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借鉴西柏坡时期党

科学借鉴西柏坡时期党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活动历史离我们远去甲子有余,党在这一时期的精神建设也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推进党的精神建设,仍然需要科学借鉴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历史经验,在继承中发扬光大,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党的精神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这项重点工作进行。
科学借鉴西柏坡时期党_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基于历史视角的研究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毛泽东、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活动历史离我们远去甲子有余,党在这一时期的精神建设也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虽然,跨时代转换使得党面临的环境、任务和自身状况都发生根本性的深刻变化,但那个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成功经验,仍然是我们党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推进党的精神建设,仍然需要科学借鉴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历史经验,在继承中发扬光大,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党的精神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服从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主题

党的精神建设要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政治路线,抓住党内存在的实际思想作风问题来进行,是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重要经验。党的中心工作是党的精神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服从服务对象。党的精神建设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提供根本保证。这是党的精神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离开党的中心工作搞精神建设,或者就精神建设搞精神建设,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得不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响应和赞成,就是没有载体的虚无,就是镜中月水中花,没有生命力。

西柏坡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就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围绕这个总目标,我们党针对基层党员队伍组织、作风不纯的问题,结合土地改革开展了整风运动;针对党和军队中的思想纪律问题,进行新式整军运动,进行纪律整顿和制度建设,保证了大规模战争条件下全党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针对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需要,要求学会管理城市;针对党即将面临的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向全党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告诫和“赶考”命题,为我们党顺利接管城市和新中国的建立做了思想和精神准备。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推进党的精神建设,就要把党的精神建设融入到这些中心任务中去,将其转化为这些任务实现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政治路线,抓住党内存在的实际思想作风问题进行党的精神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今天继续推进党的精神建设仍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一)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展党的精神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前党的精神建设就是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展开。

通过党的精神建设,为完成党的中心工作凝聚力量。凝聚力量是推动伟大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个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的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通过党的精神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把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转化为人民群众期盼的更加公平的教育、更加稳定的工作、更加满意的收入、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加优美的环境等具体可感的努力方向,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共识,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汇聚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通过党的精神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种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在我们面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创新中争创优势、克服弊端;增强宗旨意识,全体党员和干部都时刻牢记我们党是为什么而成立,为什么而发展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使命意识,视国家发展为己任,视百姓幸福为己任,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通过党的精神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实现伟大的目标不是口号,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实干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用劳动与汗水成就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中国梦。

总之,通过党的精神建设,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追求,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而艰苦奋斗。

(二)必须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展党的精神建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重要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启动的伟大斗争。其庄严使命就是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些奋斗目标的最大推动力。当前,党的精神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这项重点工作进行。

通过党的精神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当前,改革开放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必须通过党的精神建设,坚定全党的改革信心,使其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来推进改革。

通过党的精神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有全党全社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就不可能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关联度越来越强,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现在,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不是来自利益受损群体而是来自各种既得利益阶层。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承担起推进改革的历史重任,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勇于冲破畏葸不前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部门利益的掣肘,积极推进改革。做到思想永不僵化,改革永不停顿。

通过党的精神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全面深化改革大局观。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各领域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因此,要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观,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大局中去把握,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总之,就是要通过党的精神建设,广泛凝聚共识,形成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改革合力,坚定不移实现中央的改革决策部署,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二、党的精神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为引领

党的精神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为引领,是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重要经验。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西柏坡时期,针对广大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理论水平现实状况,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读书,毛泽东多次亲自规定学习书目和章节,并要求党员干部多读书,以提高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同时,为适应革命即将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现实,在党内开展了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等党的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学习与运用。通过这些学习,武装了全党的头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我党顺利从农村转向城市、从领导人民革命的党转为执政党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推进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们的思想活跃,社会上各种观念涌现,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是党的精神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习。西柏坡时期重视学习,坚持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为引领的经验,对今天党的精神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一)必须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端正党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让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用发展的眼光,加强对中国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没有尽头,理论创新也不会停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能一成不变,必定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注入新内涵。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正能量。我们要加强中国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并落实到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来,引导人们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全面小康、民族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

(二)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贯彻中央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注意在陶冶情操和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通过道德修养增强党性修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推进党的精神建设。

注重学习,真正做到学以立德。面对现实存在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广大党员干部要特别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摆脱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低级趣味。慎重交友,培育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气场。

搞好自律,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所谓自律,就是在各种环境下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自我尊重,自我反省,自我警告,自我激励。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模范地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模范地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时刻注重自我道德修炼,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力量。

三、党的精神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改善党员干部作风为主线

党的精神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改善党员干部作风为主线,是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重要经验。作风是一个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以良好作风推进事业发展,是我们党战胜困难、赢得主动的一个重要法宝。西柏坡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尤其是党内严重存在着成分不纯和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党中央结合土地改革和依靠群众开展了开门整党运动,纯洁和巩固了党的组织,有效纠正了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密切了党群关系,调动了广大党员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得以顺利进行;重新规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根据革命即将胜利,革命队伍中出现的骄傲浮躁现象,毛泽东提出了“力戒骄傲”的要求,进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在离开西柏坡赴北平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提出了“赶考”的历史性命题。“两个务必”和“赶考”,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警省意识,对当时及新中国成立后清正廉洁的党风的形成和保持起了重要作用。西柏坡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今天继续推进党的精神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必须把改善党的作风作为党的精神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一种优良作风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种不良作风的克服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持续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不断地保持自己的政治优势、提升自己的政治优势。因此,无论是枪林弹雨的战争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还是激情奔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作风建设贯穿党的发展壮大全过程,这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改善党的作风是党的精神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

