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自主性的微观基础:对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国家自主性的微观基础:对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国家自主性的微观基础:对概念的反思与重构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国际制度与国内政治的互动日益紧密。在“找回国家”的旗帜下,一些政治学家强调将国家自主性问题带入政治分析的中心议程。本章将以国家中心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作为知识背景,对既有的国家自主性概念加以审视和反思,在理性选择的路径下重新阐述国家自主性的概念以便更好地将行为体、环境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为国家自主性问题的探究提供一个微观的基础。

第二章 国家自主性的微观基础:对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国际制度与国内政治的互动日益紧密。既有的理论文献或者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或者从理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国际制度影响国内政治的因果机制,但大都忽视了国家自主性在这种国际—国内互动中的重要涵义。建构主义文献不仅更多地在共享价值的意义上来集中探讨国际规范扩散对国家政治边界的超越,而且强调了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精英在规范跨国扩散中的核心作用。一部分理性主义文献集中关注国际制度对社会分化的影响和对社会动员的效应,具有明显的社会中心论倾向。另一部分理性主义文献虽然突出了行政机构在参与国际制度上的国内政治考量,但仍然主要拘泥于行政—立法关系和选举政治的视角,而这些视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中心论”的翻版。

在政治体系中,国家与社会相互依赖,但国家并非总是社会的附属物,而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相对于社会的自主性。随着国家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复兴,“国家自主性”(state autonomy)在社会科学中成为非常流行的概念。在“找回国家”的旗帜下,一些政治学家强调将国家自主性问题带入政治分析的中心议程。这些学者对国家自主性的界定推动了国家中心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为国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概念基础。但他们对这个概念的阐述也有种种模糊和混淆之处,并使其在经验研究上的价值大打折扣。本章将以国家中心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兴起作为知识背景,对既有的国家自主性概念加以审视和反思,在理性选择的路径下重新阐述国家自主性的概念以便更好地将行为体、环境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为国家自主性问题的探究提供一个微观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