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相互依赖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相互依赖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揭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二、以人为本科学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揭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一)以人为本中的“人”

依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在社会历史领域,是指现实的人,即在社会中生活和活动着的人。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二是指人民。

思想史上的“人本”概念是相对于“神本”、“君本”而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也有区别。以人为本的“人”字,是一个集合名词,是系统概念,是个人、群体和类的统一。只有对“人”的概念作这样的规定,正确反映了人的实际,才能把它贯彻到哲学和社会科学有关人的问题的理论中,才能达到对人的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例如,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对于自然界而言的人,就是指人类、一切人、社会全体成员,当然其中包括所有个人在内。因此,不能把人片面理解为或归结为只是个人,也不能把人理解为把所有个人都排除在外的抽象的群体和类。事实上,真实的人是由所有个体、群体和类按一定结构、方式集合而成的复杂的有机系统。

人的第一层含义是指社会全体成员,其根据主要是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具有某些共同的或相似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面对自然和社会,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从事某些共同的社会实践和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联系。正因如此,他们才都具有人之所以为人的共性,也会存在某些共同的需要和共同的利害。所以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作为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现阶段目标的党,它必须面对社会全体成员,对他们的生命、利益和前途命运负责,做到总揽全局,惠及各方。

肯定人的含义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是对的,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把握人和“人民”的关系,才能达到对人的全面的、科学的认识。

现实的人是矛盾的存在物。肯定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性,并不排斥和否认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和矛盾。由于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在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交往与社会关系不同,思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彼此不同的特殊性和个性,不同的群体以及个人也都具有各自特殊的需要和利益,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群共同体:民族、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共存和实行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形成更多的阶层,而社会成员之间存在差别和矛盾是必然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现实的人的身上的表现。“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但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人民始终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为主体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最大的人群共同体。因此,我们讲以人为本,不仅是把人放在首位,而且是把人民放在首位。

(二)以人为本中的“本”

在社会历史领域,“本”是指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对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也指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根据,即以什么作为出发点、目的和价值尺度。根据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意图,以人为本的“本”有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第一,相对于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而言,它把人当做主体。在今天我国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现象。所谓人的依赖,就是人对狭隘的“人情关系”和权力意志的依赖,人丧失其独立人格,成为依附性的人。物的依赖,就是人对金钱、物质财富和交换关系的依赖,人成为物的奴隶,成为只为物而存在的人,见物不见人。这两种人的存在方式阻碍人的健康发展,也对社会发展产生着消极影响。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当然,这里的主体,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责任的主体。

第二,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它把人看做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终的本质和根据。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人被边缘化的倾向,许多人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缺乏人的意识、人的观念和人的维度。其实,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又是一切事物的最终根据和本质。社会的发展,内在地要求明确把人理解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和本质。

第三,相对于把人作为手段而言,它把人作为目的。过去我们往往较多地关注人以外的世界,而对人本身的世界关注不够,认为人总是为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存在,而不是为自己而存在。社会发展进一步要求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

(三)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有三层基本含义:其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人,是说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责任。

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