自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当前,党的作风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有些党员干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脱离了我们依靠的人民群众。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在党和群众之间横亘一座无形的墙,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力量,全面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终将无法实现。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对作风建设作了明确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是下大力度狠抓作风建设。出台“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作风建设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这一系列举动,充分表明了党中央改善党员干部作风的坚决态度。

(二)必须把“八项规定”作为新形势下党的精神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的出台,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八项规定”明确了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告诉了全体党员干部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是要通过工作作风的改进,端正党风、政风,进而淳化民风,是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党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贯彻执行是关键,要加强表率意识和细节观念。

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党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表率意识。作风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讨论“八项规定”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上行下效”是移风易俗的规律,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会对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是重点、是表率、是关键。转变作风就是要坚持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起,只要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就能形成正面的示范效应。

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党的作风,党员干部要树立细节观念。“群众利益无小事”,从细节入手,是转变作风、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要想真正促进作风转变,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入手,循序渐进促转变,稳步推进抓提高,不断使作风建设落到实处。转变作风就是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就是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就是从细节抓起,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三)必须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党的精神建设的重要方式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了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是新形势下探索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为今后党的作风建设经常化、制度化提供了经验。“为民务实清廉”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党员干部的自觉价值追求,也是新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主题。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精神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从党的性质来说,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从党的宗旨来说,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有心中装着百姓,作风才会转变,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群众观念就要求反对“四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改进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精神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务实”观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虚掷的公共资源,迟滞的行政效率,与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相背离。发展中的中国呼唤一个更加高效务实的政府。坚持务实观念,就要反对形式主义。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坚持重实际、察实情、干实事、出实招、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精神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观念,消除特权思想。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牢记“两个务必”,远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做到克己奉公,勤政廉政,绝不搞特权,绝不搞以权谋私。做到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拒腐蚀、永不沾,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精神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作风“常态”观念。改进作风,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样才能真正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搞一阵风,必须常期抓下去,一是靠制度把作风建设常态化,二是要党员干部将制度不打折扣地一直贯彻落实,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长期自觉的行动,成为常态,成为习惯。最终达到“为民务实清廉”,并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改善的目标。

四、党的精神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党的精神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是西柏坡时期党的精神建设的重要经验。制度建设是党的精神建设的有效保证。任何一种思想理论成果,如果总是停留在思想教育和道德示范的层面,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就难以保证其社会效果的长效性。政党精神的传承,离不开制度的支撑,制度是精神得以存续的有效载体。正如邓小平所说,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3]。西柏坡时期,针对一些地方的领导人在遇有重大问题时往往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甚至还有擅自修改中央或上级党委的政策和策略等的情况,在各中央局和中央分局建立和健全严格的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委制,扩大党内民主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消除了个人主义、山头主义等现象,极大地改变了党内军内存在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使党内出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党的执行力,进而大大保证了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我们党领导全国胜利起到重大作用。

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制度建设非常重视,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党和国家的各项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日益完备,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不够完善的地方。西柏坡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今天党的精神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一)必须继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党的精神建设顺利推进

党内法规是党内规章制度的高级形态,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一个政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是其发展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2013年5月27日,党中央公开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两部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发布,使我们党有了第一部正式的、公开的党内“立法法”,对于进一步提高党内法规制定质量、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继上述两部党内法规公布之后,河北省也制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党内法规制定细则》和《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细则》。

制度的制定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要把制度的威力充分发挥,就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制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制度落实比制度制定更重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规章制度,党内生活的主要领域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员、干部法规制度意识淡薄,对这些出台的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落到实处,致使很多制度都流于形式,严重损害了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强化制度的约束力,进一步严肃党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把严格执纪作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有效手段。

落实制度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自觉。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首先要增强其制度意识、法制观念。制度意识、法制观念是否牢固,是党员、干部能否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制度的必要条件。要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和相关法律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贯彻党内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按制度要求办事,身体力行地抓好各项制度落实。其次,要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意识。监督也是促使制度落实的一个重要手段。广大党员群众一定要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近些年来,网络举报的兴起就是人们监督意识被唤起的证明。通过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无论是哪级组织,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违反制度都要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理。只有这样,党的制度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必须继续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凸显了民主集中制在制度建设中的核心位置。坚持民主集中制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的重要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等内容,充分反映了党对民主集中制度的新认识。同时,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目前来看,一些党组织对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领导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不习惯在民主的气氛中推进工作。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阳奉阴违的行为。

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通过对党员、干部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熟悉民主集中制的规矩,懂得民主集中制的方法。一方面要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发扬民主,从思想上克服一言堂,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形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包容不同意见的良好氛围,自觉贯彻执行党内民主制度。一方面要引导普通党员干部提升能力,充分利用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党的权威的意识和党的纪律观念,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通过加强党的纪律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正确执行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总之,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尊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广泛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