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法,明确合理的评估标准。

因为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对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非易事。在确定评估方法时,必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要考虑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这种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评估标准的确定,一方面要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使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具体的评估时,必须考虑到电子政务的直接受益者——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评价和接受程度。

(2)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规划的具体内容应视政府部门自身的地位、所处的环境、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各方面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电子政务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主要是对本地区、本部门实施电子政务的外部、内部背景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以进一步认清形势,分清现状,提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背景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公众对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发展的需求等。

②目标和任务分析

电子政务规划的核心任务是要对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计划和安排,所以,明确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电子政务规划的关键性内容。对这一部分内容必须进行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力争使其全面、科学、合理,能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并具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既要按时间跨度纵向设计分阶段的子目标和子任务,又要按电子政务业务覆盖范围的不同,从横向的角度确立各个子系统的分目标和分任务,以实现纵横交错,全面兼顾。

③实施方案分析

在明确了电子政务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后,就要进一步落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系统组成、技术实现、网络布局、安全防范、应用体系以及管理体制等内容,概貌性地勾勒出电子政务实施的方方面面。

不过,一般来说,实施方案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动,但在电子政务规划中,必须确定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以及改进优化的相关要求等。

④实施保障分析

在目标和任务基本明确,实施方案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就应该规划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了。电子政务的实施保障是综合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和领导保障,即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到领导职能的安排,保障电子政务计划的有序进行;资金投入保障,即从资金投入的角度,分阶段、分项目对电子政务实施提供相应的保障;技术与安全保障,即对确定的电子政务计划从技术和安全的角度,提供可供选择的实现方案和措施;人员和制度保障,即对实现电子政务计划所需要的人员和制度提供必要的保障。

实施保障同样是电子政务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最美好的电子政务计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目标。

⑤评估与改进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实施的不断推进,必须对相应的效果做出必要的评估,以进一步控制实施进程,防止偏离预期的目标与方向,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政务计划的有序推进。评估与改进分析既是对电子政务前期发展提供绩效评估和改进优化的依据,也为其后续发展明确方向和目标。所以,评估标准要尽量科学合理,有比较强的操作性,改进措施也要切实可行,不能敷衍了事、草率马虎。

电子政务规划的主要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技术的演进和政府自身的改革而不断完善充实,以体现“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3.4.3美国电子政务规划举例

从电子政务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电子政务规划在国家、地区以及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电子政务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和部门,电子政务规划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试举美国政府一例,让我们对电子政务规划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比较领先的国家,在多年的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不止一次地发布过电子政务规划,其中2002年发布的“电子政务战略一一简化面向公民的服务钮,E-Government Strategy—Simplified Delivery of Service to Citizens)规划”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此作一简略性的介绍。

(1)战略背景

为了推动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ffice and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在2001年7月18日宣布成立“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该特别小组于2001年8月9日正式开始工作。它由来自46个政府机构的成员组成,由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副主任马克福曼(Mark Forman)领导。2001年10月3日,总统管理委员会(President'sManagementCouncil,PMC)讨论并通过了该小组围绕“为取得电子政务的战略性进展应采取的重点行动”提出的建议。随后,各机构的项目小组会同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制定了电子政务计划实施框架,并将其列入2003年财政预算。2002年2月27日,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公布了美国政府新的“电子政务战略”。

(2)指导方针

布什总统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视角强调:“政府需要改进其运行方式——如何开展政府事务,如何对待为之服务的公民”。这个管理视角要遵循三大原则:

·以公民为中心,不是以官僚体制为中心;

·以结果为导向;

·以市场为基础,积极推进创新。

而电子政务正是实现上述三大原则的手段,是满足公民和企业与政府实现互动的关键因素。

(3)战略

在美国,60%以上的互联网用户访问过政府网站。但美国过去的电子政务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限制了政府部门运作效率和效力的提高,同时也限制了对公民服务的能力。布什政府决定把美国的电子政务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公民为中心”。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方面的战略:

