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版前言陶 德 麟1923年7月李达应毛泽东的邀请由上海到长沙任自修大学学长,主编《新时代》杂志,为自修大学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讲授唯物史观。《现代社会学》是他在这一时期的讲义,1926年6月由现代丛书社首次出版,至1933年重版14次。[1]在李达的《现代社会学》之前出版的有瞿秋白1924年出版的《现代社会学》。
再版前言_现代社会

再版前言

陶 德 麟

1923年7月李达应毛泽东的邀请由上海到长沙任自修大学学长,主编《新时代》杂志,为自修大学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讲授唯物史观。自修大学被赵恒惕封闭后,他在湖南大学、湖南公立政法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继续讲授唯物史观。《现代社会学》是他在这一时期的讲义,1926年6月由现代丛书社首次出版,至1933年重版14次。1980年收入《李达文集》第二卷的是1926年的版本;此次武汉大学出版社再版此书时采用的是1928年上海昆仑书店的版本。

李达在《现代社会学》序言中明确指出此书的内容即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他说:“社会学者,社会科学之一,其研究之目的在探求社会进化之原理;其研究之方法,在追溯过去以说明现在,更由现在以逆测将来。”“马克思固未尝著社会学,亦未尝以社会学者自称,然其所创之唯物史观学说,其在社会学上之价值,实可谓空前绝后。”因此,他“特采唯物史观学说为根据,编著此书”。此书虽然并不是中国最早阐述唯物史观的论著,[1]但按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的评价,却是“中国人自己写的最早的一部联系中国革命实际系统论述唯物史观的专著”[2],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此书比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包括李达本人)以前阐发唯物史观的论著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全书共分18章,约17万字,论及的重大问题有社会的本质、构造、起源、发展、变革、社会意识、阶级与国家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帝国主义、世界革命、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前途等重大现实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步骤也有专章加以阐述;还批判了“契约的社会说”、“生物的社会说”、“心理的社会说”等资产阶级学说,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理论表述体系。此书依据的资料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比以前阐述唯物史观的论著丰富得多,不仅运用了当时人们比较熟悉的《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的思想,而且还运用了当时人们不熟悉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著,如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中的观点和材料,再加上作者的理解消化,融会贯通,有些论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第二,此书在联系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方面的成就也是前所未见的。作者在论述帝国主义的一般特征之后,以《帝国主义与中国》一节专论中国革命问题,指出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已沦为“国际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者对于中国之侵略可分为政治的经济的两种:经济的侵略,即在于利用金融资本支配中国,使成为彼等之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与投资处所;政治的侵略,即在于利用武力或政治的优越势力控制中国以予取予求。经济的侵略,目的也;经济的侵略,手段也。海通以来,中国所受帝国主义之压迫日甚一日,至今日而尤亟。”作者根据实际材料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帝国主义之为祸于中国,至今日而极矣。金钱奴我以物质,宗教奴我以文明,教育奴我以服从,勾结我国贼,制造我内乱,涂炭我人民,迹其用意,直欲永远陷中国于分崩离析万劫不复之境,以继续其掠夺宰割之政策而已。帝国主义不死,大盗不止。中国年来之革命运动,其殆为帝国主义侵略之反响也欤!”本书又设《世界革命与国民革命》一节,详细论证了中国革命的动力、对象、领导权和归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旗帜鲜明的正确结论,不仅在1926年出版时是这样写的,而且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多次再版此书时也仍然继续坚持,不作修改,体现了作者的无畏精神和科学态度。

第三,本书的论述方式也体现了中国特色。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阐述大都不引原文,而用自己的语言作中国式的表述。例如书中给“社会”、“社会意识”、“阶级”、“国家”分别下了如下定义:“各个人为谋满足欲望而加入生产关系之结合,谓之社会。”“社会意识者,各个人为谋取生活资料不能不共同服从其支配之意识也。”“阶级者,社会的生产历程之结果,由生产条件产生而出,因生产手段之分配,及社会人员被分配于生产历程中所构成之社会的系统而生者也。”“国家乃社会之机关,由特殊阶级,以经济的剥削之目的支配下层阶级,并为防止内部‘革命’与外部攻击而造成者也。”这些表述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摘录和翻译,但又与经典著作的基本思想符合。本书用文言文写成,据作者自己说是“徇湘大法科学长及学生等之意见,原非得已”;但这种浅近的文言文却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陌生的,比某些佶屈聱牙的西化汉语易懂得多,不仅没有成为读者理解的障碍,反而增加了中国气派,成了本书的特色和优点。

李达谦逊地自认为此书只是“摸索写成的不成熟的著作”,“颇有缺点”。但在当时却是最准确最系统而又最通俗的联系中国实际阐发唯物史观的著作,它的出版在当时轰动了思想界。著名社会科学家邓初民回忆,当时革命者“差不多人手一册”。[3]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回忆:“李达老师是我国有系统地传播唯物史观的第一人。《现代社会学》一书(就是我听他课的讲义)是中国人自己写的最早的一部联系中国革命实际系统论述唯物史观的专著。这部著作在当时影响之大,凡是亲身经历过那些岁月的老同志一定都不会忘却的。”[4]大革命失败后,作者以“著有《现代社会学》”的“罪名”被“通缉”,在这种情况下此书仍然再版达14次之多,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其影响之大可以想见。此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注释】

[1]在李达的《现代社会学》之前出版的有瞿秋白1924年出版的《现代社会学》。

[2]见江明:《展读遗篇泪满襟——记李达和吕振羽的交往》,《文献》1981年第4期。

[3]见邓初民:《忆老友李达先生》,《人物》1964年第9期。

[4]见江明:《展读遗篇泪满襟——记李达和吕振羽的交往》,《文献》1981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