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世界新走向:全球治理

当代世界新走向:全球治理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这样一种全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鉴于全球政治、安全等问题的复杂性,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主要是经济、金融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巩固和完善G20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上。

四、 当代世界新走向:全球治理[32]

(一)

2003年2月1日,在联合国从事翻译工作的胡利平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译作。这部著作的书名是《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Does America Need a Foreign Policy?),作者是著名的美国战略家基辛格先生。他在书的开头,对美国政治家提了一个问题:巅峰上的美国,是称霸世界,还是领导世界?在书的结论中,他的回答是美国应该成为变化中的世界的领导力量。但是,在作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他是有条件的,这就是政治家要有领导能力。

我当时感兴趣的是,他认为“领导能力就是在经验与远见之间搭桥牵线的艺术”。

今天,世界的变化已经大大超出了基辛格先生书中所设想的种种结果。在这样一个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世界,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种领导能力,一种能够在经验与远见之间搭桥牵线的艺术。

(二)

当今世界,在冷战结束后,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在北约东扩、“9.11”事件、非传统安全凸显、“金砖四国”崛起等重大变化发生后,人们的“经验”和“远见”虽然都遇到了挑战,但人们还是不断地在“经验”和“远见”之间“搭桥牵线”。

特别是,当一场战后从未遇见过的国际金融危机降临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人们在“经验”和“远见”之间“搭桥牵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体现世界政治家领导能力的新平台——G20。

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G20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就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支持经济增长达成一致。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2009年4月和9月,G20先后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金融峰会,就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改善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下半年许多主要经济体出现复苏迹象。特别是,在匹兹堡峰会上,正式确认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组成的G20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2010年6月和11月,G20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韩国首尔举行峰会。胡锦涛主席在首尔峰会上指出:“当前,二十国集团正处于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转变。”为此,就要“完善框架机制,推动合作发展”。

2011年,法国即将担任G20主席国。在2010年11月4日至6日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两国元首达成一个共识,即:G20应在更加健康稳定的基础上重塑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金融体系,切实发挥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作用。

G20的出现,不仅表明大国关系出现重大调整,而且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已经从世界的边缘走入世界中心舞台,表明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组成的G20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这是一种在“经验”和“远见”之间“搭桥牵线”中形成的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三)

G20的出现,是偶然的吗?表面上看来,它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物,似乎有偶然性,其实并非如此。如果G20仅仅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形成的,它就是一种权宜之计,就不会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如果我们把G20的出现放到历史中去考察,那么,它恰恰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讲到“世界格局多极化”,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政治家和战略家都认同的,但是它正在成为一种现实,特别是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让这种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讲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还有一种担心:在多极的世界里,怎么能够保持世界的和平和国际关系的稳定?从历史来看,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今天的多极化是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同这样的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世界格局多极化,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多极化,是一种可以形成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的多极化。

在这样一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紧密联系的发展过程中,势必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怎么样形成一个与此相适应的全球治理结构?

现在,这个问题有解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有人把它同上一世纪30年代的世界大萧条相比拟。但是它没有像那次大萧条那样导致世界大战,甚至没有导致社会大动荡,而是形成了G20这样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这是怎么一回事?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这样一种全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或者说,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形成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根本原因。

(四)

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过程中,会形成G20这样全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各个大国之间,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合作和竞争更加明显。各个国家在合作中求发展,又在竞争中谋优势,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经济的常态。

展开来说,一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中,世界各个大国之间,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重、相互合作,出现了一系列利益交汇点,成为利益共同体。

二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中,世界各个大国之间,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之间,既面临着价值观的分歧,又面临着共同的挑战,特别是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出现了许多利害交汇点,成为利害共同体。

这样建立在“利益”和“利害”基础上的共同体,可以搁置价值观的分歧和争吵,形成像G20这样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形成像G20这样全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五)

G20这样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告诉我们“全球治理”这一理念的内涵既丰富又明确。

这就是:“全球治理”治理的是全球共同遇到的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治理;是全球共同分享发展经验的治理;是推动世界各国人民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治理。

至于这样的“全球治理”,涉及面显然非常之广,不仅包括经济、金融,还包括政治、安全等。

鉴于全球政治、安全等问题的复杂性,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主要是经济、金融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巩固和完善G20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上。

(六)

对于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我们有些什么样的期待呢?

