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因为教育为其提供人才、人力资源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新课程加强了技术设计,注重技术试验,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都为我校开设技术课,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兄弟学校难以比拟的资源。总之,我们调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创造充分条件给学生

充分利用资源 加强科技创新教育

拓振社

(子洲县第三中学,陕西 子洲 718400)

【摘要】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做法主要有:①建立理化生实验室在校时全天开放制度;②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③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④开发文本资源,推广科普知识;⑤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利用校外资源,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利用 资源 创新 教育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并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因为教育为其提供人才、人力资源和知识创新的基础。技术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八大领域之一,开设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新课程把信息素养的提升放在首位,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和交流的实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和责任。新课程提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为实现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加强了技术设计,注重技术试验,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技术课程资源不平衡,技术课程的实施条件相差大。因此,新课程还注重条件替代,强调资源整合。

我校是一所2003年新建的高标准完全中学,与2006年创建的子洲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学校占地68700平方米(其中实用技术培训基础33000平方米),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建校以来,先后建起了理化生分科实验室各3间,计算机教学专用教室3间,图书室、阅览室、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其中理化生仪器价值50多万元,计算机162台,图书2万余册。实训基地有种植温室大棚10个,畜牧养殖大棚7个,10立方米沼气池6个,50立方米沼气池3个。服装厂有电动缝纫机40台,印刷厂设备价值达20余万元。学校开设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美术等专业。学校聘农艺师1人、农林科学院动物研究院客座教授2人、服装设计师2人。所有这些都为我校开设技术课,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兄弟学校难以比拟的资源。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有效利用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实训基础、校办服装厂、校办印刷厂、墙报等物质资源,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国家教材、校本教材《实用养殖技术》和《实用种植技术》等文本资源,广泛开发教师、学生、家长、校办工厂技术人员、实训基地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组织形成多样的科技创新教育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校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促进了我校技术课的教学,提高了素质教育水平。

现就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建立理化生实验室在校时全天开放制度

我校从2007年开始,理化生各有两人专门负责实验仪器的管理与使用。根据教材所学原理和方法,科任教师、实验员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课题,让学生观察、分析、探究,然后书写观察或实验报告,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让学生利用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结合原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知识应用活动。如利用反冲原理制作儿童玩具车;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变力转动制作电动机、电风扇;利用电源指示灯、电磁继电器制作温度自动控制器、自动打火器、报警器;利用化学反应原理给少年儿童表演小魔术;用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溶液鉴定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将铁钉在不同环境(油、水、干燥空气)中存放,经长期观察,让学生总结出钢铁生锈的条件。生物实验员还让学生在实验室对有代表性的小动物进行解剖和标本制作,还教给学生人性化的杀鸡方法,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我校信息技术师资力量强,设备多,兴趣小组的学生选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确定主题、规划内容、选择媒体、策划创意、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完成“可爱的家乡”“保护水资源”“我们的校园”等作品,在校内展示、交流,得到了大家共同的赞赏。

另外,高一级学生都参加了“我的网页设计”活动,部分学生还为校办印刷厂和服装厂设计装饰图案,展现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结合本地环境、气候、水分等条件,根据植物特征进行小种植活动。教师提供了谷子、玉米、白菜、土豆、菠菜五种对水、肥、气、热不同需求的植物种子,让学生任意选择两种在实训基地的同等自然条件下进行种植,然后总结出五种植物适宜生长的自然条件的结论。

实训基础既有种植大棚又有养殖大棚,又有沼气池,让学生先考察,后设计出实训基地洁净生产流程图。

2008年1月份,我国遭遇了罕见的冰雪天气,实训基地仅有一个种植大棚(西红柿)得以存活,其他大棚均因冰冻而绝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西红柿是否耐低温?这一大棚管理措施与其他大棚有什么不同?然后撰写《温室种植的耐严寒管理》研究报告

另外,我们让学生在实训基地,每年至少参加两到三次的种植或养殖活动。

四、开发文本资源,推广科普知识

今年四月,我们原来只对教职工开放的图书阅览室开始对学生全面开放,并对学生进行重点科普读物推荐,如《百科知识》《科学大观园》《科普天地》《学电脑》《海上探险》《科幻爱好者手册》等。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科教知识的要求,我们让每个学生为班上捐献一本科普读物,每个班都开辟了一个图书角,还开展学生与学生、班与班之间的图书交流活动,提高图书流通使用率。

教师充分利用教科书、参考资料等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

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多次请西北农林科技学院动物研究院教授、子洲县园艺站园艺师对学生进行养殖和种植的专题讲座。我们还让学生和家长共同进行小设计、小种植,让社会上的土专家、土技师来学校进行技术创新表演,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

六、利用校外资源,提高综合素质

让学生在山沟采集有代表性的几种岩石,如砂岩、砾岩、板岩,还可收集奇石,陶冶情趣。针对一个主题制作植物标本,如花系列标本、叶系列标本、皮系列标本,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地植物的类型,并证明它们是怎样适应本地环境的,从而说明“适者生存”的道理。还可进一步说明:科技创新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否则我们就可能会被淘汰。

地质灾害是黄土高原常见的自然灾害。这几年绥德、吴堡、子洲都发生过山体滑坡并造成居民伤亡,我们让学生对今年春季石沟滑坡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造成滑坡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案。

汶川8级特大地震、玉树7.1级大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损失,抗震救灾的过程,也就是一次科普的过程,各报纸杂志等媒体,都刊登大量的有关防震救灾的知识,我们整理成册,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并要求学生对社区居民进行义务宣传教育。

总之,我们调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创造充分条件给学生以科技创新的空间,以开放的胸怀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共收集科技论文100余篇,研究报告52篇,小制作71件,动植物岩石标本96件。但也要看到,我们离兄弟学校,离发达地区还差得很远,特别是《通用技术》课还是一个全新的科目,我们的教学刚刚开始,愿我们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共同提高,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科技事业,为祖国的明天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