·方便公民与联邦政府实现互动;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改善其绩效

·改善政府对公民的反馈能力。

(4)合理化建议

“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对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①通过“电子认证(e-Authentication)”计划,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广泛地支持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使用电子互动,这些解决方案需要解决认证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电子签名等问题。②实施电子政务体系结构项目。开发一种体系结构,以期为每一个现行的电子政务计划建立一组标准化的核心技术模块以推动解决方案的实施。③收集和分析整个联邦政府的业务和数据体系结构的有关信息,以便确定新的电子政务计划,剔除重复建设项目。

(5)具体行动

为了制定具体的电子政务项目计划,“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对很多位高级官员作了广泛的访谈,听取他们对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意见。此外,该小组主要从联邦政府雇员发来的电子邮件中提炼出大约200个的项目。在访谈中,政府官员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是:

·利用Web提供福利、休闲等服务和教育培训资料;

·共享信息、整合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数据;

·通过理顺办事程序,简化数据收集流程,减轻商界的负担;

·采用商界的先进经验来减少运行开支,简化联邦政府雇员的工作,特别是财政、人力资源和采购等领域的工作;

·制定成功的测定方法,定时监测绩效。

通过两轮优化,“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从350多个候选项目中选了24个电子政务项目。选择标准主要是:对公民的价值、提高机构工作效率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有可能在18~24个月内投入使用。

(6)管理体制

美国电子政务战略计划的日常工作由下列三部分人领导:

·总统管理委员会的高级官员;

·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副主任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机构的首席信息宫、首席财务官、采购总监和人力资源委员会。

美国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规划牵涉面甚广,但基本的出发点是强调政府如何“以公民为中心”来传递政府服务,它的战略思想对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3.4.4电子政务标准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历时时间长、系统构成复杂,面对众多的厂商、应用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厂商、数据库厂商,如何使电子政务发展演绎成“大合唱”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唯一的办法是采用一定的标准,用标准来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使电子政务发展有序进行。

(1)电子政务标准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利用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显得十分必要。所谓标准(Standard)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而“标准化”(Standardize)则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按照标准适用范围的不同,标准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

①国际标准

它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公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

②国家标准

它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

③行业标准

它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④地方标准

它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不得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⑤企业标准

它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借鉴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标准就是指针对电子政务实施和应用的标准,它是以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为基础,经政府相关部门与代表厂商协商一致,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电子政务虽然是一项新生事物,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标准同样涉及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几个层次。

(2)电子政务标准的目的

确立电子政务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健康、快速、稳定和有序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推广和实施电子政务标准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满足电子政务系统复杂性的需要

电子政务系统的复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一是全面的开放性。既表现在电子政务系统对不同的平台有高度的适应性,又表现为不同政府部门相互间的信息按特定规则开放,还表现政府信息有保证地向政府内部各部门、企业和公民之间的信息开放。二是必要的兼容性。表现在新建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对原有系统全面否定,而是实现必要的兼容。三是可扩展性。它包括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应用系统功能的可扩展性,不具有扩展性的电子政务系统往往是短命的。四是可维护性。电子政务系统必须满足日常维护和长期维护的需要,并能通过增加系统的伸缩性和可复用性来实现。五是高度的稳定性。电子政务系统要能抵挡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与破坏,要能经得起种种考验,必须保证各个子系统的稳定可靠。六是充分的安全性。安全是电子政务的生命,没有充分的安全性,电子政务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以上多方面的复杂性,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显然很难做到合拍,有时甚至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贯彻执行一定的电子政务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②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需要

政府是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政府信息资源也是全社会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之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价值也是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之一。但由于各地和各级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往往采取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做法,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资源“孤岛”,既不能实现必要的信息资源共享,也无法向社会提供应有的服务,这样就不可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应有的价值。

推行电子政务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分散开发和建设的政府信息资源形成一定的规范,使其成为标准化的资源,能够为不同的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充分共享。

