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公共安全科技人才培养及宣传教育

加强公共安全科技人才培养及宣传教育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需要准确、快速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将公共安全专项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公共安全体系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研究开发、宣传教育、人才培训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等。2.组织训练和演习突发公共事件不仅是对政府灾害管理能力的挑战,更是对社会整体能力的综合考验,而民众自身的防灾意识、危机预防能力和危机应对水平便成为政府危机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六节 加强公共安全科技人才培养及宣传教育

一、加快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

1.加快科技进步,完善城市安全的物质技术条件

建设平安城市要把科学技术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强化公共安全的高新技术集成,强调系统的技术支撑,充分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城市安全的保障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因此要加强城市安全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对社会公共安全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预测,进行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加大投资力度,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城市防护和防灾的现代化建设。现有的城市安全技术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必须增加科技含量使城市防灾救灾和安全防护逐步现代化,即不断用最新科学技术使城市安全系统现代化,例如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行各救灾系统的相互联网。社会的信息化对城市安全的现代化也十分重要,信息共享等高新技术手段,直接影响快速预警反应的能力,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城市安全中的作用,发展数字城市和城市安全网络等高新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安全防御系统、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其中,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统一的安全系统自动化业务平台是必需的基础。

加快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需要准确、快速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建设应突出实战性、科学性、信息化、网络化要求。强化防灾救灾手段不仅可以防止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包括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可以提高防灾救灾水平,增强救灾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迅速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加快公共安全科学研究

公共安全研究方面缺乏整体系统研究,各相关领域处于条块分割状态,缺乏对于公共安全发展的总体框架和统一的指挥决策体系。而公共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尚处于空白。因此应该加快建立国家级公共安全理论体系的步伐。在研究各种事故、事件和灾害发生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对于构建公共安全科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建立国家公共安全科技体系和学科体系。科学技术不但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强化高新技术集成,城市安全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因此,要加强公共安全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城市防护和防灾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安全技术是比较落后的,对生产安全事故和灾害发生机理、识别理论和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危险源的监测监控理论及技术、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应急处理技术和决策支持技术缺乏系统研究。因此必须增加科技含量,使防灾救灾和安全防灾逐步现代化,即不断用最新科学技术使城市安全系统现代化,例如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行各救灾系统的相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公共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赋予了科学技术更重要的使命,应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加大社会公共安全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研究的力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和战斗力的作用,建设一个功能完备、资源共享和反应迅速的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培育综合型管理人才

我国政府灾害管理部门多是沿袭过去纵向行政体系中的结构,分部门管理,地方政府大多没有统一的灾害管理机构来综合应对灾害或事故,现有的灾害管理部门中也缺乏综合型的灾害管理专业人才。为此,加强对灾害行政学、灾害管理学的研究,尽快培养综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并输送到各级政府中,同时对各级政府负责危机管理的政府官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综合管理灾害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日本政府在阪神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推出了“灾害应急模拟指挥首长特训软件”,配发给各地政府,以加强各地方政府领导人的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各级政府领导通过计算机对各种灾害的模拟,做出应急指挥,这样,可以提高政府领导面对危机或突发事件时正确进行应急指挥的能力,以减少因指挥不当而使灾害损失扩大化。此外,安全投入是取得良好管理成效的保证。

北京市财政在2004年的预算草案中,首次设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专项资金2亿元,主要用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开支,这一点很值得借鉴。将公共安全专项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公共安全体系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研究开发、宣传教育、人才培训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等。当然,社会公共安全部门仅仅依靠市政府财政拨款很难维持下去,应积极寻找社会团体、个人赞助和部分收费服务项目等多方面筹集渠道。

二、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市民安全意识

1.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对于各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由于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政府应该侧重与社会中个体的互动。也就是通过宣传安全知识,增强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生活在充满风险的中国现代城市,普通市民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并积极参与和支持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努力营造一个人人有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文化环境。我国民众对安全知识还知之甚少,即使是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没有掌握多少正确的逃生知识。教育以家庭为单位的话,在校学生是比较好组织集中教育的群体,他们的安全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整体安全素质。目前在有关国家课程中,已经将交通安全知识比较系统地纳入了中小学学校教学内容。面对高风险的社会,其他的安全知识也亟须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使师生掌握避险、报警和自救的方法。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安全知识的范围应扩大,教学深入程度也应不断加深。通过对这个群体的集中教育容易看到明显成效,而且还能起到正的外部效应。在校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很强,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科学的安全知识容易被人接受,作为他们的家庭成员就是直接受益者。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可能宣传教育遇到的难度会比较大。但是,农村又是安全保障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应该在各种科普活动中加入安全科学知识普及,增强农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2.组织训练和演习

突发公共事件不仅是对政府灾害管理能力的挑战,更是对社会整体能力的综合考验,而民众自身的防灾意识、危机预防能力和危机应对水平便成为政府危机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政府应该组织公民进行有目的的防灾教育和应急训练,以提高民众的危机应对能力,让民众真正了解灾害的特征,充分理解政府的防灾对策,并积极组织市民参加各种防灾减灾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民众勇敢地面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并积极配合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防灾教育和训练可以通过建立社区防灾组织来实施,社区能协助政府进行灾害管理,提高灾害管理效力。政府或相应机关团体对社区防灾组织的负责人员进行防灾知识教育,进行各种灾害模拟训练、社区灾害管理知识培训等,通过增强他们的防灾意识来带动社区民众参与防灾活动。总之,宣传教育要强调互助与自助相结合,训练和演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消除民众和社区的脆弱性,提高民众的抗风险能力,大家才会觉得更加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