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如何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记者如何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记者有义务告知这位母亲新闻的传播后果。家住海曙区的王利平夫妇通过他人介绍抱养了苗苗。2009年4月2日,宁波志愿者张伟飞越千里赶到贵州寻找刘安亮,想劝他为苗苗继续捐献骨髓。《宁波晚报》做出这个决定就是本着以人为本
记者如何在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_以《宁波晚报》近几年作品为例_转型中的传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思考( 一)

◎杨静雅[1]

一个怀着人文关怀心态的记者,对于纠纷,在采访和写作时,应该是本着解决纠纷、发现社会问题的原则,通过自己的报道,使一些制度性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不是引起双方更大的争斗。

人文关怀是指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命运和尊严的关切,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人的进步需要、生活条件保障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

媒体是把双刃剑,记者在报道一些事件时,有时有意无意地会伤害一些采访对象,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他们的伤害。如何减少这种伤害,记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记者在报道中要隐去采访对象的姓名、身份,以免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一些报道后会给报道对象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要慎之又慎

为了实现对受众知情权的满足,媒体的人文关怀有时会与被报道对象的隐私权发生冲突。因此,记者在报道中不要为追求轰动效应而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003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宁波晚报》的记者在新闻热线值班,11点钟时,一位母亲哭着打进新闻热线,诉说了她的烦恼。她和丈夫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家庭很富有,但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却喜欢偷别人的东西,前几天陆续偷了家中保姆200多元钱,她真不知该怎么教育女儿。后来,记者写出了《家有豪宅名车女儿却偷窃成瘾》的社会新闻。意识到这篇稿子如果泄漏小女孩的身份,对她一生的成长都会造成影响,记者不仅在文中隐去了这位小女孩所在的学校,还隐去她所在的区,一些可能泄露她身份的信息点也模糊过去,以免有人对号入座,而侧重写教育专家给这位母亲提供的一些教子良方。后来,这位母亲非常感激记者,说记者既给她解决了教育孩子的难题,又没有对女儿的成长造成麻烦。

2007年的一天,一位母亲找到《宁波晚报》的记者,说她高二的女儿和一名男同学私奔了,想在报上刊出两个孩子的照片,让知情者提供线索。最后,记者劝这位母亲还是通过监控孩子们的QQ等方法找他们。因为作为一个传媒人,深知他们的照片一上报纸,就等于让公众知道了他们私奔的事,这会让他们一生抬不起头。记者有义务告知这位母亲新闻的传播后果。

2.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采访时尽量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采访对象

一个怀着人文关怀心态的记者,对于纠纷,在采访和写作时,应该是本着解决纠纷、发现社会问题的原则,通过自己的报道,使一些制度性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不是引起双方更大的争斗。

2003年下半年,有一位母亲哭着来到《宁波晚报》说:自己一个7岁的女儿,从小有学习障碍,但医生检查的结果却是智力正常。上小学一年级后,女儿上课搞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老师要求她将女儿送到专为智残儿童办的学校里去,她不愿意,老师就让她每天到课堂上管住女儿,她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宁波晚报》记者在采访那名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老教师时,她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向家长道歉,但她同时向记者反映:学障儿童真的不能和正常的孩子在一起读书,这对双方都不利。记者采访了有关教育专家后,提出了学障孩子应该怎么办的社会问题。最后通过报道,宁波市区的20多名学障孩子的家长还成立了学障儿童家长联谊会,他们向教育局提出了办学障儿童班的要求。

3.对灾难性新闻进行采访和报道时,记者在提问、拍照等方面,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免给对方的心灵造成阴影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应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这是一个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记者不能将报道的内容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而要将写灾难新闻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偶然后面的必然原因上,提供防止悲剧发生的方法,而不是用在对悲惨场面的描述上。

