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经验做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经验做法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在抓机遇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推进安平县发展的和谐平安。一是立足科学发展的角度,抽调相关部门骨干,针对全县社会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加深认识、统一思想,在党政班子成员中凝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安平发展和谐平安的广泛共识。三是充分调研,科学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经验做法_2011~2012年河北省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取得了一个个的新进步、新跨越。与此同时,全县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群众思想观念等方面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在抓机遇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推进安平县发展的和谐平安。

1.把统一思想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先导。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部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利用好发展重要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久治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县政府结合安平实际,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一是立足科学发展的角度,抽调相关部门骨干,针对全县社会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加深认识、统一思想,在党政班子成员中凝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安平发展和谐平安的广泛共识。二是成立社会管理专门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立足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信访、监察、统战、人社、民政、财政、农工委等多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安平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全县社会管理工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推动全县社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充分调研,科学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了全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责任主体、体系机制、创新举措和方法步骤,为切实推进社会管理确立了纲领性指导文件。

2.把加快发展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从县情看,在众多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依然是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与其他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只有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为此,我们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为全县的和谐平安奠定扎实稳固的基础。

一是狠抓特色产业,以业富民。安平是著名的中国丝网之乡,丝网业发展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我们紧紧围绕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主导产业,建园区、上项目、引技术、调结构、强装备、重研发、创品牌,使传统产业焕发了更大活力。目前,安平丝网产品已经发展到8大系列、6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年拔丝达到220多万吨,加工板材80多万吨,织网2.5亿平方米,丝网产值达160亿元,无论是产量、销量还是出口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丝网生产已遍及全县所有乡村,并已延伸到周边多个县市,全县85%以上的民营企业都与丝网有关,丝网工贸企业摊点110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有力地推进了安平富民强县的进程。

二是狠抓基础建设,以居安民。大力实施“城建突围”战略,累计投入城建资金20多亿元,新增改造城镇道路91.3公里,新增排水管道38.4公里,绿化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到33%。不断拉大县城框架,实施了27项路网工程,让人民出行更通畅。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平安公园等一大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县城品位,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时,我们又以前瞻的理念,谋划建设了总投资40多亿元的汉王公园、会展中心、行政文化中心等城建三年上水平工程,其中教育园区、医院综合大楼、会展中心等已开工建设,一大批合民情、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正在改变着安平人民的生活品位,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普惠全民。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测土配方施肥、优质种源基地等农业基础项目建设,使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2010年总产量达到24.3万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积极发展生猪业,认真实施了“百万生猪富民工程”,有效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大力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涌现了一批丝网生产、汽车配件、特色种植等专业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6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农村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全力开展新民居社区建设,将全县230个村整合成69个新型农村社区,6个新民居社区正在加紧建设,徐疃社区已入驻村民。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农村的繁荣稳定,缩小了城乡间、行业间的差距,让全县人民更好地分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3.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一是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把政府的工作精力和公共资源更多地转向了民生领域。“十一五”期间,我们连续实施了45件民心工程,涵盖了就业、社保、医疗、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等诸多领域,办成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事、难事、大事、好事,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激发了全县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安平的热情,广大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按照教育是民生之基、富民之基的理念,促进教育优先发展。5年来累计投入1.3亿元,用于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和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投资6亿元开工建设了安平史上最具品位的教育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安平最好的建筑群之一。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建成125所规模大、标准高、师资优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公办学校作为骨干力量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从文化学校到职业学校的全部覆盖;民营学校为教育事业做了有益补充,较好地解决了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根本,全县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2.6%以下,低于省标准和全市平均水平。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和“回乡创业”工程,鼓励下岗职工、退伍转业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着力吸引在外安平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引导他们在创业中找出路、谋发展,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良好局面。积极落实特定就业补贴政策,努力为“4050”困难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广泛实施“就业培训”工程,依托丝网、生猪、汽配、浴盆等几大产业,建立城镇职工培训、失业下岗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培训等培训机制,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全县的就业率不断提高。

四是始终关怀特殊群体。我们高度重视优抚安置工作,全面兑现优抚政策、抚恤定补,认真解决了优抚对象治病、自谋职业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按省三星级敬老院标准建立两个中心敬老院和一个区域性敬老院,可吸纳全县五保供养人员。不断提高农村、城镇低保人员保障水平,确保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开工建设惠民家园、墨香阁、幸福家园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使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积极关爱帮助残疾人,成立全省第一家残疾人托养机构,对残疾人实行集中托养、居家托养,发放专项资金帮助残疾人康复、就业以及实施危房改造,使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把完善体系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围绕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们结合安平实际,找准症结,逐步完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一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保障制度,用完善的制度解决全县人民的养老和看病问题。在原有机关事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上,2010年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11年7月1日又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使所有城乡居民养老都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在原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基础上,2007年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08年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同时,积极开展工伤保险,大额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使整个医保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目前,全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机关事业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企业职工参保率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

