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中国文明的法律智慧

建设中国文明的法律智慧

时间:2022-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其旨趣,不外乎立足当下,循沿中国文明的理路,于开放和比较的格局中,发掘理述中国文明的法律智慧。如此作业,践履一种历史主义进路,秉持中国身份和中国文明立场,一以阐扬提澌中国文明法律智慧的人道意义为职志。   但凡成熟的文明体系,均拥有自恰的法律文明。

经此作业,本书着意于现代中国政道与治道的法理表达,期期于探究一种基于深切历史感的华夏邦国政治,从而,为奠立于现代中国文明的法制体系提供伦理-政治意识。这是本书的又一主题,也是全书各章均所涉及的根本指归。   

   本文为《汉语法学论纲》导言

   本书概分三章,分别探索汉语法学的源流演变、学理内涵和文明品格,阐释法学历史主义的义理脉络和命题抱负,考察汉语法学置身转型时段的历史意识与政治意识。合其旨趣,不外乎立足当下,循沿中国文明的理路,于开放和比较的格局中,发掘理述中国文明的法律智慧。如此作业,践履一种历史主义进路,秉持中国身份和中国文明立场,一以阐扬提澌中国文明法律智慧的人道意义为职志。

   但凡成熟的文明体系,均拥有自恰的法律文明。罗马法律体系和古典中国礼法一体的法律文明,源于各自的文明母体,允为典范。单就吾国传统而言,则中华法系和汉语法学,分属规范世界和意义世界,滥觞自赤县神州的生活世界,映照着此方水土的人生和人心,在料理人世生活中编织了人间秩序,而于亿万斯年中照拂着这个叫做华夏中国的家国天下。其意其义,就古典中国的法意精神来看,则亲亲而尊尊的宗法伦理,奉天敬德的正义法精神,追求实质公正的实用理性,崇古法圣的历史主义气质,推究于名实之际的逻辑思维和刑名律学的修辞艺术等等,辗转推陈,可堪提携。进而言之,其以华夏子民的起居生息为凭,承载着数千载文教风华,蔚为普世性法理智慧,实在不当菲薄。其中,“奉天敬德,崇古法圣”,将家国天下联为一体,于俗世和神圣两端绝地通天,而又森然有别,反映了一种基于历史主义的超越性运思方式,也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政治判断价值标准,堪为精华,无旧无新,恒旧恒新。值此接引西方法意超逾一个半世纪,而新型法制和法意基本落定之际,回瞰古典中国文明的法律智慧,条陈其近代百年的更张嬗变,则其体用犹存,理脉连通,生机油然,尤当瞩目,而亟需吾侪接应反思者也。

   职是之故,本书一大主题就在说明,一切现实的法权安排实际上都不过是表现为当下存在的历史存在。在时间之维中探索法律的精神成长过程,包括它的道德成长,其所致力的是历史存在的当下省思和有关法律未来的文化观察,从而,其于揭示法律的历史理性之际,本身亦成为一种历史理性。进而,观察人世生活攘让因果的历史理性,梳理历史视野中邦国法律之治的道德禀性和政治使命,其所申说的是一种法律正义,而旨在追究曾经有与可能有的政治正义。舍却法律正义和政治正义,则自然正义和社会正义失去依托,人世势必一团漆黑,人间无异于匪帮。由此,讲述一个民族文明转型和立国进程的法律史叙事,构成了它的政治立国的意义指南,也是赋予近代中国“立国、立宪、立教和立人”四位一体的政治建国进程以制度肉身的法意资源。