2004年初,《宁波晚报》热线接到读者报料:一个年仅2周岁的孩子在家门口玩时,掉进了一个施工留下的大水坑里,不幸淹死。当记者到达现场时,小孩的父母坐在小孩子的旁边哭。看到这一家人悲痛欲绝的样子,记者没有直接采访他们,而是先向附近的村民了解情况。半小时后,当小孩家人的情绪慢慢平息下来后,记者才向比较坚强的父亲了解情况。记者所拍的照片是孩子的父亲伤心地指着水坑中央漂着的一个小盆子说:我女儿掉下去时,手里正拿着这个盆子在玩。这个没有血腥味道的照片,同样能让读者感到那些为了私利而不给施工水坑做围栏的建筑包工头的可恶。之后,记者将那两天发生的另外两起儿童掉进施工水坑的事和这件事合起来报道,写出了《三天建筑水坑吃掉五个孩子》的新闻,之后又做了《寻找你身边的吃人水坑》的系列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2005年7月,《宁波晚报》记者在采写一篇一位花季少女因中考失利自杀的新闻后,用了“擦干泪,我们至少还有梦”的标题,就表明了一种对灾难新闻的价值取向。

4.在报道中要注重以人为本,而不是一味强调现实后果

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本文化、一种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是对人生命存在价值的终极关怀。

2003年5月,刚出生一个月的苗苗被从贵州来慈溪打工的父母放在当地一户人家门口。家住海曙区的王利平夫妇通过他人介绍抱养了苗苗。2008年3月,苗苗被查出患了白血病,生父刘安亮配型成功并答应为苗苗捐献骨髓,但就在手术前,刘安亮怕捐献骨髓对自己身体有影响,从慈溪不辞而别。2009年4月2日,宁波志愿者张伟飞越千里赶到贵州寻找刘安亮,想劝他为苗苗继续捐献骨髓。《宁波晚报》得知消息后,也加入到寻找刘安亮的行列,刊出了《刘安亮,你在哪里?》等一系列文章,向刘安亮发出呼唤。终于,刘安亮回心转意了。就在这时,记者和张伟从苗苗养母处得知能给苗苗看病的只有3万元,离手术所需相差甚远,医院的态度也是等筹到钱再做手术。同时,记者从医生处了解到,苗苗得的是白血病中很凶险的急性白血病,而且属于复发,即便手术,情况也不容乐观。该不该号召读者给病情已经很重且治疗效果不容乐观的苗苗捐款呢?晚报记者再一次面临选择。最后,晚报选择了告诉读者苗苗现在的病情,苗苗有了救命骨髓,却没有钱,呼吁大家为她捐款。《宁波晚报》做出这个决定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利,即使花费巨大。

5.对于一些读者的特殊心理需求,记者应当有包容的心态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如果说一个国家是大海上航行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及时报告前面的急流险滩”。记者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启迪社会。记者作为一个社会的启迪者,要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读者的特殊要求。

《宁波晚报》刊出的《“幸运13”变成了“讨厌24”楼号变了她很郁闷》、《女教师车祸后渴求精神慰问》等稿子,都体现了报纸对读者的包容和人文关怀。

郑女士于2004年3月和一家房产公司签订了购买一小区13幢305室的合同,她之所以挑这套房子主要因为“13”是她的幸运数字,她人生中的许多喜事都和“13”有关。当年年底,她去房产公司办理房子交付手续时,发现房子的相关收据上都写着“24幢305室”,而她最不喜欢的就是“24”。第二天上午,她去找房产公司讨说法,房产公司有关负责人拒绝了为她改楼号的要求。记者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告诉读者:虽然是编号变了,房产公司是不用承担违约责任的,但从给消费者提供人文关怀的角度讲,每个人对数字的偏好应该得到尊重,房产公司在编施工楼号时要尽量考虑周全。

2006年1月的一天,女教师包女士在被郎先生驾驶的汽车撞伤后康复出院了,郎先生没有满足她在出院时来看望她一趟的要求,包女士伤心地打通了本报新闻热线,希望通过记者能让郎先生来见她一面,让她在精神上有所安慰。而郎先生认为,交警已经认定他对此事负全责,要赔多少钱由交警或法院来定,他都会赔,但没有义务去看包女士。我向律师咨询了此问题,律师认为郎先生已经履行了他法律上的部分义务,去不去看包女士,是一个道德领域的问题,法律无法强制。但《宁波晚报》还是将心理专家的意见写了上去:现在社会对道德的宣传相对滞后于法律,其实,许多在车祸中受伤的人是很无辜的,他们虽然依法获得了物质上的赔偿,但精神上往往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关怀。

【注释】

[1]作者简介:杨静雅,《宁波日报》政法科教部副主任,主任记者。有多篇作品获得浙江新闻奖。曾获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