二是不断优化服务管理体系。成立安平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全县所有职能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办公,打造公共资源平台、政务服务平台、行政投诉平台、信息公开平台、网上办公平台、领导支撑平台“六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制定县级领导分包乡镇制度,将全县8个乡镇根据乡情分别由2~4名县级领导直接分包,实现乡村管理责任化,切实保证了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落实,促进了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创新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县城划分为4个社区,327个居民小区,在各个小区设立居民小组长,并在4个社区与居民小组长之间设立协理员,形成由县社区办牵头、居委会主管、协理员包片、居民小组长配合的社区管理机制,进而实现了管理网络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服务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提高了治安防范能力,有力地保障了居民生活的稳定与安全。

三是积极创建源头稳定体系。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在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新民居建设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工作决策中,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和各界人士参加,提高人民群众共建安平的参与度。确定并积极培育“重德尚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拼搏图强”的新时代安平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以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减少社会矛盾。建立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积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实施“源头预防工程”,围绕各种不稳定因素开展经常性排查活动;狠抓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筑起“三道”防线,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所有信访问题在县内解决;狠抓县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的落实,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定期接访,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情况问题。

四是全力提升矛盾调解体系。进一步完善矛盾调解网络,将人民调解开进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从基层抓起,从薄弱环节抓起,实行城乡联动,拓展工作范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调解网络体系,增强了矛盾调解工作的“辐射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建立定期排查机制,及时、超前掌握矛盾纠纷苗头,按照“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要求,认真做好矛盾纠纷预警预测工作,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分类梳理,列表登记并进行直接调处或分流到相应的部门和单位调处,及时把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

五是大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投资250万元建设了城市监控工程,在全县主要区域、路段安装摄像头,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全方位、全天候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系数。大力推广“平安互助网”建设,将报警电话与村委会广播喇叭相捆绑,如遇紧急情况只要拨打报警电话,即可通过村委会广播喇叭将求助信息传播出去,形成了“家家都是报警点、人人都是联防员”的治安形势。以派出所为平台,以社区保安、村民内保为力量,全面发动民力、整合民力、组织民力、利用民力,形成了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的多元化管理,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六是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调整充实了县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抗旱、粮食、自然灾害等应急预案。建立了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卫生、畜牧、环保、气象等部门技术人员为保障的“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队伍。进行了“一网五库”建设,整理收集了应急预案库、应急救援队伍及避难场所物资库、专家库、典型案例库,形成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网。

5.把党的领导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不断增强民本意识,以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为切入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一是传承安平“两个第一”(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县委)精神,带头开拓进取、创先争优。机关党员站在有利于全县发展、有利于人民富裕的角度想问题、出实招、干实事、见实效;企业家党员主动承担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丝网和生猪产业强县的重任,不断引领产品向高尖端迈进,使特色产业优势日益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身在一线的优势,带头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促进农村的安全与稳定。二是高度关注倾听民声民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结合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建好行政服务中心,联合接访中心“两个中心”和群众工作站、群众工作室,贴心服务群众,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大力开展和谐家园创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到问题多的地方去,到工作难度大的地方去,发扬“5+2”、“白+黑”的工作精神,多做加强沟通、消除隔阂的工作,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家庭的和谐稳定、村镇的和谐稳定、部门的和谐稳定。

6.把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骨干。干部队伍肩负着引领导群众、推动工作、保障和谐平安的重要责任,我们坚持发挥干部队伍的骨干作用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是摆正位置,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己任。引领干部队伍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面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到江苏、山东和省内一些县市考察学习,学思想、学理念、学办法、学政策,为更好地推动工作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水平。三是锐意进取,树立干部队伍攻艰克难的良好形象。面对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城镇建设、新民居建设等一系列促进民生改善的大事和难事,面对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干部冲锋在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较真、较劲,出智、出力,用信心、恒心、耐心和细心确保各项工作推进。四是风清气正,实现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严格要求干部队伍,讲操守、重品行、明是非,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秉公用权、勤政为民,干净做事,清白做人,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和谐平安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最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