首先,无疑希望G20各国能够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同发展。大家在同一条船上,不合作就要迷失方向,甚至可能在大风大浪中沉船。尤其在今天这样的形势下,G20只有共同向市场发出应对世界经济重大挑战的声音,才能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世界经济加快复苏。

其次,希望G20各国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大家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利益统筹起来考虑,共享成功经验,合理分享发展成果。特别是,要推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支持,以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如胡锦涛主席说的:“只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发展伙伴精神,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目标就能够实现。”

再次,希望G20各国通过对话协商,包括谈判,来解决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争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世界里,彼此对话比彼此对抗好,彼此协商比彼此孤立好。世界各国只有根据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才能维护世界和平。

最后,希望G20各负其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由于G20是由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程度各不一样的国家组成的,各个国家既要相互合作,又要相互体谅,承担起与各个国家实力基本相当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而且也只有这样,才是一种务实的合作精神。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话,只是专家学者对政治家的希望。我们不是政治家,但我们可以对政治家发出我们的声音。

(七)

那么,在巩固和完善G20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时,什么是当务之急的问题呢?

我们作为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观察者和研究者,面对的是纷繁复杂和剧烈变动的世界,我们认为,G20要做的事情尽管很多,但当务之急,一是下大力气,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特别是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二是下大力气,共同防止和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同时也要注意和防止新干预主义。我们注意到,世界上许多政治家和战略家已经提出这个问题。根据历史经验,应该提出这个问题。

我们对G20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有信心,相信它会成功。因为发展中国家希望它成功,发达国家也需要它成功。

(八)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中国在G20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表现是好的。

G20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已经开了五次峰会。中国在这些峰会上的表现,有目共睹,堪称上佳。

这里,我想说的是,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提出中国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时,有许多亮点。其中,同“全球治理”相联系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中共中央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问题。具体地讲,提出了三个“推动”,即: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引导和推动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二是,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共中央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确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要求。也就是说,中国将通过转变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出贡献。

从这两点中,可以看出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且是一个认认真真履行自己责任的大国,是一个认认真真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大国。

中国这样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这样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是因为中国在对世界历史和自己经验的深刻思考中,已经选择了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时间已经证明,中国对于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真心诚意、坚定不移的。

我在这里不仅用了“坚定不移”这个词,而且用了“真心诚意”这个词,来说明我们对和平发展道路的态度,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有两个“梦”:一个是“中国梦”,就是要在民族复兴过程中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元素的现代化国家;另一个是“世界梦”,就是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和和平崛起后始终同世界和谐相处,和世界各国一起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重复以往一些大国强大了就称霸世界的做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实现这两个梦想。

了解了中国人的“一条道路、两个梦想”,就可以了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可以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那么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了,也可以相信中国一定会对这个世界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了。

【注释】

[1]本文选自拙著《中国梦》(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2]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页。

[3]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4]周恩来:《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页。

[5]《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页。

[6]《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12页。

[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8]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页。

[9]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页。

[10]邓小平:《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238页。

[11]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页。

[12]邓小平:《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4页。

[13]邓小平:《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页。

[14]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7页。

[15]《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页。

[16]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17]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1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页。

[19]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页。

[20]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2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22]本文选自拙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3]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大改革 大开放 大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统计局网站,2008年10月27日。

[24]2010年达到40.1万亿元,2011年已经达到47.2万亿元。

[25]2010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6]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03 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 639亿元,增长24.8%。

[27]201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 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 338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00 9元,比上年末升值5.1%。

[28]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47 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 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 260亿元,增长8.9%。

[29]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进行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实现了我国空间交汇对接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30]本文为本人主持的中央党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题组在江苏昆山调研后形成的调研报告。

[31]当然,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发展的同期相比,昆山在产业的技术层次、人民生活、城市管理、居民素质、生态环境和政府体制及职能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2]本文为2010年12月3日本人在中央党校、意大利阿斯平研究所和美国阿斯平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以“全球治理:挑战与展望”为主题的“中欧美学术论坛”上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