   经此作业,本书着意于现代中国政道与治道的法理表达,期期于探究一种基于深切历史感的华夏邦国政治,从而,为奠立于现代中国文明的法制体系提供伦理-政治意识。这是本书的又一主题,也是全书各章均所涉及的根本指归。其间头绪纷繁,汉语法学和法学历史主义得能再三申说的一点就是,俗世的权力和立法与超越的天道天理恒有差别,立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法治体系具有高蹈于现实政治势力的权威性。换言之,实在之法与自然之法的二元格局暨后者的至尊至上,法律与法度的差等,法律必需符合法度方始合法,而法度存在于天道天理,以及俗世的立法和立法者永远不能僭替天道天理的上位性等等,均为中国文明折冲调处其间的重要原则,而为汉语法意之重要学思。由此,本书对于中国文明深蕴于历史本体之中的道德本体,一种展现为道德本体的历史本体,以及体现于世道人心之中的深切的历史感和庄敬伦理,及其所予法意之深重影响,多所追究,再三致意。

   顺此而下,抱持人类历史必定是一个趋向善好展开的无限自我启蒙进程的光明心态,表达的是对于人世善好的积极期待,洋溢着对于人性和人心的坚定信心,构成了贯穿本书各章的另一主题。在此,一切法意,思之所向,情之所寄,志之所在,旨在造就一个正派社会和良善人生。毕竟,我们的父兄存活于此世,我们自己此时此刻存身于此际,我们的子孙万代还将辗转于此世此际,则这一方水土,一种家国天下的的廓然大观,不仅是法意运思的语境和背景,而且是法意与人意的致思对象,是且必将是一切法理的永恒主题。正是在此,“家国天下”,一个伟大的汉语修辞,表述的是一种浩远理想和道德热情,不仅昭显了普天之下的人道胸怀和包容精神,而且,其为一种政治意识、世界蓝图和文明憧憬,表达了一种廓然大观的世界主义和世界精神。其善好良治,其德勤绩能,更且成为法意的道义寄托与政治评价。远瞰地中海文明和大西洋文明时代的欧西立国进程,近观吾国百年沧桑,放眼东亚拉美后发诸国的流转颠沛,可以拈出而断言者,没有国家理性武装的邦国,未免流于浅薄浮泛,注定国祚短暂,乃至于“落后就要挨打”。但是,若无公民理性和优良政体撑持,则邦国可能富裕,也许强盛,但未必宜居。换言之,人间无人烟,人世无人世性,等于“洞穴”。因而,只有承载于优良政体的国家及其国家理性,才能获秉伟大的道德尊严,而为我们缔造一方惬意水土。“家国天下”这一博大而彭湃之境,优良政体撑持其间,美好社会与惬意人生方始有望实现其间。本书无论理述汉语法学还是法学历史主义,抑或梳理转型时段的历史意识与政治意识,萦念莫不在此,而学思一本于此。

   此外,有意识地提炼和运用汉语思维及其表达方式,亦为本书的私心深愿所在。“语文作育”,即运用此种语言思考、创作和交往,以凝练和深化此种法意语义体系的表意功能,提升此种法律文明的境界,致广大而尽精微,就是在提炼、抽绎、涵育和拓展民族生活的意义空间,充实特定文明实体的精神含量,提澌其品质,开阔其境界与格局。尤为重要的是,经此历练,潜咏于一种法意世界,而突破人身和制度肉身桎梏,另行拓展一方空灵,其实是在为生活世界找寻遮风避雨的可能时空。因而,笔者不避愚拙,殚精竭虑,尝试汉语法学学术书写的表意特征和表意能力,以及现代汉语法学应当与可能具有的风格美学。中国文明历经百年欧风美雨,有如炼狱,终于“古今中西”之大变局中焕然转身,正需以精准雅致的汉语表述承接思想成果,凝练法意学思,而启迪百代风华矣!

   附录一篇,讲述自家心事,理述一己学思,论述接应的则是吾国吾族的百年心思与心史。如其标题所示,“继斯文为己任”,则一卷在手,奉诸同好,知罪由人,好不乐哉!而考论其背景,观瞻其格局,掂量其抱负,要亦不外乎家国天下之兴亡盛衰,吾侪常人居家过日子之存亡安危。如此这般,则一卷在手,奉诸同好,能不唯勤唯谨,戒慎戒惧,乃至于战战兢兢。仰观河汉,吾身有限,此生有尽,秋风动,心事浩茫连广宇矣!   

   2013年9月5日深夜于故河道傍

   章润谨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