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推进了党的组织建设

改革开放推进了党的组织建设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这是德才兼备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

第三节 改革开放推进了党的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党的组织建设的核心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组织保证。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的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不赞成的人,或者是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只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是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才能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既要靠党的路线的正确,也要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的人,还要用党的组织制度、组织程序来正确选人用人。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

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路线选拔任用干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干部的德和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党的中心任务不同,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1]文化,懂专业,会管理,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并做出工作实绩的,就是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这是德才兼备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

(二)新时期干部队伍必备的基本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任务。十四届四中全会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应当是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专业技术干部、高技能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干部组成的宏大队伍;这支干部队伍,由于分工和职责不同,对他们应当有适应本职工作特点的具体要求。但是,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党的干部六条基本要求去努力。

(三)坚持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正确理解和执行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四化的每个元素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既是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又是德和才、红与专的有机统一,是德才兼备干部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化。革命化就是德,是干部队伍建设在政治方面的要求。革命化是前提,事关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思想道德品质问题。年轻化主要指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应当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其目的是保证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和党的事业的延续性,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交替和代际转换。知识化、专业化主要指干部队伍的文化程度、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应与所担负的工作相适应。全面贯彻“四化”方针,要注重克服重文凭,轻能力,重资历,轻绩效的倾向。

二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新的用人观。要从党和国家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树立选人用人的新观念。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大公无私,具有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远见卓识,拥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选拔任用干部。树立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观念。人才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财富。在当今世界新的科技浪潮中,要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必须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的各类优秀人才队伍。纠正轻视知识,埋没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施展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要树立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同时提出领导干部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只能上不能下,只能进不能出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因此,树立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优胜劣汰观念和机制,是保持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环节。

四要正确看待干部的资历和能力。干部的资历,是个人经历、阅历和实践的记录。资历的深浅,反映出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资历深一些,经验就多一些。能力,是从事专业岗位或本职工作的业绩、成果和效能。选拔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适当考虑资历是必要的,但资历和能力不能划等号。看干部不能单纯地看资历,主要看革命化的程度和文化、专业知识水平,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精神,看工作的实绩。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这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消除干部在选拔任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的新举措。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和后备干部制度;打破了单一的委任制模式,实行了选任、考任、聘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建立了民主评议、考核考查、任期目标责任制,交流、回避、轮岗锻炼、培训干部管理制度;推行公务员制度,颁布了《公务员法》等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要与他方面的改革相适应相配套。它既要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文化教育体制等的改革相配套,又要求与机构编制、社会保障、工资制度、劳动制度以及转业军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择业等一系列改革相适应。

二、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全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建立起来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员组织起来的。无论是在夺取政权的艰苦岁月中,还是在经济建设的和平年代里,全体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成统一整体,以整体的力量发挥了强大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流砥柱。

(一)明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30年来,基层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和生存目标,设置方式与人员结构,运行机制和创新思路,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政治导向、内在转化、吸纳更新、创新活力、角色定位是否适应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

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其要点是:第一,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查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第二,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第三,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第四,必须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十六大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鲜明地提出了现阶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用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创新。概括起来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明确职责,强化功能,从严治党,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十七大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新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确立了基层党组织定位的创新。归纳起来就是: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谋划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握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这些方针和举措,不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具有深邃的预见性和创造性,是以改革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动体现。

(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一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党的建设,制定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提出工作任务和思路;围绕深化改革和促进科学发展开展党组织活动,制定工作规划和措施。二要坚持为民办事,服务群众,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留意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三要以党内民主带动基层民主,调动保护群众积极性,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氛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动机制,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四要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要求基层党组织的构建模式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改进组织设置方式,巩固现有基层党组织建设。五要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两新”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设置就要深入到哪里,使党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党员发展和流动相适应,把党员的影响力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努力开创基层党组织工作新局面。

(三)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要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从2005年年初开始,历时一年半,我们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此基础上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1.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党员意识,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认同和对自身先进性的觉醒意识,是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表现为一种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先进性意识。增强党员意识,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党员来自群众,但不能混同于群众,要按照党员标准而不是普通群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党员意识,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在党内民主制度上切实解决党员民主权利行使的问题,切实保证党员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其次建立完善对党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和党纪,自觉实践党的先进性基本要求。

2.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构建一个党员先进性教育制度化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的系统结构。建立健全这种长效机制,体现对党员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要求,使党的肌体始终保持健康和活力。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健全长效稳定的党员学习机制、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使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党员流动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为党员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问题。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结合流动党员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组织。在党组织的设置上,打破过去传统的党员分布上的地区、行业、部门限制,从党员流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创新具有活力的基层党组织机制;建立正常组织机构,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把经常性教育落在实处。

4.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发展党员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要继续不断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严格按制度办事。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进行培训,对接收党员和转正党员进行表决,对不合格党员要进行及时处置。从“入口”和“出口”两方面保证党员质量。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发展党员既要关注阶层性,又要注重群众性,既要强调先进性,又要体现广泛性。执政党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努力工作,把社会上的优秀人士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的肌体的创造性和活力。只要我们严格坚持党员标准,按党章规定发展新社会阶层成员入党,不会动摇党的阶级基础,也不会影响党的先进性。相反,加强党同新社会阶层的联系,增强党在他们中间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既要注重个体质量,也要注重整体效能。实践证明,党员素质高低,结构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发展党员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使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分布结构更科学、更合理。所以,要根据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在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年龄结构,知识和专业结构,还要注意党员的个性特长,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整体素质优良,优势互补的坚强战斗堡垒。

总之,要按照十七大的部署,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