③促进电子政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电子政务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也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没有一系列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必然会导致电子政务发展的混乱和无序现象。这方面的教训在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是很深刻的,不能再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重犯不该犯的错误了。

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标准在促进电子政务健康有序的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在标准的前沿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下工夫,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考虑实际国情,使标准的真正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3)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涉及面比较广,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一个总体标准和五个分标准两个层次,参见图3-4。

img10

图3-4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①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是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性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础性标准、总体规范及技术框架等,在整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地位。总体标准相对来说概括性比较强,而且一旦确定以后,有相对比较长的稳定性。

②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它包括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标准、网络服务商互联互通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等各个方面。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在国内网络服务市场垄断程度比较高、互联互通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③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应用支撑标准主要针对部门级的电子政务应用,在规范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④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是为规范电子政务应用开发设计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流程控制等标准。应用标准是为承担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软件厂商提供的,对规范系统开发,提高系统开发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⑤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实施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包括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字证书格式等标准和规范。信息安全标准对维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公众的隐私权、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⑥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主要是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标准,它包括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项目验收与监理、电子政务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等涉及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为实施电子政务监理和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有利于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质量和水平。

(4)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发展状况

我国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电子政务标准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电子政务发展原则。2002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标志着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的职责是提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框架和实施计划,组织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的标准,参与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互联互通问题和其他与标准有关的问题,完成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宜。

总体组成立后,组织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认证工作,按照优先解决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的思路,从2002年7月开始集中力量启动了一批电子政务标准的研究项目,并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对研究项目进行了分类:那些属于框架性、总体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由总体组主持研究;属于与有关行业和部门有密切关系的项目由行业和部门牵头,并组织具备一定资质的单位共同研究;其余项目则根据申报内容,由若干具备资质的单位联合组成开发小组进行研究。总体组正式成立以来,开展了相关电子政务标准的研究工作。

(5)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的主要内容

我国关于电子政务方面的标准正在陆续出台,2003年初,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六项电子政务标准试用和征求意见的通知》,这份通知中对电子政务标准的相关内容作了大致的介绍,主要分成以下6个方面。

①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这一标准为业务人员表达业务流程提供了一种描述业务流程的手段,同时还为业务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该标准提供了一种用于描述业务流程的方法,并给出了描述业务流程细致程度的具体指标,从任务分工责任化、业务运行责任化以及信息处理精细化等方面促进业务管理规范化。

②电子政务数据元(第一部分):设计与管理规范

数据元是有效实现和增进跨系统和跨环境数据共享的基础,电子政务数据元是政府所有业务活动中所涉及数据元的总称。这一标准主要规定了电子政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电子政务数据元的表示规范以及特定属性的设计规则和方法,并给出了电子政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本标准可用于指导各级政府部门编制各种通用或专用的数据元目录。

③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这一标准分为总则、公文体、显现、办理、交换、归档及安全7个部分,是利用XML(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对机关电子公文的处理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结构化描述,并通过制订统一的电子公文标准,实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电子化、自动化和标准化。这一系列标准对建立统一的电子公文格式标准,为实现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④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是供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处理政务使用的重要检索的工具。本标准是规范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编制、控制质量以及实现检索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兼容与共享。这一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包括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和专业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中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主要内容有词表结构、选定词、参照系统、主题词款目格式、排序、主表、附表、索引、出版形式、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与专业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关系等。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范》已于2004年4月5日正式发布,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号为GB/T 19486-2004,英文名称为“Guidelines for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Electronic Government Thesauri”。本标准的正式实施必然会对规范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的使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⑤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

XML作为一种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新技术,正在国际、国内得到快速的普及。本标准着重介绍了XML相关技术在电子政务技术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次上的应用场景、如何应用XML技术以及相关的应该遵循的标准和规范等内容。

⑥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设计、开发、实施各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这一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在《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的总标题下,分为总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监理、计算机机房系统工程监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监理、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工程监理和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监理六部分。这一标准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电子政务监理工作的开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标准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